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泳潔
摘 要:在當今社會中,家庭與學校在教育活動中的聯(lián)系愈加緊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緊密合作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應從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作的必要性、家校教育合作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和促進兩者有效協(xié)作的措施這些方面著手探索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xié)作關系,從而探索出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xié)作關系發(fā)展得更加完善的方法。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家校合作
高素質(zhì)、高知識、高技能的“三高”人才,是21世紀社會主義教育的大目標,完成這個目標需依賴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協(xié)作。在小學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核心,而社會影響則是助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教育工作中兩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兩者各具其優(yōu)點。
適齡兒童在入學以后,學校教育在教育中起主導作用。我國中小學教育主要以走讀的形式進行,孩子在家里與家長相處的時間比在學校與教師相處的時間長,所以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持續(xù)性的。學校教育主導作用的有效發(fā)揮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和學校必須聯(lián)合起來,讓小學生得到有效的教育,為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合作的必要性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共同目的
孩子的良好教育是家庭最為看重的事,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體格以及良好生存本領的人。而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社會輸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
我國小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開發(fā)小學生智力、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思想和修養(yǎng),令小學生能為升入中學做好準備。而家庭的教育目標不只以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為基礎,還與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家長的素質(zh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些因素決定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途徑和方法有所不同,然而兩者的實質(zhì)相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目標都是培養(yǎng)對社會有利的人才。
(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面對的共同問題
在現(xiàn)今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么過度溺愛孩子,要么放任自流,不能在家庭教育中采用適當?shù)姆椒āS捎诟改甘羌彝ナ杖雭碓吹闹饕獎趧诱?,他們?yōu)榇诵枰冻龊芏鄷r間工作,這樣會使他們?nèi)狈r間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長。另外,隔代人對孩子的溺愛以及缺少對孩子心理成長的關心,這些都是忽視家庭教育的體現(xiàn)。
目前,學校教育過分注重升學率,單一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令學校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的多種層次難以體現(xiàn),無法培養(yǎng)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F(xiàn)今我國的教育主要是以升學為目標,考試成績成為考查學生能力和素質(zhì)的一大決定因素。這一現(xiàn)狀讓個性教育與特色教育無法施展。
縱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所面對的問題,可以知道這些共同問題顯示出教育側重點有所偏頗。
(三)終身教育思想推動學校與家庭在教育上的協(xié)作
近年來,終身教育這個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圍成為熱點話題。終身教育具備終身性、廣泛性、靈活性、全民性和實用性等特點。其中終身性體現(xiàn)在教育貫穿人的一生,而終身教育的廣泛性則是體現(xiàn)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
終身教育觀點的提出,意味著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發(fā)生了變化,學校教育愈來愈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制約,因為家庭教育本來就具有的終身性特點,使得家庭教育的地位提高,使得家庭教育在一個人成長與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終身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之間的從屬關系轉(zhuǎn)變?yōu)槠降鹊膮f(xié)作關系。
二、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協(xié)作的方式
(一)完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協(xié)作的制度
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協(xié)作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完善其保障制度。
從國家方面看來,應當盡快完善我國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各自擁有的權利與必須遵守的義務。這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協(xié)作的根本保障。
從學校方面看來,應該著重建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制度,明確家庭與學校之間配合的內(nèi)容、時間以及方式,為家庭教育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二)更新家校合作的觀念
學校是知識傳授的重要場所,承擔著啟發(fā)學生智力的重要責任。然而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也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而判斷人才的首要標準是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學校德育工作應為教師在秉持正確教育觀念的前提下進行教書育人和示范引導的教育工作,必須摒棄只用課本知識來教育學生的書本主義。
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意識和道德觀念。不論是學校教育或是家庭教育,都必須把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zhì)作為教育內(nèi)容中的重心,進行教育活動時,應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貼合學生的有效教育培養(yǎng),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兩者也應該互相配合和補充。
(三)協(xié)調(diào)合作行為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目標一致,因此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行為也要保持一致。在當今教育“減負”的要求下,學生得到了更多的時間,學校應該提倡學生利用閑暇時間提升自我,家庭則應該把學校和教師的意見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比如家長應更為注重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成長。教師應該從繁重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解放出來,有更多了解學生的時間,深入學生的家庭,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氛圍,協(xié)助家長開展更加有效的家庭教育。
(四)更新合作方式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今社會迎來了一個新的信息時代,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作方式也應該隨時代發(fā)展而變化。學校可以建立相關的校園網(wǎng)站、網(wǎng)頁平臺,將有關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成功方法和例子放到網(wǎng)絡平臺上讓家長學習參考;也可以建立家?;拥恼搲尳處熍c家長能在論壇上交流關于學生成長教育的問題,還可以以討論組的形式讓家長與教師集中智慧,共同探討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就能讓家庭教育接觸到更多較為專業(yè)的意見,進而令家庭教育更為有效、深刻。而學校也能從各種平臺中通過與家長的交流了解到學生的個人情況,使得學校教育能夠漸漸地照顧到各個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三、總結
總之,培養(yǎng)人才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想要順利進行學校教育必須依賴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有效的教育應由學校、家庭共同構建。只有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lián)系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完成學生成長教育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周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關系[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01).
[2]張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02).
[3]宋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教育與職業(yè),2008(32).
[4]李秀芬,張洪高.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J].青少年研究,2003(03).
[5]張慶守.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xié)作的誤區(qū)和模式重構[J].三明學院學報,2006(01).
[6]楊進,柳海明.論美好生活與學校教育[J].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