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萍
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提高作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眾多一線教師不懈地探索著。筆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要想讓學生寫真話、抒真情,首先要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然后幫助學生逐步積累,建立寫作素材庫,并以閱讀促寫作。此外,教師還要營造輕松的寫作氛圍,減少寫作束縛,讓學生自由地發(fā)揮。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鄙钍嵌鄻踊模總€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異彩紛呈的。作文,本來就是對認識到的生活的真實的反映。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有了生活,有了體驗,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說和寫的主觀能動性。“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將內(nèi)心的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習作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快樂、成功的體驗。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p>
一、學會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
小學作文就是讓小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但小學生往往容易忽略身邊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邊的題材。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找出讓人心動的東西來,教師就需要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
教師要注意引導,使那些沒有觀察意識、對眼前現(xiàn)象缺乏觀察的學生,慢慢培養(yǎng)起觀察興趣,逐步形成觀察的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和寫作都是人生的一種行為,凡是行為必須養(yǎng)成習慣才行。”生活中有許多有意義的、值得觀察的事物,怎樣使學生不錯過這些寶貴的生活畫面,及時捕捉觀察對象呢?一要多引導,二要多提醒。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寫一個熟悉的人,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這個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行為習慣上有什么特征?有沒有與別人特別不一樣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另外,還可以采訪身邊的人,搜集他們對這個人的一些看法,為自己的寫作取得第一手材料。
二、注重積累,挖掘?qū)懽魉夭?/p>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弊魑囊嗍侨绱?,要想寫好作文,收集好素材是先決條件。那如何收集好素材呢?
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填寫觀察卡片,如下表。
讓學生每天填寫一兩張這樣的觀察卡片,培養(yǎng)他們從小留心身邊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四年級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寫觀察片段,五、六年級的學生就要求他們寫觀察日記。這樣一步一步,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建立起自己的作文素材庫。這樣寫作時學生就不會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甚至不惜胡編亂造尋找寫作素材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調(diào)動學生眼、口、耳、鼻等感官,把生活中接觸到的有意義的人和事、印象深刻的經(jīng)驗和教訓、有趣的動植物、四季的更替、景物的變化、游玩的所見所聞,一一用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寫時之用。
三、閱讀鋪就快樂習作之路
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開闊學生的生活視野,拓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培養(yǎng)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結(jié)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fā)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選材,表現(xiàn)同一中心的題材內(nèi)容,可安排“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后放,從仿到創(chuàng),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四、營造氛圍,激發(fā)寫作情感
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寬松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師生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良好關系,有利于學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這也正是課堂教學“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在習作課中,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方法,努力構造民主、輕松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情感,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如筆者指導寫“校園一角”之前,讓學生課余結(jié)伴一起按照一定順序觀察自己喜歡的校園一景。學生的熱情被點燃了,他們?nèi)宄扇旱赜^察校園?;氐秸n堂上,讓他們做寫作的主人,把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以及想采用的寫作方法在全班分享。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的前奏準備得越充分,他們習作的過程就越順利,呈現(xiàn)的效果也越好。
五、減少束縛,創(chuàng)設自由表達的空間
俗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薄白魑募醋鋈恕薄拔娜缙淙恕?,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身學習的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核心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真實的人。在這方面,作文教學是責無旁貸的。這些無不說明一個道理,它要求作文應當是真我的體現(xiàn),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
其實,每一次的習作教學活動,根據(jù)習作的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從生活中取材,如寫關于秋天風景的習作,可以讓學生把上學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園寫進作文;也可以寫校園、草地、山坡……還可以在寫作之前帶領學生去草地、山坡上、樹林里觀賞那里的風景,再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
童年是夢的季節(jié),這時候往往會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當學生愿意把這些心里話說出來時,不論想法是多么可笑,行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實的,教師都應該加以表揚。因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實的事情、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這些真實的感受成為寫作的第一手材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還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