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思蓉
【摘 要】 目的:探析循證護理對靜脈輸液治療中預防靜脈炎發(fā)生率的作用。方法: 我院于2018年1月開始在靜脈輸液治療中實施循證護理,于實施前后各隨機抽取54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觀察實施前后我院靜脈輸液患者的靜脈炎發(fā)生率。結果: 實施后患者的靜脈炎發(fā)生率(1.30%)顯著低于實施前(3.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循證護理可有效提升靜脈輸液治療護理質量,降低患者的靜脈炎發(fā)生率。
【關鍵詞】 循證護理;靜脈炎;靜脈輸液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143-01
前言
靜脈輸液是臨床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通過靜脈穿刺注入藥液可使藥物快速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中,達到良好治療效果[1]。而靜脈輸液時間通常較長,且屬于侵入性操作,稍有不慎即可引起局部感染、疼痛、滲液、靜脈炎等各種不良情況,影響輸液效果,給患者帶來痛苦[2]。因此,在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護理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對于保障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關鍵作用。為提高輸液安全性,降低靜脈炎發(fā)生率,本文對循證護理在靜脈輸液治療中的干預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8年1月開始在靜脈輸液治療中實施循證護理,于實施前(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與實施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各隨機抽取54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實施前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58:282;年齡6~77歲,平均(36.72±3.45)歲。實施后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62:278;年齡5~79歲,平均(37.08±3.64)歲。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實施循證護理前,我院采取常規(guī)靜脈輸液護理方式,包括嚴格查對、無菌操作等。
循證護理方法:由護士長組織成立護理小組,通過小組會議提出問題,并查找資料,制定規(guī)范化循證護理方案。
①循證:部分藥物、疾病、輸液方式可增加靜脈炎發(fā)生率。護理:在輸液治療前應快速評估患者的靜脈炎發(fā)生風險,對于輸注高滲藥物、藥物PH與人體差異大、輸液量大、患糖尿病、靜脈置管輸液的患者,應加強輸液監(jiān)測,并通過涂抹蘆薈、雞蛋清等方式進行預防。
②循證:針頭反復刺激血管壁可引發(fā)靜脈炎。護理:需提高護理人員靜脈穿刺技術,加強理論與實踐培訓。穿刺時選擇血管粗直且活動較少的部位,盡可能精準、快速地一次性完成穿刺,避免反復穿刺或穿刺不當損傷患者血管壁。尤其對于血管細小的兒童和皮膚松弛、血管彈性下降的老年人,更應重視穿刺質量,盡可能減少穿刺次數(shù)。穿刺完成后需以膠布仔細固定,以免針頭松脫。
③循證:靜脈輸液過程中護理不當可增加靜脈炎發(fā)生幾率。護理:護理人員穿刺前需仔細核對藥物與患者信息,并與患者保持溝通,向患者講解輸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包括保持穿刺處清潔、避免衣物摩擦、不可隨意調節(jié)滴速、盡量保持穿刺部位相對靜止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告知靜脈炎及其他輸液不良反應的征象,囑其發(fā)現(xiàn)異常后及時告知。而護理人員也需增加巡視力度,觀察患者輸液情況和輸液部位狀態(tài),詢問患者主觀感受,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并進行處理。
④患者輸液時行走、活動較多,易引發(fā)靜脈炎。護理:提高輸液室舒適度,保持空氣流通、座椅充足,可以軟墊支撐患者輸液處,使患者肌肉得到放松,降低長時間不動的不適感。輸液室可合理劃分區(qū)域,將需要加強監(jiān)測的高危對象、兒童、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等特殊群體隔離開來,便于巡視。在室內(nèi)適當擺放綠植,可設置電視機,播放宣傳片或電視劇,供患者打發(fā)時間,轉移注意力,減少四處走動情況,并囑患者需要上廁所時尋求護理人員幫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循證護理實施前后我院患者的靜脈炎發(fā)生情況。靜脈炎分級標準:若患者出現(xiàn)穿刺局部發(fā)紅,有或無疼痛則為1級;若出現(xiàn)局部發(fā)紅、水腫,伴疼痛則為2級;若出現(xiàn)局部紅腫、疼痛,且形成條索狀則為3級[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循證護理后,患者的靜脈炎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治療的常見并發(fā)癥,可導致患者局部紅腫、疼痛,嚴重者可形成條索狀,或出現(xiàn)硬結,增加患者不適,也提高了護理難度,易引起醫(yī)療糾紛,降低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
靜脈輸液是常用治療方式,患者數(shù)量通常較大,輸液室人員流動性強,尤其在高峰期,患者絡繹不絕,容易導致輸液室吵鬧、悶熱、空氣不流通等情況,給患者帶來不適,增加各類不良情況發(fā)生率,也加重護理人員的管理難度。本文對靜脈輸液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實施后患者的靜脈炎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可見該護理方案對于預防靜脈炎有確切效果。循證護理模式是依據(jù)疾病或治療方式的特點提出問題,并查閱相關資料,獲得證據(jù)支持后制定護理方案,可有效提升護理工作的專業(yè)性與針對性。在靜脈輸液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術因素、環(huán)境因素、藥物因素、患者個人因素等均可能對靜脈炎發(fā)生率造成影響。循證護理依據(jù)相關情況一一提出改善措施,包括加強護理人員培訓、調整輸液室結構和環(huán)境、加強健康教育、注重風險評估與監(jiān)測等,可有效提升穿刺質量、護理管理質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改善患者的輸液體驗,使其減少走動,從而降低不良情況發(fā)生率。
總而言之,在靜脈輸液治療中采取循證護理方式可獲得良好效果,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梁惠冰,鐘彩棠,伍玉宜,等.循證護理在預防靜脈輸液患兒液體外滲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23(4):527-528.
[2] 陳詩蕓.循證護理在預防靜脈輸液外滲護理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8,26(2):229-230.
[3] 弓雪茹,古建平,李文靜.循證護理在預防留置針靜脈炎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8,25(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