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經(jīng)典敘事學的研究極大地推動敘事學研究的深入與發(fā)展,于是國內(nèi)外的專家與學者紛紛開始重視對敘事學的研究。其中,詩歌敘事學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也有效地推動了其理論構建和實踐發(fā)展方面的不斷進步。本文就對詩歌敘事學的研究對象、界定與構建策略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在后經(jīng)典敘事學研究逐漸深化的背景下,人們在跨文類的研究方面開始更加重視對詩歌敘事學的研究,這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其屬于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與研究方法,因此必須開展大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不斷地擴大研究范圍,拓展研究深度與廣度,實現(xiàn)理論研究與實踐論證的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取得更大的進展,才可以有效地取得更大的成果,更好地發(fā)揮詩歌敘事學的應用價值。
一、詩歌敘事學概述
在對詩歌敘事學進行介紹以前,首先要對敘事學與其起源進行分析與說明。敘事學最早發(fā)源于法國,然后在歐洲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其最早在法國興起時與結構主義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伴隨結構主義敘事學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于是,其在20世紀60年代的小說批評理論研究中開始進一步地展示出敘事技巧與小說結構研究的關鍵性價值。后來,敘事學理論被更多地運用在文學批評與小說等領域的研究中,但是并未在詩歌領域中進行研究,尚未在理論層面上將詩歌研究和敘事學有機地關聯(lián)起來。近些年來,詩歌研究視閾逐漸擴大,開始從原來的本體研究轉(zhuǎn)向更加廣泛的理論視角,其中也包含敘事學。然而,詩歌敘事學的確立以及發(fā)展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
二、詩歌敘事學的研究對象
詩歌敘事學是一種跨文學的研究,即基于敘事學的角度,把一直都沒有被看作是研究對象的詩歌(本文指抒情詩歌)加入研究范疇內(nèi)。所以,本文強調(diào)詩歌敘事學以抒情詩歌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除此之外,其中還包括敘事詩、史詩等。也就是說,敘事類詩歌不僅能夠看作是敘事學的研究對象,也能夠看作是詩歌敘事學的研究對象,全部詩歌都能夠納入詩歌敘事學的研究范疇。
三、詩歌敘事學的界定
法國文學批評家熱拉爾·熱奈特和美國敘事理論家杰拉德·普林斯給出了敘事學的定義,指出其和結構主義之間存在的密切關聯(lián),這也做出暗示,即廣大專家可以對敘事學和詩歌敘事學之間存在的異同點進行綜合分析。這就為詩歌敘事學的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十分遺憾的是,截至目前,還沒有人對詩歌敘事學進行確定,而且沒有對詩歌敘事行為與敘事理論進行綜合分析,廣大的專家與學者僅僅基于敘事學角度對敘事詩歌的敘事特征進行歸納。目前還沒有對其進行理論化的研究。這些專家雖然在敘事詩的敘事性、敘事形式以及結構等諸多方面提出看法,卻沒有對敘事詩內(nèi)部制約詩歌敘事存在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分析,也并沒有對詩歌敘事學進行明確的界定。
在此狀況下,筆者認為要從以下方面對此加以界定。第一,詩歌敘述學是十分科學的敘事詩歌研究理論。其非常重視敘事詩歌文本的基本規(guī)律、性質(zhì)與形式,并且對其文本以及詩人給予充分的關注,同時非常重視其所具有的敘事性,要將詩歌以及敘事進行良好的融合。第二,詩歌敘述學更加重視對于詩歌敘事話語的分析與研究。其比較積極、深入地研究詩歌敘事行為與其本身具有的敘事價值與效果。
四、詩歌敘事學的構建路徑
(一)詩歌敘事獨有的“話語屬性”
根據(jù)敘事學的一般說法,通常都會將敘事劃分成“故事”以及“話語”兩個部分,其中,“故事”包含了敘事想要表達的全部內(nèi)容,“話語”主要是對敘事進行表達的一種手段或者形式。雖然詩歌以及其他文本類型都具有敘事性,但是對于詩歌而言,其不僅具有普通敘事作品共同具有的敘述形式,如聲音等,還具有獨特的“話語屬性”。小說敘事與詩歌之間存在著聲音、情節(jié)以及人物等敘述策略與方法上的差別,其是一種文學題材。每一種類型的詩歌都會有獨有的特殊形式。對于英語詩歌而言,學者聶珍釗明確地指出,英語詩歌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押韻、重音以及節(jié)奏等。事實上,詩歌在韻律、標點符號、排版以及意象等諸多方面都會具有不同的形式。要對這些形式在詩歌內(nèi)容表達和傳遞方面發(fā)揮的作用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完成詩歌敘事研究,這也是詩歌敘事學的研究工作。
(二)詩歌敘事研究的多種方法
在后經(jīng)典時期,敘事學采用了多元化的新型方法,例如,修辭方法和女性主義批判方法等諸多方法也適合應用在詩歌敘事中。針對抒情詩敘事來說,學者帕特里克·科姆·霍根充分發(fā)揮認知方法的作用,對抒情詩的情感進行深入分析。費倫充分發(fā)揮修辭方法的作用,對抒情詩的手段以及目的進行分析。伴隨敘事學的持續(xù)發(fā)展,人們會采用更多的方法來完成詩歌敘事的研究,這樣也會獲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三)不同文類的詩歌敘事學研究
詩歌屬于有著很大范疇的文類。為了有效地推動詩歌敘事學的持續(xù)發(fā)展,人們要加強跨文類的研究,通過此路徑來獲得更進一步的優(yōu)化與完善。也就是說,要在詩歌敘事學的整體研究下深入地分析詩歌類型的敘事,例如,要開展對戲劇詩敘事以及抒情詩敘事的研究與分析。
(四)加強現(xiàn)有敘事學理論和詩歌理論的融合
目前,兩種理論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也有效地提升了發(fā)展水平。然而,二者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這樣就會造成敘事詩歌學始終沒有得到全面的關注。學者莫妮卡·摩根明確地指出,盡管兩組理論接觸較少,但是二者是能夠進行彼此強化與補充的,能夠進行彼此批判。所以,就要加強研究與分析,積極地借鑒詩歌理論方面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地實現(xiàn)對詩歌敘事學的構建與發(fā)展。
(五)加強詩歌敘事學的理論構建和批判實踐
對于詩歌敘事學的發(fā)展和分析,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充分重視敘事理論的構建,同時充分重視敘事批評實踐,要對二者進行同時的關注與重視。首先,要充分發(fā)揮詩歌敘事理論框架的作用來實現(xiàn)對詩歌敘述的研究,也要通過研究來進一步地優(yōu)化詩歌敘事理論,使其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另外,對于詩歌敘事理論而言,其必須獲得敘事批評實踐的驗證,反過來,批評實踐也可以更好地優(yōu)化理論框架,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五、結語
為了確立并且發(fā)展詩歌敘事學,人們就要對其具有的敘事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此外,要借鑒敘事學與詩歌兩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對詩歌敘事進行界定。不僅如此,還要對詩歌研究與敘事研究彼此間具有的密切關聯(lián)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要深入地研究詩歌敘事學的科學性,最終實現(xiàn)對詩歌敘事學的確立和構建。為了推動詩歌敘事學的發(fā)展,廣大專家與學者要積極地對此展開研究,深入地分析其在詩歌研究方面發(fā)揮的理論指導性作用。
(哈爾濱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劉思佳(1996-),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方向:漢語新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