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玉
摘要:對于初次接觸《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中職學生而言,由于概念的抽象、方法的晦澀等原因加深了這門課程的學習難度。而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這種現(xiàn)象,使得學生對知識地理解更容易,從而達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情境教學;具體應用
一、什么是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依托于情境教學基本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課堂所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人為地有意識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或引用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能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耳目一新的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促進學生產生愉快的情緒情感,繼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自覺的活動,從而幫助學生自然而然地在愉悅輕松中理解教學內容,掌握知識,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
二、情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舉例
(一)創(chuàng)設形象具體的情境,易化教學內容
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較差,認知和理解能力也不高,而會計知識非常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化抽象為具體,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引導學生將具體形象與會計知識結合起來,開拓思維,促進對教學內容的理性認識的發(fā)展與形成。
比如,在講授“總賬科目與明細科目”內容的時候,我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是通過讓學生感知學校的固定資產來進行的。
在講這門課程這個問題的時候,固定資產的概念已在前面的教學內容中講過,學生們在學校的生活時間也已經有些時日了,對自己校園里的各種物質資源在腦海里也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這些鮮明具體的形象,加深了學生對固定資產概念的理解,而且對進一步的抽象學習提供了認知的基礎作用。
學生們在筆記本上寫出的有:教學樓,辦公樓,教師會議室,圖書館,多功能大廳,階梯大教室,實訓樓,宿舍樓,食堂,籃球場,田徑場,投影儀,電腦,汽車等等。從學生們寫出的內容來看,它們對固定資產的理解已經超越了課本注釋式的字面講解,達到了清晰的理解。
在學生們寫過之后,經過甄別篩選,我把整理過的內容寫在了教室的多媒體電腦上并投放到大屏幕上,然后,學生們看著投影儀上的文字內容,在我的啟發(fā)下,他們按照固定資產的經濟用途進行了分類。學生們經過七嘴八舌的討論,分類是這樣的:
固定資產——房屋建筑物——辦公用——辦公樓
——教師會議室
——教學用——教室——一區(qū)、二區(qū)、三區(qū)
——實訓樓——第一實訓樓、第二實訓樓
——階梯大教室
——生活用——宿舍——1、2、3、4宿舍樓
——食堂——1、2、3食堂
——教學設備——多媒體投影儀
——多媒體教室電腦
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將問題具象化,比抽象的講解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學生們就是這樣由具體到抽象地思考,了解到學校所擁有的固定資產,就是一個經濟內容的總體,是總賬一級科目的內容,明細賬就是這個內容下的具體詳細的分類內容了,越到后面,分類越具體,到最后一個層面,就是詳細具體的個體內容名稱了。
講完固定資產的總賬科目與明細科目的概念后,我又出了一個思考題:一個服裝廠的產品如何分類?學生的分類大致是這樣的:
所有服裝(庫存商品)——西服——男裝
——女裝
——牛仔服——男裝
——女裝
——夾克——皮夾克——男夾克
——女夾克
——布夾克——男夾克
——女夾克
可以看出,他們是在用“心”讀書,用“腦”思考,已經充分理解和掌握了會計科目的分類級別這個知識點了。
(二)創(chuàng)設對比的教學情境,突出教學內容
對比,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是把兩個(或多個)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使之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使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更加突出,形象更加生動鮮明,讓讀者感受更強烈。同樣,在會計教學中,這也是可以采用的一個很好的教學手段。通過創(chuàng)設對比的情境,突出被表現(xiàn)教學內容的特征,以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比如講到“企業(yè)”一詞,對于“企業(yè)”概念的解釋,我創(chuàng)設的是如下的情境。
師:請同學們以自己了解到的和見到過的我們學校所在的這個城市的各家單位為例,哪一個是企業(yè)呢?
生:學校附近的北國超市,益友百貨公司,本市的幾個制藥廠,幾個棉紡織廠,還有學校旁邊的醫(yī)大醫(yī)院,還有我們自己的學校。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在你們所說出的這些單位里,哪個單位是以盈利為主要經營目的?哪個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呢?
學生們又開始了各抒己見,熱烈地討論起來。
回答:都是盈利的。
師啟發(fā)著:我們學校盈利嗎?醫(yī)大醫(yī)院盈利嗎?
生:學校收學費?。酷t(yī)院賣藥品???
師:我們學校不以盈利為目的,雖然,也收取了一部分學費,但是,是象征性的學費,而且學校的經費支出,是國家財政撥給的,僅僅靠學費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是國家的事業(yè)單位,以培養(yǎng)人才為目標,是不實行經濟核算的社會公共組織;醫(yī)院也是如此。雖然,看病需要病人花錢,但是創(chuàng)辦醫(yī)院是以公益服務為目的,不是以盈利為經營目標,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國家對國有大醫(yī)院也有大量的財政資金撥款,而醫(yī)大醫(yī)院正是這樣的一家醫(yī)院。醫(yī)大醫(yī)院和我們學校都沒有產品的制造,醫(yī)院的藥品銷售也不以盈利為目的,是輔助醫(yī)療服務的作用。只有北國超市和益友百貨公司是通過商品的買賣來達到盈利的目的的;本市的幾家制藥廠,幾個棉紡織廠是通過產品的制造和銷售來盈利的,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要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獨立進行經濟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以盈利為經營目標。
經過這個情境的討論,通過醫(yī)院、學校與商場、工廠之間的業(yè)務對比,是否盈利對比,學生們對企業(yè)的概念和企業(yè)的目標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明確的認識,對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創(chuàng)設角色情境,感悟教學內容
通過讓學生扮演情境中的一個角色,進入角色,理解角色,體會角色情感,從而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為理解教學目標知識做認識上的準備,或在角色扮演中領悟知識,充分理解知識。
例如,在講到“企業(yè)的經濟活動”時,可以設置這樣的一個角色情境:
師:同學們,將來你畢業(yè)以后,是想到別人的企業(yè)打工呢,還是自己開一家工廠自己經營呢?
生:自己開工廠,自己做老板。(學生們理想很高遠,一定會這樣回答,進入了教師預設的讓學生自己做工廠廠長的角色。)
師:你想開辦一家什么樣的工廠?是做服裝的工廠?食品加工廠還是電扇制造廠?
這時候,學生們又爭先恐后地開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課堂氣氛異?;钴S。這時候為了防止學生信馬由韁,教師要引導話題,回到我們的教學目標上來。
我說:我們做自己熟悉的事件吧?我們都穿衣服,知道衣服的制作過程,就開設一家服裝廠吧。
生:好!
為了增加吸引力,激發(fā)興趣,我說,再給這個服裝廠起個名字吧?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工廠的名字也可以在同學們的名字當中各取一個字:比如“常勝利”與“李向前”這兩個同學的名字,各取一個字,叫做“勝前服裝廠”吧。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做這家服裝廠的老板兼廠長。
師:各位同學,你們作為老板,開辦工廠需要做哪些事情?
生:需要籌錢!
需要進布料;
需要建造廠房;
需要買縫紉機;
需要招聘工人加工服裝,
需要買汽車拉貨,
需要做廣告,
需要把服裝賣出去才能賺錢
......
師:對——(我加重語氣拉長聲音說。)你們要做的這些事情正是一個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內容,與我們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剛好一致。你們看看教材XX頁第幾節(jié)的內容。
學生們打開書翻到指定頁碼之處,發(fā)現(xiàn)內容果然與自己剛剛說過的事件基本一致。
生:哦?!(有人看完后發(fā)出這樣的聲音。)
他們臉上呈現(xiàn)出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的表情,表明他們弄懂了。他們在角色扮演中,不經意間說出了要學習的內容。這個時候,我利用學生們熱情高漲的情緒,開始了下面的講解:
我們把這些經濟業(yè)務按照它們的活動過程劃分,就是如下這樣的過程:(以下五個內容通過多媒體投影展示)
1)籌錢,就是籌集資金階段;
2)需要買布料,需要建造廠房,需要買縫紉機,需要工人加工服裝,需要買汽車拉貨......就是為生產服裝作準備,就是一個工廠開始生產過程的供應階段。
3)招聘工人把布匹加工成服裝,就是服裝這個產品的生產階段;
4)做廣告,把服裝賣出去才能賺錢,叫做產品的銷售階段。
5)賺的錢叫作利潤,要進行分配。
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以一個企業(yè)經營者的身份親自去體驗、去實踐企業(yè)的經濟活動,主動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對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形成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創(chuàng)設類比情境,引出教學內容
所謂類比,是從已知的前提或事物間的相似性或本質聯(lián)系推演出未知的判斷或結論。
類比具有助發(fā)現(xiàn)的作用,通常被用于解釋新的理論和定義。當一新理論剛提出的時候,必須通過類比用人們已熟悉的理論去說明新提出的理論,這就是類比的助發(fā)現(xiàn)作用。
同理,教學中如果新的教學任務能夠和學生們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作類比,作為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們早已牢固掌握的知識經驗,就可以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有助于引出新的教學內容,容易被學生接受,使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講到“復式記賬法”的時候,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以學生們入校以來向學校交過的所有費用記錄為情境,自然過渡到學習目標上來。我對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處理是:只要學生理解并掌握了會計記錄經濟業(yè)務和他們交過的費用記錄一樣,需要一定的方法,本節(jié)課就算水到渠成、馬到成功了。
首先,我請同學們在筆記本上寫出自入學以來向學校交過的所有費用,記住多少就寫出多少,比如學費,住宿費,教材費,體檢費,軍訓服裝費等等。
接下來,我問:你們有沒有記錄過這些費用呢?
答:記過?。ㄓ袑W生回答。)
師:你們是怎么記錄的?
答:我記到一個筆記本上的。好多個學生回答。
師:怎么記的內容?
答:就是那樣寫在一個筆記本上的。
學生用手比畫著,眼睛盯著我,似乎在回憶,有好幾個學生還拿出了自己記錄花銷的本子給我看,他們記錄的費用還有諸如買洗發(fā)液,交網(wǎng)費話費等等。他們在本子上像寫作文一樣,逐字逐行的用文字和數(shù)字記錄著。
我在多媒體上打出如下文字的投影:
XX年X月交學費5000元,住宿費350元,軍訓服裝費100元,體檢費50元等等。
師:你們的記錄是不是這個樣子的?
答:是的。學生們默認是這樣子。
師:你們這樣子記錄,是最原始、最初級的一種記賬方法,就是平時人們說的“流水賬”,這也是最早的會計記賬方法。這種記錄方法,對于我們個人的花錢記錄來講,算作一個備忘錄是可以的,因為自己的錢不需要向有關管理者匯報也不需考察所費與所得,是否具有經濟效益,也沒有誰去考察。但是,對于一個工廠,一家公司這樣的單位來講,每天都有多種多樣的經濟活動,有著大量的資金進出,像你們那有記錄,是零散的、不是分門別類的系統(tǒng)的記錄,不利于企業(yè)管理也不利于企業(yè)核算利潤。而且,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這時候,我加重語氣,停頓片刻,以引起學生注意)你們這樣記錄只是看到了花錢這一個方面,是片面地和局限性地記錄了事物的一個方面,那就是用掉了多少錢?只看到了錢的減少,不能全面反映經濟業(yè)務活動的全貌,是單方面的記錄。
為了克服這種記錄的缺陷,會計學是運用一種專門的方法來記錄的,是一種科學的、高級的記錄方法,是會計學上專有的記錄方法。是什么樣的方法呢?(我加重了語氣,故作停頓,引起注意。)會計的方法比起你們的方法多了一個內容方面,那就是它不僅僅要記錄用掉了多少錢,錢少了多少?而且,還要記錄用掉的錢具體用做了什么用途?
比如,交住宿費500元,在記錄錢減少了500元的同時,要記錄住宿費用增加了500元,換來了一年在學校宿舍住宿的權利。
再比如我們剛剛設立的“勝前服裝廠”,假如買布匹支出了100 000元這個業(yè)務。它的記錄,一方面要記錄企業(yè)的錢減少了100 000元,而與此同時,另一個方面,也要記錄企業(yè)的布匹,這種材料增加了100 000元。
會計記錄所采用的這種方法能夠記錄一項經濟業(yè)務活動的全貌,可以交代清楚錢的來龍去脈,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錢減少了,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會減少?做什么用途了?同理,如果是錢增多了,那么,錢是從哪里來的,誰投資的?借來的?還是銷售產品得來的?這是會計記錄的專門方法,是會計學科要闡明的主要問題。采用這種方法記賬因記錄了事物的兩個方面,比起日常“流水賬”式的只單一方面記錄資金變動的增減內容增加了一個資金的去向或來源方面,因而是一種復式的記賬方法,叫做“復式記賬法”,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也是我們這本教材的主要內容,重要內容。
這樣,新的記賬方法就通過與學生曾經親自使用過的記賬方法作類比,找到了新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經驗的結合點,舊知自然生成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無意識中不知不覺地學習了新知識,順利地達到了以舊知引新知的自然遷移的目的。
三、結束語
有句俗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會計知識是從經濟活動實踐經驗中總結而來,又運用到經濟活動實踐中去的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一直以來,是一門曾經學習過的和正在學習的學生們公認的比較難以入門和學習困難較多的學科,在教學中,如何化難為易,是教師要精心鉆研的課題。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情境運用得恰到好處,教學實踐中的創(chuàng)設方法還有很多,還有待各位教師同仁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方巧萍.讓問題情境點亮中職財會課堂[J].職業(yè)教育(中旬刊),2018,17 (08):62-64.
[2]張金平.情境—達標教學模式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職教論壇,2008 (04).
[3]陳杰.情境—達標教學模式在中職教學中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 (8).
[4]劉華,曾九江.情境案例教學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教學中的運用[J].職教論壇,2012 (35).
[5]賈躍.從德國職業(yè)教育看學習情境的構建[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 (16).
[6]李 芬.巧用生活素材,構建魅力課堂[J].教師新概念·教書育人,2017 (2).
[7]徐忠琴.挖掘生活素材,讓數(shù)學課堂更精彩[J].內蒙古教育,2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