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舟
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大學教育,完全是靠著刻苦自學而卓然成家的,他的“多讀、多寫、多商量”的“三多”讀書學習法成就了他在詩詞界高山仰止、難以逾越的地位。
在“多讀”方面,夏承燾有著自己傳奇般的經(jīng)歷。夏承燾從七八歲開始讀書,讀了幾十年。除了生大病,一天都沒有離開過書本。有一次夏承燾背書,因為背得太疲倦了,竟然一恍惚,從椅子上直接摔到了地面。20世紀20年代,夏承燾在溫州的時候,為了讀書便利,他索性把家直接搬到圖書館附近。對于有些古代著名大詩人的詩詞,比如元好問的詩,他是一首一首地抄錄下來,朝夕詠誦,從不間停。夏承燾對所讀的書分為泛讀和精讀兩種,泛讀的只求了解個大概,而精讀的書籍一定是要讀透。正是青年時期如饑似渴的苦讀,為夏承燾研究和創(chuàng)作詩詞打下了深厚的基礎(chǔ)。
在“多寫”方面,就是讀書的同時筆耕不輟。夏承燾完全依靠自學,卻出版了十幾種古典文學研究專著和詩詞專集。這些著作,是夏承燾用畢生心血澆灌出來的豐碩成果。夏老寫作舊體詩詞,典故運用往往是信手拈來,達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如果沒有六七十年的勤學苦練,絕對達不到這種熟練的境界。夏承燾從十四五歲開始學習寫詩填詞。當時填的第一首詞是《如夢令》,他曾以“鸚鵡,鸚鵡,知否夢中言語”的佳句,獲得學校國文老師張震軒的激賞。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段歲月,夏承燾遭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身處逆境之中,他依然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寫出了一大批意境深遠、感情凝重的詩詞佳作。
在“多商量”方面,就是多向前輩和同道請教切磋。夏承燾在年輕的時候,不僅面壁苦讀,鍥而不舍,而且廣開學路,遍訪名師。像近代文壇的朱孝臧、吳梅、夏敬觀、陳匪石、馬一浮、冒廣生等大家,夏承燾全部登門拜訪求教過。特別是近代詞學大師朱孝臧先生,夏承燾對他執(zhí)弟子禮。朱孝臧先生對夏承燾非常欣賞,竭力栽培夏承燾,對于夏承燾寄去的每一篇詩詞文稿,總是細心批閱,朱筆圈點,讓夏承燾受益良多。夏承燾在溫州讀書的時候,先后參加過慎社、甌社等詩社,與那里的社友談詩論詞,共同進學。當他聽說南京唐圭璋、揚州任中敏等人對詞學素有研究,就馬上和他們?nèi)〉寐?lián)系,一道切磋探討。夏承燾曾經(jīng)頗有感觸地說:“幾十年來,我在詞學方面如果取得了點滴成就,與師友間的互相學習和啟發(fā),是分不開的?!?/p>
“多讀、多寫、多商量”的讀書學習方法,體現(xiàn)了一代詞學大師夏承燾的勤奮,又體現(xiàn)了他的謙虛,是夏承燾幾十年從事詩詞理論研究和實際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之談,他的這種讀書學習方法,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的讀書學習途徑,值得我們晚輩后學認真地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