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
[摘 要]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思想的基礎。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并能作一定的延伸,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概念內容,在教學中融入精致化理念,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和辨別,進而把握數學概念的本質,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本文思考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精致化教學,從而突破概念教學壁壘的策略。
[關鍵詞] 精致化教學;小學數學;突破;概念教學;壁壘;策略;思考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對數學概念和數學公式死記硬背,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利于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組成部分,是數學思維的基礎構架,數學概念相較于其他數學知識,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弱,更容易理解,但數學概念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內容是其中的重難點。小學數學教師在對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可對數學概念進行精致化的構建,引導學生將概念進行精致化加工,讓學生在思考和辨別概念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深入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
一、借助材料,把握概念來源
數學概念的來源是學生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和認知,需要建立在已具備的數學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數學概念精致化教學中,教師借助生活中學生能接觸到的事物,創(chuàng)設概念情境,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通過操作積累經驗,逐步把握概念的來源,進而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提高數學水平。
例如,在教學“素數與合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奇偶數”和“倍數和因數”的知識,讓學生復習倍數的概念和特征。在此基礎上,筆者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給每組發(fā)放一定數量的正方形卡片,讓學生利用正方形卡片拼成長方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之后筆者提問:“為什么6個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幾種不同形狀的長方形,而2個正方形卡片只能拼成形狀相同的長方形?”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觀察、思考和交流,學生在此過程中理解質數的內涵。借助卡片材料,讓學生回顧學過的數學知識,再通過觀察和思考,讓學生逐步把握概念來源,促使學生對概念的本質和內涵進行深刻理解。
二、運用導圖,把握概念結構
教師在對數學概念進行精致化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對學過的概念進行反思和回顧,借助概念導圖,讓學生觀察圖形,獲取信息,運用歸納和類比推理等數學方法深入思考,把握概念的結構。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回顧長方形、正方形和菱形的概念,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梯形與平行四邊形同屬四邊形,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有著相似之處,但是兩者之間又有著不同的形狀和特征。兩組對邊均平行是平行四邊形,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之后筆者借助概念導圖,將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等進行分類,通過概念導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一目了然,學生在觀察和思考概念導圖時,就能把握概念的結構和內涵。
三、靈活應變,把握概念本質
教師在對數學概念進行精致化教學時,不能局限于死記硬背,而是要讓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辨別。教師可以運用類比思考的方式進行精致化教學,抽取出數學概念的本質特征,從而對概念進行深入理解,把握概念的本質,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縮小和放大”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梵·高畫作《星月夜》有關的圖片,首先將畫面調成微型,學生自然是看不清,這時學生就會想到解決方法——將圖片放大,筆者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如何放大圖片?有多少種放大圖片的方法?”通過問題,學生進行思考,圖片是長方形的,可以將長放大而寬保持不變,將寬放大而長保持不變,還可以同時將長和寬一起放大,這是長方形圖片的三種放大方式,縮小與放大有著相同的性質,因此學生就能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的概念。然后筆者再播放三種不同放大方法將圖片放大后的不同效果,讓學生進行觀察,引導學生思考數學意義上的放大和縮小,從而讓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
綜上所述,掌握數學概念的來源、結構、內涵和本質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概念是學生進行判斷和思考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教師要在概念教學中融入精致化教學,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全面思考,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深入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水平,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賁德紅.追求精致,優(yōu)化教學——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模式探析[J].學苑教育,2016(8):50.
[2]繆永留.強化對比,讓概念建構精致化——《倍的認識》教學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6(10):45-48.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