陳云超
【摘 要】 目的:分析人文關懷在精神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100例,將其隨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觀察組使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NOSIE評分。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患者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NOSIE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精神疾病患者使用人文關懷的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所以人文關懷的護理模式應該在臨床的護理工作中廣泛被應用。
【關鍵詞】 人文關懷;精神科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39-01
近幾年來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已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轉變?yōu)楝F(xiàn)代化的人文護理模式,而因為精神疾病與平時的護理不同,存在著特殊性,而有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一些攻擊性行為,這就為護理人員加大了工作難度[1]。對于這種情況用人文關懷的護理方法對其進行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這種護理模式對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100例,將其隨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在26-47歲,平均年齡(31.5±2.8)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3.8)年,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4-45歲,平均年齡(29.8±4.3)歲,病程3-13年,平均病程(5.9±2.8)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中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按照正常的護理程序對患者的治療及生活情況進行護理,同時還要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
1.2.2 觀察組
觀察組使用人文關懷的護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首先要先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理論知識的了解,二是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使他們能全面了解人文關懷的理念。在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前首先要了解一下他們對人文關懷到底了解多少,然后根據不同情況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因為精神疾病具有特殊性,所以不能按照常規(guī)護理,必須要對患者有針對性的計劃同時將人文關懷合理運用到護理工作中去,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對患者出現(xiàn)的情緒變化要做到真正理解,根據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務,服藥態(tài)度要真誠,這樣有利使患者的好感增加,從而就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和安全感,對于疾病的治療就會更加順利。(2)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首先是心理方面的溝通,在護理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眼神和表情變化,對于患者提出的需求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都可以滿足,如果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患者有不良情緒出現(xiàn),要耐心的解釋并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使其不良情緒能盡快消除,避免對治療產生影響。此外護理人員也要保持與患者家屬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讓家屬多陪陪患者并對其進行鼓勵,還可以帶一些患者喜歡吃的食物或者是小玩具,讓患者覺得他不是一個人在與疾病對抗[2]。
1.3 觀察指標
采用NOSIE評分對兩組患者的行為障礙進行觀察對比,在進行人文關懷護理3個月后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此表中主要包含4方面內容,心理護理、服務態(tài)度、操作技能基礎處理,總分為100分,每方面分值為25分。滿意≥86分、基本滿意65-85分、不滿意小于65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意義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處理研究數(shù)據,計量資料:(x±s),檢驗;計數(shù)資料:(n,%),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從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來看,觀察組(94.00%)優(yōu)于對照組(78.00%),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NOSIE評分比較
從兩組患者的NOSIE評分來看,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文關懷的理念已經引起各個領域的高度重視。而在精神科疾病護理工作中使用人文關懷的護理模式也表明了護理事業(yè)也在不斷的發(fā)展,此外為了避免在護理工作中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事件,在護理前就應該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以及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的應對措施,這樣就能大大的降低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率[3]。而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人為因素導致的,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加強人文關懷的護理力度,加強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減少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使其能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及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從而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另外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的護理時要對患者的病情及服藥情況及時進行記錄,對患者的安全做到絕對保障,還有護理人員要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應變能力,這樣才能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做到不慌亂從容面對并解決問題,從而使患者的滿意度和安全感能得到提升。
本次研究使用人文關懷的護理模式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與NOSIE評分明顯高與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人文關懷對于精神科患者的護理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對患者的行為障礙起到了改善作用,所以應該被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巧華,周晨,陳陽霞.人文關懷護理在精神科患兒日常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4):520-522.
[2] 段紅玲.分析人文關懷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83):224.
[3] 徐志芳,李春玲.人文關懷教學方案在精神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大學教育,2017(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