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于倩,李婧
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河北滄州061000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冠心病發(fā)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該病主要是由冠狀動脈供血供氧不足造成的,可嚴重危及人類健康[1,2]?,F(xiàn)代醫(yī)療科技不斷發(fā)展,使冠心病的治療方法也隨之發(fā)展,患者病死率顯著降低,帶病生存者大大增加。因此,冠心病的病情評估已引起患者、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3,4]。碎裂QRS波群(fQRS)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全新的無創(chuàng)性心電學概念,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時一個并不少見的心電圖表現(xiàn)[5,6]。本研究分析了心電圖fQRS形成的影響因素及其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guān)性,以期為冠心病患者病情評估尋找具有一定預測價值的指標。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經(jīng)滄州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且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7];②肝、腎功能基本正常;③研究所需一般資料和臨床特征資料完整;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者精神疾病,存在交流障礙;②合并先天性、風濕性心臟病或者心肌炎、心肌病等;③曾行起搏器植入;④伴有預激綜合征。
186例冠心病患者中,心電圖出現(xiàn)fQRS者96例、未出現(xiàn)者90例。
2.1 冠心病患者fQRS形成的影響因素 心電圖出現(xiàn)fQRS的96例患者中,男61例、女35例,吸煙飲酒55例,高血壓50例,有腦血管病史10例;未出現(xiàn)fQRS的90例患者中,男56例、女34例,吸煙飲酒51例,高血壓45例,有腦血管病史11例。兩組性別及吸煙飲酒、高血壓、腦血管病史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心電圖有無fQRS患者的年齡、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狹窄Gensini積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但BMI、低密度脂蛋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冠心病患者的年齡、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狹窄Gensini積分是fQRS形成的影響因素。見表2。
表1 心電圖有無fQRS的冠心病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表2 fQRS形成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2.2 fQRS形成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guān)性 相關(guān)分析提示,fQRS形成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狹窄程度均呈正相關(guān)(r分別為0.523、0.619,P均<0.05)。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可出現(xiàn)胸悶、心前區(qū)疼痛、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力衰竭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該病的形成是在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下、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9]。冠狀動脈的病變范圍以及狹窄程度與患者的臨床癥狀嚴重程度緊密相關(guān),相關(guān)的診斷及病情評估值得臨床關(guān)注,臨床工作者一直尋求更佳的輔助檢查方法[10]。
心電圖檢查是診斷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包括靜息時心電圖、心絞痛發(fā)作時心電圖、心電圖負荷試驗、心電圖連續(xù)監(jiān)測等檢查。研究顯示,在冠心病的診斷中,采用十二導聯(lián)動態(tài)心電圖對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有著較高的診斷價值[11]。心電圖fQRS是由于心肌的除極異常所形成,局部心室肌發(fā)生傳導異常所致;當心室電活動不同步時,激動過程中綜合向量方向不斷改變,體表心電圖產(chǎn)生額外的RS或切跡、頓挫[12,13],從而形成fQRS。本組資料顯示,冠心病患者中心電圖出現(xiàn)fQRS者96例、未出現(xiàn)者90例;兩者間年齡、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狹窄Gensini積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患者的年齡、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狹窄Gensini積分是fQRS形成的影響因素。由此可見,本組冠心病患者中出現(xiàn)fQRS的比例達到半數(shù)以上,需要引起重視,而其形成受到年齡、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狹窄Gensini積分的影響。除去年齡這項一般資料的因素,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狹窄Gensini積分均反映冠狀動脈的病變情況。因此,我們進一步分析探討fQRS形成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guān)系。
本研究相關(guān)分析提示,fQRS形成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狹窄程度均呈正相關(guān),與王建[14]、黃覬等[15]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1992年,Varriale提出fQRS概念,認為它是心肌瘢痕的標志;有研究提示,fQRS主要是區(qū)域性心肌纖維化或者瘢痕引起心電除極或傳導發(fā)生延遲、阻滯形成[16]。冠狀動脈病變的病變支數(shù)、狹窄Gensini積分可反映病變程度,病變越嚴重,引起的心肌纖維化和瘢痕形成越顯著,從而使心電除極或傳導發(fā)生延遲、阻滯形成fQRS。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行冠狀動脈造影術(shù)確診的冠心病患者,目前臨床上仍將冠狀動脈造影術(shù)作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因其能夠清晰全面地了解冠狀動脈病變部位、范圍及程度,可為選擇治療方法提供依據(jù)并評估風險。綜合本研究結(jié)果可見,fQRS形成受到冠心病患者年齡、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狹窄Gensini評分的影響,且其形成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狹窄程度均呈正相關(guān),對冠心病的診斷及病情評估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fQRS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電圖一個并非少見的表現(xiàn),少數(shù)心肌病及其他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也能出現(xiàn)fQRS,在應用過程中還需注意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