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坤
初中階段的學生可以通過寫作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然而當前普遍存在初中生寫作興趣缺失、能力偏低的現(xiàn)象,要深入剖析初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構建良好的作文教學環(huán)境,指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寫作,切實提高初中生的整體寫作水平。
初中生的作業(yè)量增大,升學壓力也越來越大,初中語文教師要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并重點關注作文分數(shù),在教學中忽略了與考試分數(shù)關系不大的作文教學內容,對于語文實踐活動大多是象征性地瀏覽一下,存在思想上的急功近利,不利于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提升,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當前初中作文教學方式過于僵硬,缺乏較大的新意,依循“三定式”的作文教學固有模式,將學生的寫作限定在老套刻板的框架以內,不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寫作主觀能動性。
教師在初中作文指導中習慣于對下水的分析和講解,側重于對優(yōu)秀范文的寫作技巧、構思、語言技巧的教學指導,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寫作技能的提高,但是存在忽略學生個性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的弊端,使學生在一味模仿下產生批量式的作文。
當前初中作文課時安排比例偏少,學生對于寫作缺乏積極的興趣,甚至存在排斥和不滿的情緒。同時,為了保證教學的整體進度,初中作文教學計劃存在被削減的現(xiàn)象。
要改變初中作文教學功利化、形式主義的傾向,注重初中作文教學的人文性、社會性和感性,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抒發(fā)內心最真摯的情感,以發(fā)自肺腑的語言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不是在“分數(shù)至上”的理念下進行功利化的作文教學,要主張以人為核心、以情為線索,鼓勵學生探尋新的寫作思路,追求作文寫作過程的自我創(chuàng)新和突破。
同時,要轉變落后的作文教學觀念的影響,改變老套、單一的作文教學方法,避免單一、模板式的寫作,要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新意,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將寫作與生活相融合,在作文寫作中體現(xiàn)出自己的新意和靈氣,加強學生在寫作中的措詞、煉句等基礎知識,循序漸進、迂回婉轉地進行作文指導。
要轉變“講解——練習——批改”的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要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通過閱讀體會文字、感知文中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學會通過文字抒發(fā)和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并通過各種渠道采集好詞好句、名人軼事等,以此作為作文寫作的素材。以“人物外貌描寫-《給人物‘畫像’》”作文為例,教師要指導學生細致熟練地學會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可以通過以下語言對學生進行啟迪和引導:“我們每天的生活豐富多彩,身邊的人物各有不同,當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在面前閃現(xiàn)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對其進行定格,將其凝成理想的永恒瞬間呢?這里,就學習如何運用文字給人物進行畫像?!蓖瑫r,在寫作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修辭方法完善作文創(chuàng)作,使文章更加精彩和生動,并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通過外貌描寫打開人物的內心世界,最后通過結束語收束全文:“希望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一顆玲瓏的心和一腔熱情,能夠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好、感受到人的善良并體會人世間的萬象,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輝煌!”
教師要指導學生詳盡、細致地理解題目的內涵,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適宜的表達方式,對作文題目進行細“審”深“立”,進行關鍵詞的反復斟酌,把握題目的含義和要求。以《滴水之恩》的題目為例,可以對詞義進行解釋,明晰“滴水”就是指“微小”的涵義,由此限定作文寫作的范疇。
(1)命題作文的審題。學生可以通過補充法補充記敘的要素,明確記敘文的題旨,如《經(jīng)歷后才明白》就可以適當補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并由此可以體悟什么道理。還可以針對題目多提問題,從而把握題目的主旨。如《感恩》的題目可以提問:“誰感恩?”“為什么感恩?”“感恩什么?”“感恩會帶來什么影響?”“如何看待感恩?”從而使抽象、隱晦的題目具體化和明朗化。還要挖掘題目的“題眼”,緊扣“題眼”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文章的主旨。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就可以緊扣“愛老、敬老”的“題眼”,明確作文寫作的方向。
(2)半命題作文的審題??梢宰寣W生在審題時緊扣“關鍵詞”,找準作文立意的切入角度,通過文字和留白將命題補充完整,如《____ 是一種美》,就可以將“無私、樸實無華、善良、奉獻”等詞充填其中,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社會進行觀察和思考,感知和體會生活中的不同之美。
(3)話題作文的審題。教師要指導學生逐字逐句地閱讀材料和要求,審清話題范圍和寫作方向,避免粗略瀏覽和望文生義的現(xiàn)象。并要明確作文主題,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寫作境界,突顯作文的新意,在作文中體現(xiàn)思想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
同時,學生還要做到立意的新穎,如“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交流”“空巢老人需要交流”等,體現(xiàn)作文立意的不落俗套,增強作文的吸引力,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作文選材要體現(xiàn)出真實性、鮮活性,有濃郁的時代、生活氣息,使材料圍繞寫作主題,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圍繞主題進行選材,包括入學、讀書、逃課、補鳥、拔何首烏、聽故事等,文中的人和事均表達出一個主題: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壓制和摧殘。同時,作文選材還要講究形象生動性,要給人以新鮮之感,使讀者產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之感,避免文章干癟無味的狀態(tài)。并要保證選材的真實可信,要選取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避免對材料進行胡編亂造,并要對材料進行詳略處理和合理取舍,較好地烘托文章的主題。
要夯實學生的字詞基礎,準確辨識同音字、形近字,規(guī)范漢字的書寫,多寫多練,注重日常的字詞積累,并要學會對客觀事物的細致刻畫,要從多角度描寫事物,適當采用豐富多樣的描寫手法,使人物、事物更加豐滿和充盈。如:老舍先生對“熱”的描寫,“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通篇沒有出現(xiàn)一個“熱”字,而是用周邊的事物進行詳細的描寫,烘托和渲染天氣的炎熱程度。
還要指導學生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方法,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設問、反問、對偶、引用等,使人物、事物的刻畫更加立體、形象和生動,表達和傳遞出極其強烈的情感。
另外,還要求學生日常收集名言警句、古語俚語和優(yōu)美的詩詞,使自己的文章散發(fā)出厚實的文化底蘊,提升文章的意境和深度。
綜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學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要分析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改變教師的作文教學觀念,豐富和創(chuàng)新初中作文教學的模式,加強對學生在作文中的審題指導,注重作文合理選材和立意新穎,使學生的作文更加形象生動,體現(xiàn)學生作文的個性風格和情感,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