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凡 何夢子 郭維 冉程
摘 要:創(chuàng)傷在愈合修補過程中常伴有肉芽組織形成,即血管和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如果在修復過程中出現(xiàn)過度的增殖,那么就會形成病理性增生性瘢痕,又稱為瘢痕疙瘩。最近提出的mirRNA已經成為瘢痕疙瘩發(fā)病機制研究的熱點,經證實部分miRNA的表達會影響瘢痕的發(fā)展變化,其中我們發(fā)現(xiàn)MiR-203在瘢痕中的表達不同于其正常狀態(tài),研究表明[1]MiR-203在增生性瘢痕的生成和發(fā)展中可能發(fā)揮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并且通過此項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MiR-203在其治療中具有潛在價值。
關鍵詞:轉化生長因子β; 病理性瘢痕; miRNA
中圖分類號:R62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190-001
瘢痕疙瘩一直是外科手術和整容手術的難題。目前臨床治療的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結合藥物輔助治療,但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尋找新型藥物或治療方法勢在必行。本文章將從3個方面進行治療思路的闡述,為臨床治療提供想法。
1.病理性增生性瘢痕是如何形成的
當皮膚受到損傷時,自身的修復功能就會啟動。但是這個過程復雜,在修復過程中會涉及成纖維細胞大量增殖、分化以及膠原纖維形成[2],大量細胞外基質的沉積,導致形成了增生性瘢痕。具體的形成因素大致可分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1.1局部因素
包括個體的自身炎癥、創(chuàng)口異物污染、自身皮膚類型等。如在手術過程中手術工具未清理干凈,或者創(chuàng)面愈合前創(chuàng)口未作處理,使傷口感染等。
1.2全身因素
主要與內分泌功能或者機體內生長因子作用有關,瘢痕增生多發(fā)于青年、孕婦等群體,但是卻極少見于老年人,這可能與病人自身雌激素水平或垂體激素的分泌有關。其次在患病時,體內的多種生長因子也可以刺激誘發(fā)瘢痕的增生,例如轉化生長因子(TGF-β1)等。
2.miRNA的原理
miRNAs是由大約20~30個核苷酸組成的單鏈RNA,它可以通過靶向結合mRNA進行互補作用,其結合程度決定抑制或沉默基因的程度。它還可以參與人體細胞多種生理過程,通過分子調節(jié)TNF-β信號通路,或者通過調節(jié)某些蛋白質含量,影響成纖維細胞的分化發(fā)育,以此參與到瘢痕的形成中,成為我們治療的一個新思路。
3.miR-203的作用機制
miRNA參與接近百分之九十的生理活動,具有非常強的調節(jié)功能。根據(jù)研究顯示,miR-203在增生性瘢痕的表達比在正常的皮膚組織中低大約1000倍,這一項結果提示miR-203可能在增生性瘢痕中異常表達,與發(fā)病有緊密的聯(lián)系。它還被證實,在腫瘤細胞中能夠抑制細胞增殖并促進細胞凋亡。關于miR-203在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的作用機制為以下三種:
3.1miR-203過表達促進人瘢痕成纖維細胞蛋白量變化
P53基因是人體內的一種抑癌基因,與腫瘤形成關系密切,也可以利用P53的野生型,抑制癌變。除此之外,P53還具有幫助細胞基因修復缺陷的功能。但p53的突變型會提高癌變幾率。p63與p53在結構上有相似性。P63在編碼蛋白質時,可以產生兩種蛋白異構體—TAp63和ΔNp63。兩類中的TAp63是一種腫瘤抑制因子,與P53的功能類似。但是,ΔNp63卻具有類似原癌基因的作用,可競爭P53與TAp63的結合位點。因此P53和TAp63為拮抗關系。通過miR-203的上調,可以抑制人瘢痕成纖維細胞內ΔNp63的表達,并且上調P53的表達。由此可以抑制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進而抑制瘢痕形成。
3.2miR-203通過TNF-β調控成纖維細胞增殖
TGF-β1作為可溶性介質可以與TGF-βⅡ型受體結合,從而導致TGF-β1型受體的募集[1]。miR-203可以影響TGF-β1信號通路進而調節(jié)膠原的合成,參與增生性瘢痕的形成過程。研究顯示,miR-203在瘢痕疙瘩中的表達下降,所以可作為瘢痕疙瘩的潛在治療位點。
3.3miR-203靶向EGR1、FGF2調控成纖維細胞中細胞外基質蛋白
EGR1和FGF2均被鑒定為miR-203的靶標。EGR1在調節(jié)細胞生長,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FGF2是傷口修復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它介導多種生物功能。EGR1和FGF2在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中高表達,且EGR1或FGF2過表達顯著減輕了miR203對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的增殖,侵襲和ECM產生的抑制作用??傊@些發(fā)現(xiàn)表明miR-203通過抑制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中的EGR1和FGF2來抑制增殖、侵襲和ECM的產生,提示miR-203可能是治療瘢痕疙瘩的新型治療靶點。
4.總結與討論
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miR-203在瘢痕疙瘩組織和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中均下調。MiR-203顯著抑制ECM組分的增殖,侵襲和產生。我們的結果還表明,miR-203在瘢痕疙瘩中的過度表達的抑制功能可能是通過三種途徑完成的:1.通過miR-203的上調,抑制人瘢痕成纖維細胞內ΔNp63的表達,并且上調P53的表達,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2.miR-203通過TNF-β通路調控成纖維細胞增殖;3.miR-203通過靶向抑制EGR1和FGF2抑制細胞外基質的過度沉積。以上這些都為臨床治療增生性瘢痕提供了有效的數(shù)據(jù)與思路,miR-203有望成為今后治療增生性瘢痕的一新方法。
參考文獻:
[1]岳紅利,陶凱,郭冰玉,謝冰.miR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8,29(10):616-617+646
[2]Burclaff Joseph,Mills Jason C.Plasticity of differentiated cells in wound repair and tumorigenesis, part II: skin and intestine[J]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2018,11(9)
[3]何淑芳.MAPK通路調控下經TGF-β_1/Smad信號途徑的瘢痕疙瘩發(fā)病機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