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萬
(攀枝花攀鋼釩煉鐵廠,四川攀枝花,617022)
攀鋼釩煉鐵廠于2005年建成2×55孔6.0m復熱式頂裝焦爐,設計年產焦炭110萬噸。2012年前與國內其他同期建設的焦爐一樣,由于缺少成熟技術,沒有建設機側爐頭煙塵處理設施,在摘門、推焦、平煤過程中產生的煙塵處于散排狀態(tài)。
近幾年,隨著煉焦技術的發(fā)展,焦爐機側除塵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國家2012年也頒布了《煉焦化學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2012),為保護職工的身體健康,改善周邊大氣環(huán)境質量,滿足國家環(huán)保要求,國內焦化企業(yè)逐步增設機側除塵工藝。
目前國內先后發(fā)展了幾種焦爐機側除塵技術,如表1。
“車載式”除塵工藝,捕集罩和除塵器均放置在推焦車,由于車載重量有限,除塵系統風量不能設計大,捕集效果相對較差,逐漸被棄用。
“機側水封”除塵工藝,由國外開發(fā),2009年國內引進,2011年在寶鋼四期7m順利投用,邯鋼和鞍鋼等采用該技術。該技術先進、成熟可靠。
“集塵干管+翻板”除塵工藝,在焦爐上設置主管及閥門(每孔對應一個閥門),與除塵站相連通。該工藝在浙江某廠有使用,應用相對較少。
根據投資、運行費用及運行效果等方面綜合評估,攀鋼采用了水封式機側除塵工藝技術。
在推焦機摘門時,推焦機將摘門信號無線發(fā)送送到機側除塵地面除塵站控制室,地面站通風機由低速切換到高速運行,然后開始摘爐門、推焦、平煤、關閉爐門。在此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煙塵,由設置在推焦車上的吸塵罩收集,并經機側水封槽導入集塵總管,煙氣經過布袋除塵器凈化后經煙囪排入大氣。
為了減少管道漏風,車上管吸塵管道與地面集塵干管對接時,采用水密封技術,即在車上管道末端設置U型管道,地面設置水封槽,工作時將煙塵導入地面管道。
2.2.1 推焦機
推焦機增設爐口煙罩、機上管道、U管道等部件,布置在推焦機二層平臺前部,主要作用為收集煙塵,防止煙塵擴散。推焦吸口與主管道連接,布置在爐口煙罩內部,吸口靠近推焦爐門口煙塵發(fā)生處上方。機上管道斷面呈扁長方形,前端與吸口相連,末端與U管道相連。U管道為管路密封重要部件,其一端與推焦機管路連接,另一端與水封槽連接,達到煙塵與外部大氣隔絕的目的。
2.2.2 水封槽
兩座焦爐共用一套水封槽。布置在遠離爐端軌道外側,與軌道平行。水封槽是由鋼結構焊接而成的槽體,設置在地面,整個槽體一部分為水槽,另一部分為氣路通道。
2.2.3 地面除塵系統
采用負壓式布袋除塵系統處理產生的煙氣。煙氣經管道進入阻火冷卻器預處理后,再經布袋除塵系統凈化處理,凈化后的煙氣由風機通過煙囪排放。
(1)適當增加除塵風量,在國內普遍設計的17萬m3/h除塵風量機側上,增加1-2萬m3/h除塵風量,保證除塵效果。
(2)高溫部位采用耐熱不銹鋼材質設計。
(3)布置在焦爐機側中間,保證兩座焦爐同樣除塵抽吸力。
(4)與裝煤、推焦除塵聯通,緊急情況下作為備用。
(5)風機高低速信號與推焦連鎖,并在推焦車顯示盤顯示,且可手動切換。
機側除塵裝置于2019年建成投產。該裝置投用前,在摘門、推焦及平煤過程中,爐頭煙塵無組織排放,冒煙明顯,同時散發(fā)的粉塵灑落在推焦車、大車道,污染作業(yè)環(huán)境。該裝置投用后,推焦、平煤時基本無明顯可見煙塵,產生的粉塵經布袋除塵有組織處理,處理后的煙氣顆粒物排放在10mg/m3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