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紹麗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生的個人成長都有著積極影響。身為語文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閱讀教學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價值,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語文閱讀,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獲得情感體驗等,也實現對小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推動其全面發(fā)展。本文對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進行深入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性
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讀文章是對于一篇課文最為基礎的要求。但是,只是朗讀不知其中含義是不行的[1]。對于具有較好語文素養(yǎng)學生來講,閱讀不必字字解析。但是,對于知識水平一般的學生來說,閱讀是豐富字詞等知識儲備,掌握表達方式以及提高文字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帶領學生反復的閱讀。在閱讀學習中,一些學生認為,閱讀習題與課文內容是很難的,必須要教師的引導與講解才能實現對閱讀內容的領悟。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不同的閱讀者因年齡、人生閱歷等差異,在觀念上是存在不同的。只有從自己內心的角度出發(fā),才能夠得到真實的情感體會。在教學中,引領學生以重復閱讀的形式學習有利于其對文章內容的領悟。比如,在開展《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重復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第一遍閱讀中,沒有目標的閱讀,大致理解閱讀內容。在第二遍閱讀中,教師適當提出相應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與思考。當學生閱讀第三遍以上,已經可以深入學習與思考,可以在文章中準確的找到相應問題的答案,對于閱讀內容已清晰了解。此時,教師重點引領學生開展對難點內容的探索,并適當的將內容拓展,可實現閱讀課堂的高效性。以不斷重復的方式開展文章的閱讀,能夠使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形成正確認知,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實際開展的教學實踐,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方式。興趣是學生探索知識的最佳動力[2]。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有針對的開展對學生的教學工作,依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合理的調整教學方案,轉變以前刻板的教育模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對于尚處于發(fā)展階段的小學生來講,閱讀的枯燥性質相較于趣味性更為明顯。在長時間的影響下,學生會對閱讀形成一定的逃避心態(tài)。身為教師,要正確引領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趣味。但是,學生閱讀熱情的培養(yǎng)并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不同的教育手段。如,故事、多媒體等,促使學生參與閱讀。教師也要依據學生情況鼓勵,促使學生形成更濃厚的閱讀動機,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效果。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中,教師要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以直觀的圖片、視頻等引領學生思考,并提出相應問題使學生形成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為學生播放圓明園的輝煌時的相關圖片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并提出問題。本篇文章的主題是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卻運用大量的篇幅寫圓明園從前的輝煌。利用圖片、視頻的直觀對比以及教師所提問題可以將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激發(fā),也培養(yǎng)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意識與愛國情懷。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時,一定要考慮小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其語文學習成效自然會得以提高。
三、強化學生情感體驗
利用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以極快的速度將文章的結構、脈絡等理清,也能將文章的內涵深入理解。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會通過反復的閱讀找到文章相應問題的答案。教師可在此基礎上推動學生深入閱讀,將文章的精華有效領悟。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閱讀。如,分角色讀、小組朗讀等。也可引領學生將文章中的關鍵內容找出并分析,從中體悟情感。并且,學生在閱讀中的感悟會得到內化,實現自身情感的豐富。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慈母情深》一課時,教師需要引領學生自主與合作閱讀,在自主探析與相互交流中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閱讀中勾畫描寫母親的句子。學生會從語言、外貌以及動作方面進行相應語句的分析,并在這些描寫中感知母親的深情。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抓住與母愛相關的詞匯、句子等。如,龜裂等,使學生在語言的描繪中體會母親工作的艱辛,也感受母親的愛。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閱讀對學生情感的影響,要帶領學生對重點的內容反復的斟酌,深化學生的個人體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四、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以學生的角度分析,只有充分的閱讀,特別是閱讀經典的作品,才可以將學生的人格更進一步的完善,使學生向更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采取多種途徑為學生拓展閱讀渠道,豐富學生的閱讀面。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等特征為推薦相應文章。如,低年級小學生就推薦一些富有童趣的圖書。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內閱讀內容為學生拓展,在學生正處于積極心理狀態(tài)的情況下繼續(xù)閱讀,不僅可以形成與文章內容一定的對比,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實現文化素養(yǎng)的強化。
結束語: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需要及時的學習新的教育思想、理念等,認識到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個人發(fā)展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全面分析學生,結合小學生的喜好、心理等合理設計閱讀教學,激起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獲得知識與情感的發(fā)展。同時,教師也要為學生推薦適合其年齡段的讀物,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獲得更多知識,也達成精神世界的豐富。語文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掌握方法,自主開展書籍的閱讀,在知識海洋中自由的暢游。
參考文獻
[1]王強善.深度學習觀照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0):11-13.
[2]楊琳.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64.
[3]郭藝玲.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247.
[4]周飛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7):69+71.
[5]何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探析[J].科技風,2019(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