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解題技巧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這一考點在近幾年高考中雖未單獨設(shè)題,但其知識點遍布文章,閱讀理解時許多句子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古代漢語中,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有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包括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謂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固定結(jié)構(gòu)等幾類。判斷句、被動句要從結(jié)構(gòu)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則要聯(lián)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裝句要掌握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主謂倒置、狀語后置的規(guī)律,固定結(jié)構(gòu)要記住它們的習(xí)慣用法。在文言的閱讀過程中,如果對古漢語中一些句式特點,尤其是像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比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會造成閱讀的困難和翻譯句子的不準確。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
1.“者”和“也”的結(jié)構(gòu)形式。
由此變形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幾種。這些句式,也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
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xué)》)
4.表因果關(guān)系的判斷句。
如: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記》)
5.無標識的判斷句。
如:陳涉甕牖繩樞之子。(《過秦論》)
特別提醒:
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二、被動句
在古代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
1.從標志詞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動句的要求。當句子中出現(xiàn)了這些標志詞時,就可以考慮這個句子是不是被動句。
(1)用“為”或“為所”或“為……所……”表被動。
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
(2)用“見”或“見……于……”表被動。
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3)用“于”或“受……于……”表被動。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2.從語法入手,看主語是不是受動者。因為有些被動句沒有標志詞,但在意義上含有被動的意思,所以單憑標志詞是不行的,還需要考慮一下主語是不是謂語的受動者。
如: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三、省略句
在古代漢語中,省略現(xiàn)象較為普遍。同學(xué)們要想使翻譯后的句子通順協(xié)調(diào),就必須對省略的成分進行必要的補充,這樣才能使答案完整。
1.按照直譯要求,補充省略的介詞。
如: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燭之武退秦師》)
2.緊扣句子語法確定省略成分。同學(xué)們可以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成分來確定當前的譯文中少了哪些成分。
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明顯可以發(fā)現(xiàn),“再”“三”的后面省略了謂語“鼓”。
3.瞻前顧后,明確省略內(nèi)容。
如: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廉頗)大破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順序而言的。常見的文言倒裝句式有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1)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類似的疑問代詞還有“誰、奚、胡、何、曷、安、惡、焉”等。
如:項王曰:“沛公安在?”(《鴻門宴》)
(2)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類似的否定詞有“不、未、無、莫、毋、弗”等,類似的代詞有“余、吾、爾、自、之、是”等。
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
(3)用“之”字和“是”字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兩個字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
如: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2.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1)介詞結(jié)構(gòu)“于……”式,由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常放在謂語動詞后作補語,按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應(yīng)該放在動詞前作狀語。
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2)介賓結(jié)構(gòu)“乎……”式,由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有時放在謂語動詞后面作補語,這種情況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見,翻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3)介詞結(jié)構(gòu)“以……”式,由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有時放在謂語動詞后面作補語,這種情況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見,翻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如: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鴻門宴》)
3.定語后置。
(1)定語放在中心語后,用“者”字結(jié)尾,組成“中心語+后置定語+者”的格式。
如: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2)在中心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上“之”,組成“中心語+之+后置定語”的格式。
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
(3)在中心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之”,再用“者”字結(jié)尾,組成“中心語+之+后置定語+者”的格式。
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4)數(shù)量詞用作定語,大多放在中心語的后面,格式為中心語+數(shù)(量)詞。
如: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4.主謂倒裝句。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應(yīng)為:汝之不惠,甚矣!
模擬演練
1.(2019年全國Ⅱ卷)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考查同學(xué)們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回答此題時,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guān)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明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本題需要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和特殊句式:(1)茍,如果;法,效法;故,陳規(guī);循,遵守?!翱梢裕ㄖ妵薄翱梢裕ㄖ├瘛倍际鞘÷跃洹#?)期年,滿一年;之,到?!傲钚杏诿瘛笔墙樵~短語后置句。
答案
(1)圣人如果可以使國家強盛,不必效法陳規(guī);如果可以使百姓獲利,不必遵循舊制。
(2)法令在民間實行一年,秦人到國都訴說新法不便利的數(shù)以千計。
2.(2019年高考新課標Ⅲ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眳瞧鹉俗灾ト缣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guān)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明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本題還需要注意以下關(guān)鍵詞與特殊句式的翻譯:“所以”,……的原因。第一處“乃”,就是。第二處“乃”,才?!按四宋崴跃幼又弦病笔桥袛嗑涫健?/p>
答案
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眳瞧疬@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