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松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枚石子投入水中,會在水面上蕩起圈圈的漣漪;一句話語投進心里,會在情感上蕩起脈脈的漣漪;一件意外的事情發(fā)生,會在社會上蕩起層層的漣漪……
很多時候,漣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失;但有時,漣漪也可能隨著作用力的加強而化作驚濤駭浪……
請依據(jù)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dǎo)】
“漣漪”含義是指水面上細小的波紋,亦可喻指人們細微的心理活動以及某一事件在社會上所造成的影響。材料第一句話使用“漣漪”本義,描述生活中常見的“漣漪”的自然形態(tài);第二第三句話使用“漣漪”的比喻義,想象日常交往、社會生活中“漣漪”的虛擬形態(tài);最后兩句話則分別交代了“漣漪”可能產(chǎn)生的兩種結(jié)果——漸趨無形或化為驚濤。
材料體現(xiàn)由實到虛、由近及遠、由述到思的思維過程,因此它事實上暗示了文章的寫作重心,重心在于“漣漪”的意義和價值,趨于無形給人有怎樣的思考,化為驚濤又有怎樣的警示,甚至始終如“漣漪”般存在又有著怎樣的不一般的啟迪。
如果寫作重心偏于“漣漪”意義探尋,處理成議論文較為妥當,無論是“漣漪”趨于無形還是化為驚濤,其間都有值得人思索的空間。無形,為什么趨于無形,有什么樣的民眾,有什么樣的輿論氛圍,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驚濤,為什么化為驚濤,有哪些群眾基礎(chǔ),有哪些現(xiàn)實條件,又有著怎樣的社會基礎(chǔ)?……意義的追尋應(yīng)特別注意思辨性,因為在廣闊的社會層面,意義的探討將更為復(fù)雜,但惟其如此,文章才有現(xiàn)實性與鋒芒性,而且同時具備了深刻性。如此,有些“漣漪”或許能為我們所掌控,或使之趨于無形,或讓它成為驚濤。
【例文】
漣漪蕩開本質(zhì)
一考生
蝴蝶效應(yīng)告訴我們:任何一件小事所蕩起的漣漪都不應(yīng)被忽視,若深入發(fā)掘,必將窺見其背后巨大的意義與本質(zhì)。
微小之如漣漪,亦可起到警示作用。蕩開漣漪,便是以小窺大。無錫高架橋垮塌事件,從其背后牽引出卡車司機超載的常態(tài),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的松懈……一連串的反應(yīng)足以激起人們的緊張與法制的改善。這便是漣漪的意義。
然而,總有人希望漣漪被淡化,恢復(fù)表面的風(fēng)平浪靜,以一種自欺欺人的心態(tài)試圖構(gòu)建虛偽的理想狀態(tài)。電影《熔爐》中,校長的權(quán)力,司法部門的不作為,一件一件都在掩蓋罪行。殘忍地的真相被掩蓋,只要污點存在,便終有一天要曝光于眾人,到那時,其破壞程度也便不只如漣漪般微小。電影的結(jié)局雖然悲慘,然而電影一經(jīng)上映便震撼了整個韓國,一點小小的漣漪終究發(fā)揮了其作用,完善了韓國的法律。
漣漪的意義深遠,想要擴大卻少不了人為的推力。柴靜以一己之力,將社會小事帶到熒幕前,通過蕩開漣漪的方式影響著大眾。她從兒童自殺背后看到留守家庭的悲涼;從同性戀的失望中發(fā)掘社會的偏見導(dǎo)向;從非典的可怖中帶給人們希望的光輝……她的推力,使一個個微小的漣漪蕩開,將本質(zhì)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也帶來了社會一次次的轟動,法制一次次的完善與堅固。
但是,只有這樣的推力仍是不夠,只有當意識立于每個個體的心頭,漣漪在每個人的心頭蕩開時,本質(zhì)的揭露才會更為徹底。王開嶺感慨:“單獨的一滴構(gòu)不成水,它只能叫液體?!币粋€人的斗爭實屬不易,只有當每個人都看清漣漪的本質(zhì),有一份光發(fā)一份熱,以漣漪之小構(gòu)筑起巨大的價值。唯有如此,漣漪之價值方能完全顯露。
生活中從不缺少漣漪,重要的是我們?nèi)绾螌ΥH绻覀儼l(fā)掘它,那也許會帶來波濤般的回應(yīng)。
讓我們在漣漪之中,蕩開其最為本質(zhì)的一面,構(gòu)筑更加美好的社會。
【評點】
開篇以“蝴蝶效應(yīng)”切入,借此不僅交代漣漪的基本含義,更重要的是在表明漣漪效應(yīng)的正反教益,由此提出我們需要的是利用漣漪效應(yīng),讓那些生活中的小小的漣漪盡可能發(fā)揮其有益的價值與作用,推動我們的社會走向美好。無錫高架垮塌,就近事例,看到其正面意義和價值;電影《熔爐》反擊漣漪淡化,本身也成為一絲漣漪,推動法制進步;柴靜所為,以一己之力,用絲絲漣漪,影響社會,推進法制……事例精當?shù)浞?,論點便有了強大的說服力。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