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山
從總的樁功層次看,大成拳養(yǎng)生樁分為三大階段:姿勢適應階段、樁功效應階段、強壯舒適階段。但由于每次樁功所處的特定狀況不同,如環(huán)境的變化、樁式的改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三個階段并沒有絕對的界限,而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統(tǒng)一整體,因此,這只是一個大體的劃分。
一、姿勢適應階段
此階段表現為身體的各種不適,最常見的是酸痛、乏力等。這是因為人們習慣于肢體運動,如跑、跳、廣播操、拳術套路等,不習慣靜位運動,即外形相對靜止的運動,所以開始站樁時多數人感到種種不舒服,上肢、肩、頭、腰、下肢出現酸痛、勞累感,有的人著急思動,心亂如麻,會覺得已經站了好半天,但一看表才二三分鐘,感到時間難熬。有的人還可能出現頭昏腦漲、憋氣胸悶等現象。之所以出現這些疲憊反應,是由姿勢不適應、姿勢不正確、思想過于緊張造成的。為此,應首先檢查姿勢是否正確,身體各部的肌肉是否放松,尤其是肩部是否放松,還要注意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逐步使身體適應這一特定的靜位運動。
有的人本來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進行樁功鍛煉的,出現疲憊反應后就不能正確對待,反而感到站樁枯燥乏味,太累、太辛苦、太別扭,以為自己練不了養(yǎng)生樁。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樹立信心,因為疲憊反應只是暫時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身體的不適是自然的生理反應,一般堅持一二周后,姿勢逐漸適應,先前的酸痛、乏力現象就會慢慢被輕松愉快的感覺所代替。
在姿勢適應階段,除了疲憊反應外,還可產生微弱的酸麻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酸麻的部位有所變動,如初練在手指,逐漸在肩、背、腿等處也會出現,有的還可出現蟻走感,部位不定,這些都是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通暢、血流加快的表現。
二、樁功效應階段
經過姿勢適應階段后,機體素質會逐漸發(fā)生潛在的變化,并由此伴隨種種不同的功感效應。
1.正常效應
進入樁功狀態(tài)后,全身生理、生化都會發(fā)生變化,特別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與抑制逐漸趨于平衡。例如,情緒激動使交感神經興奮增強,副交感神經減弱,而站樁時則處于相對安靜狀態(tài),情緒較穩(wěn)定,交感神經的興奮相應地抑制,副交感神經的興奮相對增強。與此同時,站樁使血液循環(huán)加強了,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提高了,新陳代謝改善了。
由于神經功能的調節(jié),使得氣血調和,經絡疏通,肌電變化,因此,身體某些部位會有明顯的發(fā)熱、發(fā)脹、發(fā)麻、發(fā)涼、發(fā)重、蟻走、發(fā)癢等感覺,還可能出現肌肉的跳動感、針刺感、肢體喪失感、內部充實感等等。
隨著胃腸功能的加強,還可出現打飽嗝、出虛恭、腸鳴的現象。
此段站樁,由于唾液增多,故口腔可有清香、甘甜的感覺。
站樁后,會感到頭腦清晰,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全身輕松,步履輕快穩(wěn)健,且食欲增強,睡眠良好,免疫力增強。
2.病灶效應
站樁到相當階段后,體內的良性變化勢必要沖擊病灶,引起種種病灶反應,可能會出現病灶疼痛的感覺和病情反復的現象。
例如:風濕病患者可能會出現身上冒涼氣、冒涼汗的感覺;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血栓之類的患者,則要出現血壓回升,頭部緊、脹、疼痛等;神經衰弱者,則要出現頭部沉重、睡眠差等。又如肝病患者有肝區(qū)痛、心臟病患者心區(qū)痛,做過手術者刀口痛。這些病灶反應大約一周時間就過去,有的或許出現反復,只要不是反應太厲害,則不必停止站樁,要有意識地放松全身,以減輕疼痛感。
之所以出現病灶反應,是因為站樁可促使血流加快,流量加大,壓力增高,沖擊到病灶時,由于病變使氣血受阻淤脹,而以疼痛的感覺表現出來。然而,它與未站樁前病區(qū)的疼痛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它是身體向健康轉化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現象。若因此而退卻,則前功盡棄,多日站樁取得的成效也付諸東流。
3.異常效應
就養(yǎng)生樁本身而言,是不會出現異常效應的。但如果對樁法進行片面的理解,站樁時顧此失彼,則會失去養(yǎng)生樁整體鍛煉的要領,從而違背各機能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產生暫時的失調,這就是異常效應。
例如,站樁時急于求成或另搞一套,或意念誘導過重,或聽到別人介紹或見到某些書刊上記載練功過程中可以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感覺、景象而有意追求,這就勢必導致精神緊張,而出現頭昏腦漲、泰山壓頂、前額凝貼、心煩意亂、坐臥不安、食欲不振等。
再例如,站樁姿勢過于機械呆板,或在精神受到刺激情況下站樁,就容易產生肌肉僵硬和酸累感,樁后則感到渾身乏力,無精打采。出現異常效應后,一定要及時查出原因,給予糾正,以免影響正常的站樁。
三、強壯舒適階段
本階段的功感比較強烈而又均衡。站樁時身體有渾元感、電麻感、周身溫熱感、飄然感、忘我感、輕浮感、沉重感、粗高感、充實脹大感、過風往返感、汗毛直立感、氣血運行感、肌肉離骨感等。
到了此階段,氣血通暢,陰陽平衡,新陳代謝正常,疾病痊愈,身體基本恢復健康,站樁時病灶反應不再出現,而且越站越舒服,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慢、細、深、長、穩(wěn)、勻、悠的逆式呼吸狀態(tài),感到站樁是一種無法比擬的享受,飄飄蕩蕩,如癡如醉,極為舒適,不由自主地達到入靜較深的境地。站樁后,感到渾身是勁,精力旺盛,胸腹空靈,周身爽適。
此階段是養(yǎng)生樁法的較高境界。然而,作為大成拳的整個功程而言,此階段僅為大成拳的初級功夫。王薌齋先生指出:“用功須知全身氣血川流(身外有物),養(yǎng)神斂性,通體無滯,是初步功夫;若聽得全體嘶嘶有聲,無論行坐一觸即發(fā),能跌之丈外,是中乘功夫;身外生氣,光芒四射,如用目視人,其人如失知覺,然后漸入神化之境矣?!?/p>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