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內容摘要】新課標要求下,“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被廣泛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將歷史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更有利于學生在生活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下,感受到歷史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并促使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應用,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本論文以高中歷史為研究切入點,對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其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注意事項
一、高中歷史與生活化教學模式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從生活與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生活直接決定了教育。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以“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融匯貫通”作為高中歷史教學目標,使得高中歷史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契合,讓學生能夠從歷史角度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體會歷史知識的現(xiàn)實意義,感受到歷史就在身邊,并且促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分析問題等,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
生活化教學更符合新課程提倡的學生主體理念,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高中歷史的教學現(xiàn)狀。首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模式單一、師生互動少,致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存在嚴重的厭學心理。而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促使學生感受到歷史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使得晦澀難懂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增強;其次,改變學習方式。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下,教師注重課本知識傳授,學生的歷史學習模式也僅僅是圍繞考試的重點,對其進行機械性的記憶。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質量。而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則立足于生活與歷史之間的聯(lián)系,使得高中歷史知識更加鮮活。在這一良好的氛圍中,學生重新認識了自主學習方式,能夠從生活中進行歷史知識的應用和理解,促進了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最后,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中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任。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的價值更應該集中體現(xiàn)。通過生活資源的引入,能夠使得學生在回顧歷史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洞察力,引領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實現(xiàn)了歷史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時候,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的:
1.教學目標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時候,應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與高中歷史教學目標進行完美的結合,發(fā)揮歷史教學的育人價值,并根據(jù)實際需求制定教學活動和目標,構建歷史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橋梁,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教學中,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將其與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影視劇進行結合,真正實現(xiàn)了生活化教學目標。
2.教學方法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下面,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時候,無論是從教學手段上來講,還是從教學模式上來說,都必須要緊緊圍繞生活化教學理念,采用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悟,這樣更能夠有利于提高歷史教學質量。例如,在《辛亥革命》教學中,教師在實施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將辛亥革命的影視剪輯、歷史史料對比展示,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得學生在形象的感知下,對這一段歷史進行形象的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借助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劇本進行改編和演繹,最終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歷史知識。
3.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將歷史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契合新課程理念,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積極挖掘生活中的歷史素材,將其作為生活的補充,使得歷史教學呈現(xiàn)出生動性、直觀性和形象性,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對歷史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有效的感知,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三、生活化教學實施注意事項
1.存在的問題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應用的時候,還有些不足:
(1)教學主體不清晰
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紅,不斷提升歷史教學質量。但是教師在開展歷史生活化教學的時候,存在嚴重的教學主體模糊現(xiàn)象,片面強調書本知識性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未切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生活化的案例和內容開展教學,嚴重制約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2)教學內容與生活化內容融合度較低
在當前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無法找到歷史書本與生活內容之間的契合點,以至于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形式、僵硬,嚴重制約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踐價值。
(3)生活化路徑單一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引入一兩個生活案例,通過案例進行知識的講解,然而,案例與學生生活并不契合,使得兩者之間存在嚴重的脫離現(xiàn)象,降低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成效。
2.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時注意事項
針對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結合應用現(xiàn)狀,在開展的時候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轉變教學理念
教師應將生活與知識有機融合到一起,使得歷史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在這一學習模式下,提升自身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學理念,將歷史課堂從傳統(tǒng)的知識課堂中解放出來,應緊緊圍繞學生主體,將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連接,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歷史的眼光審視顯示問題,最終實現(xiàn)學以致用。
(2)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時候,應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在生活中感悟歷史知識,體會其中的歷史規(guī)律和思想,與歷史知識產生共鳴。這就要求教師科學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最終達到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在“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學中,教師就立足于學生當前實際生活中,無法脫離的網絡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對“網絡具有深厚發(fā)展?jié)摿Α边M行討論,并由此進行延伸,對學生開展歷史知識教學。如此一來,真正實現(xiàn)了生活與歷史知識的有效銜接,落實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效落實。
(3)發(fā)掘歷史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契合點
歷史就是以往生活的再現(xiàn),教師可促使學生在這一歷史教學模式下,了解到歷史知識的更多側面,找準歷史與實際生活的結合點,引導學生從生活切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開展歷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時候,應積極發(fā)掘歷史知識與生活化教學之間的契合點,并據(jù)此開展歷史生活化教學。例如,在“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學中,教師就結合周恩來總理外交趣味,以此作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的教學模式下,了解我國外交之艱難,體會當下生活來之不易,感染學生情感,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豐富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落實路徑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同樣,高中歷史教學也應該五彩斑斕,與學生的生活相一致。教師應該以生活為出發(fā)點,給學生展示歷史知識的內涵,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并采取適應的教學方法,豐富落實途徑。教師在落實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時候,借助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維,有效實現(xiàn)了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落實。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模式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能綻放異彩,兼顧歷史知識與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然而,過分的追求高成績,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嚴重制約了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效落實,制約了高中歷史教學質量。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王玉蘭.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0(11):49-50.
[2]寇愛清.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應用芻論[J].成才之路,2020(10):123-124.
[3]浪新亮.談生活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20,18(9):192+194.
(作者單位: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