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各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關注,這也成為當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以后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而且還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教師作為“靈魂工程師”的角色作用。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1-009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89
新時期的教育是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素質教育,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愈加受到關注。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奠基階段,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認知,形成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關鍵的。班主任要認真研究教育學和心理學,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恰當?shù)氖侄蝸斫逃龑W生,為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一、重視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yǎng)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重視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1.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態(tài)度影響著一個人對他人及對各種活動做出的選擇。態(tài)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人的活動中及和后天環(huán)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效果。態(tài)度是一種內隱的反應傾向,但它或多或少、或遲或早會在外部行為(包括表情、言語、舉動)中顯露出來。我們要了解學生的態(tài)度,就必須根據(jù)他們的外顯行為進行推斷。例如,我們要了解學生對各門學科所持的態(tài)度,可以從他們聽課、完成作業(yè)、提問和對學習時間的支配等外部行為去推測,再結合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來評估其態(tài)度,之后做出恰當?shù)臎Q定和引導。
2.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一些事情,在不同的人看來有著不同的存在價值,這就是價值觀不同所造成的分歧。它是基于一個人在一定的思維基礎上做出的認識、判斷和抉擇。對于小學生來說,很多人都覺得他們還小,沒有什么價值觀。事實上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小學生也應該有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它應結合明辨各類事物的重要性和意義進行,使學生能夠覺察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和情緒,能夠體諒和區(qū)分愛憎、悲傷、愉快等情緒體驗,并能通過恰當?shù)男问奖磉_出來。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實際,力爭多樣化、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注意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問題,特別是對于正確思想追求的引導,讓學生自己體驗高尚道德情操的價值所在,逐漸走出庸俗的價值取向,為樹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打下基礎。
二、多種方式引導,減少心理傷害的影響
心理傷害不同于外在的傷害,它是無形的甚至是被忽略的,但是對于小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就目前來看,學生的各種風險及傷害大都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對此,教師要注意一些重要問題。
1.注意教育方式,真正走進學生。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奠基階段,一些學生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問題。作為教師來說,不要粗暴地苛責學生,要避免以“語言暴力”傷害學生,而是要選擇耐心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一起想辦法、找措施,用愛去溫暖心靈,等待學生的改變。
2.樹立榜樣的作用。小學生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身邊的人的影響,所以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言傳身教,也要在班級中樹立榜樣,給學生指明努力方向。同時,要重視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做好家校溝通,發(fā)動家長參與其中,形成教育合力,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進一步成長。
三、根據(jù)學生成長需要和特點,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進入小學后新的要求、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交往關系等都促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了解,使其個性與社會性都有新的發(fā)展。為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自信非常重要,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就會自暴自棄、失去上進的動力。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要真心尊重、關心和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他們才能增強自信心,樂于接觸老師和學生,樂于參加集體活動。
2.讓學生展示自己。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具有漸進性和累積性?;谶@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我們就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應該在平時的課堂上、班級管理中、集體活動里,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從這些可見可聞的小事著手樹立其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其他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精心設計,科學落實,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為學生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白少紅.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7(6).
[2]張同英.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陳花(1988.2— ),女,漢族,甘肅蘭州人,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班主任管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