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逸
清晨五點半,晨光煮微。阿婆默默地支起她的縫紉店,在城市的一隅,一個喧鬧的小區(qū)里。吃完早飯,看看報紙,阿婆安靜地等候顧客的到來,一切都那樣靜謐美好。
記得剛認(rèn)識阿婆的時候,我才上五年級。
那夏,天氣炎熱,回家時衣服上被鉤破的口子,一直留到了周末。“趁現(xiàn)在太陽還不大,你出去把衣服補了吧?!眿寢尠盐覐拇采侠似饋?,那時才是早上六點。
剛抱起衣服走到門口,媽媽給了我兩個硬幣,滿臉質(zhì)疑的我小聲嘟噥了一句:“這哪夠?。?!”媽媽笑而不語。
雖只有早上六點多,但隔壁小區(qū)的街上卻也足夠喧鬧。鳥叫,蟬嗚,雜亂的吆喝聲,一浪高過一浪。
直到我來到了這條路的盡頭,也就是阿婆和她的縫紉店所處的地方,看著眼前的景象,我不由驚呆了。
僅是幾米之隔,卻與前面的鬧市,呈現(xiàn)出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
——阿婆安詳?shù)刈谥裰频膿u椅上,戴一副金色的老花鏡,正認(rèn)真地閱覽著一份灰白報紙,透過鏡片,她的眼睛像露水一樣閃著光芒——智慧而文靜。襯著店旁的兩棵大樹,在街角構(gòu)成了一片美麗的風(fēng)景。
我想叫她一聲,卻又不知是否會打擾,仍在糾結(jié),卻未曾發(fā)現(xiàn)她早已注意到了我。“你要補衣服嗎?”她抬起頭望著我,和藹的目光中透露出慈祥。我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走進了店里……
這間店不大,甚至還不到別家的二分之一。店里放置了一臺縫紉機、一張?zhí)梢魏鸵粔Φ尼樉€。陽光透過敞開的門窗照射進來,顯得十分明亮。
阿婆迅速地站起身,接過我手中的衣服,舉起來細細端詳了—下子,然后把衣服放在縫紉機前,坐下。“今年幾歲啦?”阿婆和藹地笑問?!笆q?!蔽逸p聲地回答。“學(xué)習(xí)一定很忙吧…一”阿婆又笑著說。
沒過多久,縫紉機的“噠噠噠”的樂調(diào)開始伴隨著鳥叫和蟬鳴,一起流入入耳,淌進人心—只有這三種聲音。
伴隨著旋律,阿婆的手指帶動著衣物在桌上翩翩起舞,顯得如此秀麗。我就這樣入了迷,直到她把衣服還給了我,才如夢初醒。
把那件衣服展開,竟看不到一絲修補的痕跡,能看到的,僅是一根根穿在原有裂口兩端的細絲,緊密而結(jié)實。
認(rèn)識阿婆已經(jīng)三年了。雖然如今已不常去她的店鋪,但她那慈祥的眼神中透露的對生活的熱愛,仍然常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那位阿婆與她的店鋪、四周的草木,已然成為這條街上最美的一片風(fēng)景!
(指導(dǎo)老師:薛海榮)
歲月的童話
今天的我們,很難再見到一個踩著縫紉機的阿婆了。作者以她為主角,所寫出的,仿佛是逝去的歲月,使得全文都仿佛籠著一層歲月的紗和昏黃的光,動人不已。給我們所營造的,仿佛一場電影,那位老奶奶,就像《解憂雜貨店》里那位永遠耐心回信的浪矢老爺爺,在時光之中,給人以溫暖。作者平靜的筆觸,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讓我們也不得不隨之沉醉其中了。(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