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瓊
摘要:所謂教書育人,不僅需要傳授學生學科知識,更需要幫助學生在全方面得到良好發(fā)展。因此,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不僅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需要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與綜合學習能力,為其后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但當前的小學班主任工作中依舊存在較多問題,對此,本文分析了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以供各位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問題;對策分析
小學階段為學生的基礎教育時期,對學生后續(xù)學習與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是學生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開展小學教育工作時,班主任的工作極為重要。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要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加強班級管理工作。同時,班主任應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多方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其后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1.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的問題
1.1忽略學生的能力與個性發(fā)展
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學生需要不斷提升學習成績,為后續(xù)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各項能力與個性發(fā)展,對學生的興趣與心理想法為給予足夠關注。在開展教學時,即便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某項天賦,也會要求學生將更多精力放在學業(yè)上,導致學生的天賦能力受到限制,其自身個性未得到良好發(fā)展。
1.2班主任管理理念陳舊落后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尚不成熟,未能樹立清晰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存在過于強勢的問題,沒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未得到良好發(fā)展,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效率也無法得到顯著提升。在開展班主任工作時,若教師長期限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采用死板陳舊的管理模式,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極為不利,還會導致師生間的關系逐漸疏遠,這對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極為不利。
1.3班級管理模式單一
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發(fā)展,使班級管理工作進行了適當改革。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深刻,部分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依舊采用單一化的管理模式,只監(jiān)督學生進行學習,期望以此提高班級管理水平與課堂效率。但在此種管理模式下,學生對教師的印象不佳,會形成冷漠疏遠的心理感受,導致學生抵觸與教師溝通,難以配合教師落實各項工作。同時,此種管理模式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導致學生無法發(fā)展自身個性,班主任也會覺得工作難以開展,對師生雙方皆具有不利影響。
2.加強小學班主任工作效率的策略
2.1積極開展各項班級活動
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可積極開展各項班級活動,通過此種方式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并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強化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健康愉快的成長。在開展道德思想教育時,教師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因為學生的個人情況與家庭環(huán)境存在差異,因此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這就需要班主任帶著耐心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班主任可在每周舉行一次班會活動,或在日常學習中舉辦“演講活動”“知識講座”等,為學生營造豐富多變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各項活動中打開心扉,改善對班主任的印象,能夠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各項工作。此外,班主任應將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與班風建設工作相互結合,使班級內保持積極向上的班風與學風,促進學生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的共同發(fā)展,為學生后續(xù)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2.2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并樹立新型管理理念
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應結合當前教育現(xiàn)狀,與時俱進優(yōu)化教學方法,不斷改善教學理念,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轉變教學模式,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鞏固好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此外,班主任應充分尊重、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特征,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強班級管理效率。眾所周知,小學生存在活潑好動的特征,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幫助其更好地展示自身才能,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在多方面加強個人綜合能力。
2.3建立家長反饋機制
班主任想要開展有效的管理工作,還需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因此,班主任可建立家長反饋機制,設置家長微信群或QQ群,與學生家長進行及時溝通。同時,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具有重要影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需要共同開展,二者缺一不可。在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時,班主任需要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并通過家長群了解學生在家中的情況,通過與家長的協(xié)商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此外,教師還可采用外訪形式,與家長進行面對面溝通,使家長了解到學生的在校情況,要求家長與班主任一同進行調整,做到里應外合,一同督促學生良好成長。班主任可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可分擔給學生一些家務,并要求學生自主完成應做之事,如及時完成作業(yè),自己的衣服自己清洗等等。不僅如此,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家庭分布位置,設置學習片區(qū)小組,每周輪流設置一名小組長,與班主任一同督促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并與家長及時溝通,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目前的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依舊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教師充分思考并合理解決。想要有效加強小學班級管理水平,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加強個人綜合素養(yǎng),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不斷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水平,并營造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此外,在開展教學時,班主任應注重提高學生的知識與各項能力,使班級中形成積極向上的風氣,進而實現(xiàn)高效的班級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吳開源.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才智,2012(29):33-33.
[2]徐艷.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00(002):26-27.
[3]沈華俊.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才智,2012,000(20):33-33.
[4]張麗.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No.293(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