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成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需要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尊重平等價值,深化感悟價值,理解多元化的價值等等。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價值觀;導向
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與教材、教師、作者平等對話;可自主探究、思考、談自己的感悟、抒寫獨特的體驗。我們不可低估新的教學理念對新課改的實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有的語文教學仍不能脫離教師主宰一切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有些學生多元化的感悟,讓教師無所適從,所有這些與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發(fā)生沖撞。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應從中汲取哪些有價值的資源,是值得小學語文教師深思的。
一、尊重平等“價值”
學生教材文本的感悟與教材中表達的觀點、情感、哲理會發(fā)生沖突,這一情況是常見的,也是復雜的。新課標中強調指出:學生對教材文本的領悟、理解是多元化的。而學生的這些想法、觀點并不應全都否定,教師應充分解讀教材文本內容中的深層內涵及價值導向,同時尊重學生對教材內容、情感、思想等的獨特感悟。因此,教師必須與學生開展平等對話“價值”。教師與學生要相互尊重,允許在認知上存在差異,并不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要學會聽取他人意見與想法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的建議,能接受不同的、有獨特見解的想法,并樂于與他人討論、交流。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樂于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
教學《雪孩子》一文時,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雪孩子舍己救人小猴子,小山羊等樂于助人的好品質,教師提出一問題:如果你是雪孩子,你會不顧自己危險去救小白兔嗎?為什么?學生反復閱讀后,得出的“如果”竟然如此多: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我不會冒然去救小白兔,如果火太大,救不出小白兔,自己也遇難了,太不值了;我會救出小白兔,即使自己受傷了也值得;我不會救小白兔,火太大了,可以撥打119,讓警察叔叔來救他……
從學生發(fā)表的意見來看,大部分學生贊同雪孩子的做法,但有部分學生的想法有些“自私”。教師可適當?shù)囊龑?,引導他們在平等對話中體會本文的思想價值及教育意義。因此,教師引導學生讀文中最后一段,體會本文的教育意義。在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想法時,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能放任,也不能表自己的見解強行灌輸給學生。教師應與學生平等對話,要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搭建學生與文本間的橋梁。
二、深化感悟“價值”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文本、作者教師對話,并不能用教材束縛學生的思維,把學生困在文本中,讓他們彰顯個性,在深化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文中的真情、領悟文中的深意,體會語文學科的“價值”。有時,學生的感悟與文本中體現(xiàn)的價值不太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深化感悟,而不是用文章所謂的中心思想困住學生自身的感悟,應在學生感悟上多下工夫。
教學《狐貍分奶酪》這則寓言故事時,學生就狐貍、熊哥哥、熊弟弟這三個角色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一學生說:狐貍別有用心,熊哥哥、熊弟弟斤斤計較,到最后被狐貍占了便宜,做人不能這樣,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做一個大度的人。有的學生說:熊哥哥、熊弟弟被狐貍算計活該,我們不能太計較個人的得失。有的學生說:我們都聽說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假如,熊哥哥讓著熊弟弟,就不會被狡猾的狐貍算計……這些學生說的沒錯,但有少數(shù)學生的觀點有點不對:狐貍太聰明了,這兩只熊很傻,要是我一看奶酪都被狐貍吃了,非得打狐貍一頓。如果教師直接否定學生的見解,就會對傷害學生的幼小心靈,于是,教師意味深長得說:狐貍是聰明,但它不能算計別人,熊很傻,斤斤計較有時也是一種傻,武力并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我們打賭一些,狐貍就不能占到便宜了,所以在生活中不能斤斤計較。教師的一席話,歸結到聰明但不能算計別人這一主旨上,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
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有時會牽強附會,有時會是非不分,教師要及時糾正引導,找準文章的價值導向,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分析文章形成正確認識。
三、理解多元化“價值”
語文課標中指出:學生對教材文本的理解、反應是多元化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是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對作品主旨、情感的理解,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有不同的理解、感悟。也就是說,只要這種理解不是本質上的背離,就不可認為是偏離了課文的價值取向。對《去年的樹》一文的理解,有學生理解為朋友之間誠信為貴,有一諾千金之重;有的則理解為信守諾言的小鳥再也找不到親愛的樹朋友,也失去了溫暖的家,全是生態(tài)破壞惹的禍等等,也應該是允許的。如果教師把文本或“教師教學用書”中的編者的感受、理解當作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不分青紅皂白一概否定其他可能合理的解釋,這樣的“價值導引”從本質上說,仍然是變相的“價值灌輸”,而且是一種僵化了的“價值灌輸”。課文價值取向的多元性應當不違背文本的基礎性,更不可任意拆散、曲解了文本,被“多元”得因異想天開而面目全非。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要敢于獨立思考、敢于拓展課文價值取向的那種精神和那個過程,卻是十分可貴的。特別是如果學生說得不僅沒有大錯,而且頗有道理,就更應給予充分鼓勵了。拓展延伸當然不能不顧及文本價值的規(guī)定性和前提性,對學生五花八門的“拓展”更不能一味的加以肯定。這樣,從原來的“解讀不尊重閱讀主體”,走向另一極端不尊重文本,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不能“過猶不及”,應當慎之又慎。
參考文獻:
[1].唐珊珊.教學語言:激活學生閱讀思維的“一把鑰匙”——例談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教學語言的價值[J].小學教學研究,2018(3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