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印霞
靜海區(qū)醫(yī)院產科 (天津 301600)
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較高,可導致腦垂體壞死、休克、生育功能喪失和呼吸窘迫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導致產婦死亡。產后出血的誘發(fā)因素包括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子宮收縮乏力和軟產道裂傷等,其中子宮收縮乏力是最常見的誘因,因此,臨床醫(yī)務人員應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對產后出血產婦進行治療。本文就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治療進展進行綜述。
縮宮素可增強宮縮,對于子宮平滑肌具有選擇性興奮作用,在用藥2~3 min即可起效,但藥效持續(xù)時間較短,僅20~30 min[1]。縮宮素的給藥方式有靜脈注射和肌內注射兩種。其中靜脈注射指在胎兒娩出后,立即向產婦宮體注射劑量為20 U的縮宮素;待產婦皮膚縫合完畢,將劑量為10 U的縮宮素加入500 ml溶液中,以250 ml/h的輸注速度進行持續(xù)滴注2 h[2]。肌內注射指在胎兒前肩娩出后,立即向產婦肌內注射10 U縮宮素,以減少產婦出血量。
史文娟[3]研究表明,益母草與縮宮素聯合用于剖宮產產婦中可起到協(xié)同作用,控制術后出血量。究其原因在于,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直接刺激子宮,且無不良反應,安全性高,相較于縮宮素,其維持產婦子宮收縮的時間更長。
米索前列醇為前列腺素E1衍生物,臨床用于治療產后出血產婦,常在胎兒娩出后,由產婦口服給藥,一般給藥6~7 min即可引起子宮收縮,最快給藥2 min即可發(fā)揮作用,最慢不會超過20 min,給藥30 min即可達到血藥濃度峰值,藥物半衰期長達1.5 h。
張瓊[4]研究表明,米索前列醇用于經陰道分娩產婦中可減少出血量,產后出血發(fā)生率較低,且該藥不受個體差異影響,通過直腸給藥,可被直腸黏膜快速吸收,起效快,與縮宮素聯用可起到協(xié)同互補的作用。
卡前列甲酯栓的給藥方式與縮宮素、米索前列醇和益母草均不同,通常在胎兒娩出后,通過手指將該藥送入產婦肛門中,深度大于4 cm,或讓產婦在舌下含服[5]??ㄇ傲屑柞ニㄅc縮宮素聯用,可增加子宮肌層中縮宮素的受體數量,從而增強治療效果,藥物半衰期可達30 min。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氨丁三醇與卡前列素以1∶1比例合成的化合物,與卡前列素同屬于鈣離子載體,可增加胞漿內的鈣離子濃度,從而引發(fā)肌原纖維的收縮,同時還可對肌細胞間縫隙的連接產生刺激,起到收縮平滑肌的作用,進而達到減少出血的目的。臨床常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療難治性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起效快且效果顯著。
張鳳仙[6]研究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作用機制是促進子宮和肌肉的收縮,最佳的作用位置在胎盤,起效時間僅5~10 min,且藥效穩(wěn)定。
卡貝縮宮素屬于肽類藥物,是一種催產素受體激動劑,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和持續(xù)時間長的特點。卡貝縮宮素常用于胎兒娩出后,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給藥,半衰期可達50 min,遠長于縮宮素的半衰期,可有效預防和控制產后出血。
黃聞瀅和吳欣瑜[7]對卡貝縮宮素預防剖宮產高危產婦產后出血的療效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其在產婦體內發(fā)揮長效作用,可與子宮內的催產素受體結合,促進產婦子宮節(jié)律性收縮,從而縮短第三產程時間,預防產后出血。
子宮動脈栓塞術作為一種介入治療方式,具有微創(chuàng)的特點,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治療人體內臟出血的方法,也被廣泛應用于產后出血的臨床治療中。產后出血最為常見的出血血管為子宮動脈,因此,子宮動脈栓塞術是治療產后出血產婦最直接的方法。高危孕產婦產后出血發(fā)生率較高,在產前預防性栓塞子宮動脈,可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生風險[8]。
經陰道分娩的產后出血產婦,若無軟產道損傷,且經過常規(guī)處理或藥物治療后止血無效,即可行經陰道宮頸縫合術治療,利用可吸收線間斷縫合宮頸前后唇近穹窿處,可阻斷子宮動脈的下行支,從而起到止血的作用[9]。經陰道宮頸縫合術對于手術技術和手術設備的要求并不高,但操作簡便且安全性高。手術方法是利用卵圓鉗牽引宮頸并將其暴露,在產婦陰道穹窿與宮頸交界向下0.1 cm處,取宮頸的3、6、9、12點位置,對宮頸進行間斷縫合,出針緊貼宮頸黏膜,注意不要穿過黏膜,即便出血點是宮頸黏膜,但是宮頸肌層才是血管所在,經陰道對宮頸進行縫合后,可起到立即止血的作用。
產婦行剖宮產時,因子宮體部的收縮乏力而導致產后出血,若經藥物治療止血無效,可行子宮體部環(huán)形捆扎術。手術流程為:先將子宮于腹腔中托出,穿過輸卵管下方的闊韌帶無血管區(qū),經子宮穿過對側闊韌帶,并在子宮體部前進行捆扎,因本手術所采取的縫合線是可吸收線,因此在術后不需拆線。
宮腔填塞法常用于剖宮產產后出血,若胎盤娩出后,子宮收縮乏力、藥物治療止血無效,則可行宮腔填塞法,采取大紗條,經過高壓消毒后對宮腔進行填塞,先填塞子宮上段,后填塞子宮下段。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1)在紗條填塞前,需對產婦進行清宮處理,避免胎膜和胎盤殘留;(2)紗條填塞過程中不留間隙且緊密均勻,防止隱匿性出血和感染;(3)術中實時監(jiān)測產婦的生命體征變化,預防休克。
子宮壓迫縫合術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和效果好的特點,可起到預防產后出血、降低子宮切除率的作用,在基層醫(yī)院被廣泛應用于產后出血治療中[10]。改良B-Lynch縫合術較未改良前,縫線在繞過子宮前壁并經宮底向后壁繞行過程中,可對子宮漿肌層進行縫合,并將縫合線固定于子宮,不僅可避免術后縫線滑脫,還可避免梗阻的發(fā)生。
李少瓊和陳幼花[11]應用改良B-Lynch縫合術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進行治療,結果顯示,產婦的出血風險降低,出血量明顯減少,療效優(yōu)于傳統(tǒng)B-Lynch縫合術。
應用以上手術治療方法和藥物治療方法止血無效或產后出血無法控制時,可行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的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因素和軟產道損傷等,產后出血產婦屬于急診搶救病例,應立即手術治療,解除出血原因[12]。次全子宮切除術無須對宮頸旁組織處理,且不會對產婦的輸尿管和膀胱造成損傷,與全子宮切除術比較,手術時間較短,因此在特定情況下,臨床治療產后出血產婦應首選次全子宮切除術。
產后出血的誘發(fā)因素較多,最常見的是子宮收縮乏力,如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易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因此,臨床需積極預防產后出血,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各種不利因素,以產婦實際情況為依據,選取更為適宜的治療方法,確保產婦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