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群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旅游管理學院,福建 漳州363000)
旅游網(wǎng)站是通過虛擬交流、圖片宣傳、文字描述等手段勸說和鼓勵公眾去特定地方旅游的重要工具。“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在線信息已經(jīng)成為游客最重要的信息源?!盵1]在決定旅游目的地或進行旅游活動前,游客習慣于在網(wǎng)絡上進行大量的信息搜索和旅游產品比較??梢哉f,在散客化、個性化出游受追捧的今天,網(wǎng)絡是抓住潛在游客的前沿陣地,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福建旅游要走出國門、提升影響力必須考慮如何將福建旅游文化的傳播與新興的網(wǎng)絡科技相結合,充分利用網(wǎng)絡這個新銳的傳播平臺,從而獲得新生。福建旅游網(wǎng)站文本的翻譯對傳播福建旅游信息、宣傳地方特色文化、爭取地域旅游文化的話語權、吸引更廣泛的境外客源市場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旅游外宣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各地旅游網(wǎng)站的翻譯工作相對滯后,對旅游網(wǎng)站翻譯的研究才剛剛起步。2007年楊國民的《旅游網(wǎng)站的外宣翻譯應“內外有別”》是國內第一篇以“旅游網(wǎng)站翻譯”為主題的論文。有關旅游網(wǎng)站翻譯的論文以每年1~4 篇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旅游”概念的興起,旅游網(wǎng)站翻譯已受到研究者們的日益關注。到2019 年7 月為止,在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以“旅游網(wǎng)站翻譯”為搜索項,查到52篇論文和10篇碩士論文。研究者們主要結合區(qū)域旅游網(wǎng)站翻譯的特點及難點,從傳播學、目的論、適應選擇論、新修辭學等角度來探討旅游網(wǎng)站翻譯的對策或原則,對旅游網(wǎng)站英譯過程中的網(wǎng)頁頁面設置、語篇結構、文化規(guī)范、用詞表達等做出了各自的解讀。而針對福建省旅游網(wǎng)站翻譯的研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福建旅游進入了對外縱深發(fā)展的新階段,對福建旅游網(wǎng)站文本的翻譯研究亟待進一步展開。
生態(tài)翻譯學2001 年10 月由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是社會文明轉型在譯學研究領域的體現(xiàn)。生態(tài)翻譯學以達爾文適應選擇論為基礎,借助自然生態(tài)與翻譯生態(tài)的同構隱喻,將翻譯作為一個整體生態(tài)進行研究。它強調譯境、譯本與譯者在翻譯生態(tài)中的互動和協(xié)調,強調翻譯生態(tài)平衡,以此求得原文與譯文、源語文化與譯入語文化、譯者與譯境、譯文與譯入語文化等多方面的動態(tài)平衡和和諧,對翻譯過程、翻譯原則、翻譯方法和評價標準做出了新的闡述。
三維整合是“評判譯文的標準,不只是忠實于原文,也不是一味地迎合讀者,而是看譯者是否能在保持文本生態(tài)的基礎上,實現(xiàn)譯文在新的語言、文化、交際生態(tài)中的‘生存’和‘長存’”。[2]譯者的任務不僅僅是原文的語言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和交際生態(tài)的轉換,還要努力做到轉換的有效性和生存性。選擇是為了適應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適應的最終目的是譯文的生存。適者生存的原則要求譯者要發(fā)揮主動性,激發(fā)靈性,追求翻譯生態(tài)的整體效應和動態(tài)協(xié)調,而非機械的文字對應或細節(jié)比對。翻譯首先是語言形式的轉換,語言又是文化的載體和文化的傳播方式。文化是交際的沉淀,交際者應遵守該語言特定的文化語用規(guī)則。簡而言之,語言、文化、交際相互聯(lián)系,是翻譯過程必須處理的三大維度,這也正是生態(tài)翻譯學三維轉換的基本內容。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福建被定位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qū)”,迎來了對外發(fā)展的新階段。一帶一路,旅游先行;互惠互通,旅游先通。一帶一路倡議為福建旅游的國際推介提供了機遇,助力福建旅游走出去,福建旅游也借力支點,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國際旅游合作與交流把“清新福建”推向境外國家旅游市場,續(xù)寫絲綢之路的美麗篇章。這為福建旅游網(wǎng)站英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但目前福建省各地針對境外目標游客的英語網(wǎng)站外宣還不夠重視。目前對福建旅游資源有比較全面介紹的多語種旅游門戶網(wǎng)站是福建省旅游局官網(wǎng)“清新福建-福建旅游”(www.fjta.com),有英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等版本。就英語版本而言,其中依然有錯譯、誤譯、硬譯等問題。具體到轄區(qū)各地的旅游資訊,福建現(xiàn)轄的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 個市的旅游局推出的官方網(wǎng)站中,只有廈門市旅游局官方網(wǎng)站廈門旅游網(wǎng)(www.visitxm.com)有針對境外游客需要的英語、日語、韓語版本。福州旅游網(wǎng)(www.fuzhou.gov.cn)、莆田旅游網(wǎng)(www.ptlyw.com.cn)、泉州旅游網(wǎng)(www.qztour.net)、漳州旅游官網(wǎng)(www.zzta.com)、龍巖旅游網(wǎng)(www.fjlyta.gov.cn)、三明市旅游官網(wǎng)(www.smta.cn)、寧德旅游網(wǎng)(www.ndly.gov.cn)都是政務網(wǎng)站,沒有針對游客需求的企業(yè)網(wǎng)站,更沒有英語版本。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福建旅游的對外宣傳沒有充分利用網(wǎng)絡這個新銳傳播平臺,不能不說是個巨大的缺憾。
在旅游網(wǎng)站英譯的傳播過程中,福建旅游網(wǎng)站的譯者是守門人,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中文文本的解碼者,又是英文文本的編碼者,有權控制旅游文本信息的流量和流向。譯者必須了解福建旅游網(wǎng)站文本外宣的目的和重點,適應譯境和譯入語文化,過濾、篩選、加工文本信息,選擇相應的譯介策略,實現(xiàn)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多維融合,從而實現(xiàn)譯文在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生存和長存。
1.句子結構的調整
漢語行文以意念為主軸,強調一氣呵成,句子線性延伸,多呈單平面陳鋪式,基本不分單句、復句。英語行文則注重形式嚴謹,通常呈多平面疊進式,單句、復句形式分明,強調句意之間的連接。兩種行文結構差異明顯。在旅游網(wǎng)站文本英譯過程中,譯者要考慮目標受眾的閱讀習慣,對行文結構進行重組,便于受眾的解碼。
例1: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qū)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規(guī)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shù)氐纳?、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jié)約性、堅固性、防御性強的特點,是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模式,冬暖夏涼,可抗臺風地震。
譯文:As the unique large residential buildings constructed with rammed earth on mountains,Tulous of Fujian style follow the hilly landscape to arrange rational layouts, embody Chinese traditional geomantic omen philosophies and address the domestic and defensive needs in clan cohabitation. The terraces on mountains and such local building materials as raw earth, wood and pebbles are exploited to achieve an economic, solid and defensive system of multi-story raw earth building which is also beautiful. Tulous of Fujian style are warm in winter and cool in summer and can survive strong typhoons and earthquakes.[3]
原文語言一氣呵成,闡述了福建土樓這一特色民居建筑的建筑理念、建筑材料、建筑優(yōu)點三部分內容,語言的結合主要借助于語義上的關聯(lián),沒有明確的銜接詞,用逗號將若干小句聯(lián)系在一起。譯文根據(jù)這三大信息點之間的關系,找出句子主要結構,進行信息拆分,建構句意之間的連接。譯文開頭用“as”這個介詞引出福建土樓的同位結構描述,“arrange”“embody”“address”三個動詞分別描述了土樓的布局、風水理念和聚族而居的特點。譯文第二句用被動語句突出土樓建筑的原材料,用“to”引出土樓的建筑優(yōu)點。同時,為了避免句子過于冗長,將“冬暖夏涼,可抗臺風地震”這一小句單獨成句。譯文三句話,對應三層信息,一目了然,符合英文旅游文本的文本特征,順從譯文讀者的欣賞習慣和閱讀慣例。
2.語言修辭風格的改變
出于漢語山水文學傳統(tǒng)影響,中文旅游文本常常出現(xiàn)大量對偶平行結構,行文工整,虛實相生,語言華麗,渲染藝術美感,迎合了國內讀者的審美心理。與之對比,英文旅游文本則注重客觀、真實的再現(xiàn),注重邏輯論證和理性述說,語言簡潔明晰,通俗易懂。
例2:泰寧的大金湖,享有“百里湖山,靈冠天下”的美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鍛造了這里的形態(tài)萬千和神奇靈秀。峽谷、山峰、巖穴、丹崖,實在引人入勝;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可謂萬物生長。
譯文:Sanming Taining of Big Lake, enjoy the“Barry hills, the spirit world crown”reputation. Mother Nature, where the shape of thousands of forged and magical scenery. Canyons, mountains, caves, cliffs, it is fascinating; mountains,green water, birds, flowers, can be described as things grow.[4]
例2 體現(xiàn)了中文旅游文本的典型語言修辭風格,以意馭形,渲染一種主觀感受。但原譯文采取直譯法,將原文形式與內容生搬硬套于譯文,還出現(xiàn)了多處明顯的語法錯誤?;谀康恼Z受眾習慣的閱讀規(guī)范,必須對文本進行調整和重構。由于中英文旅游文本不同的修辭風格,譯者要具備換位思維,充分考慮目的語受眾的閱讀欣賞習慣,“英譯漢時注意化隱為顯,訴諸漢語辭藻的渲染;漢譯英時注意化虛為實,借助上下文結構的照應。”[5]
改譯:Located in Taining County, Sanming city, the Golden Lake is notable for its picturesque landscape of lakes and mountains. The uncanny workmanship of nature has forged different shapes of gorges, peaks, grottos and the cliffs.You will also be fascinated by the green mountains, flowing water, singing birds and sweet-scented flowers that are blooming here.
譯文力求真實再現(xiàn)自然,靠上下文結構的照應來深化語義,講究語法邏輯。首句“百里湖山,靈冠天下”強調湖山美景,譯文進行意譯,翻譯成“picturesque landscape of lakes and mountains”,對大金湖美景進行概括性評價。第二句的“形態(tài)萬千和神奇靈秀”都屬于模糊性描述,“形態(tài)萬千、神奇靈秀”與下文的“峽谷、山峰、巖穴、丹崖”是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所以將二、三兩句進行整合,表現(xiàn)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句法結構嚴謹,吻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期待。
福建省旅游資源的地域特色與文化色彩濃厚,這已成為旅游網(wǎng)站資源呈現(xiàn)的重要表現(xiàn)元素。但區(qū)域的特色往往意味著特有的語言表達和文化表述。在翻譯活動中,此類文化負載詞往往會給受眾造成困擾,產生語義真空,影響傳播效果。
文化維的適應性轉換常見的一種方式是文化增補。文化增補是指譯者對源語文化特有的文化空缺詞匯或表述進行增加性闡述或解說,以傳達區(qū)域獨特的文化特色、民俗風情。
例3:在農歷正月二十九日,泉州蟳蜅女(蟳蜅女與湄洲女、惠安女并稱為福建三大漁女)將戴上花冠和丁香耳墜,開始盛大的媽祖之旅。他們的花冠形成了一片花海,吸引了福建各地近千名攝影師前來欣賞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獨特文化。
譯文:On the 29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women in Xunbu, Quanzhou (equally famous as the fisherwomen in Meizhou and Hui’an,Fujian) will dress up with floral tiaras and clove eardrops to begin the splendid Mazu tour ceremony. They take part in the grand street parade to express their respect for Mazu, the oriental goddess of sea, and pray for the safety of fishermen on sea for the next year. Their floral tiaras form a sea of flower and attract nearly a thousand of photographers around Fujian to appreciate the unique culture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Quanzhou.[6]
這里出現(xiàn)典型的文化空缺詞,“媽祖”。媽祖信仰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家喻戶曉。媽祖能觀天象,預知天氣變化,多次下海救助被困的漁民,成為漁民海上活動的保護神,被譽為東方的海上女神。蟳蜅人靠海吃海,正月二十九被蟳蜅人稱為“媽祖日”。這一天,蟳蜅女戴上傳統(tǒng)的鮮花頭飾,游行酬神進香,表達對媽祖的愛戴,祈求媽祖對漁民的護佑。但對境外游客而言,他們的疑問油然而生,“媽祖是誰?媽祖之旅是什么?”所以必須對媽祖、媽祖之旅進行解說。譯文對媽祖(東方的海上女神)和媽祖之旅的意義(祈禱來年漁民的平安)進行闡述,消除了文化噪音,釋放了被壓縮的文化信息(下劃線部分),再現(xiàn)了原文的民俗文化價值,實現(xiàn)了文化維度的適應和補償。
又如對泉州清源山老君造像的介紹。
例4:最負盛名的老君造像,雕于宋代,系全國最大的、雕刻年代最早、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
譯文:The most attractive site is the giant granite statue of an old gentleman, the largest Taoist granite statue existing at present in China.[7]
老君造像就是老子的雕像,老君不是年老的君子,譯為“an old gentleman”是對原文的誤譯。老子作為中國道教學說的代表人物,已有固定的譯法——Laozi。但作為普通的境外讀者,很可能對老子一無所知,所以有必要對老子這個人物進行解說,介紹其歷史地位。另外,原文“全國最大的、雕刻年代最早、藝術價值最高”在譯文中只出現(xiàn)了“全國最大”,另兩個信息是雕像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不宜隨意刪減。
改譯:The most attractive site is the giant granite statue of Laozi(571 B.C.-471 B.C.), the great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er and founder of Taoism.Engraved in the Song Dynasty (960 AD-1279 AD),the statue is the largest and earliest of its kind existing at present and is of great artistic value.
譯文增加了老子的生卒年份和身份解說,“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對雕成年代進行時間的界定,讓讀者對老君雕像的悠久歷史有了明確了解,后半句的評價也就水到渠成,容易讓讀者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的文化維適應性轉換可以是文字文本的解說,也可以是文字文本與視聽文本的統(tǒng)一,是靜態(tài)閱讀和動態(tài)閱讀的協(xié)調。借助多媒體技術,除了增加輔助的文化信息,減少譯入語受眾的理解障礙,還可以增加動態(tài)的視頻、色彩鮮明的圖片、動感的音頻,打破傳統(tǒng)文本的靜態(tài)閱讀,讓目標受眾的閱讀形式更多元,刺激其繼續(xù)瀏覽或激發(fā)其后續(xù)的游覽參觀舉動。對歷史人物、人文典故、文化專有項等相關信息,可以添加超鏈接,擴大信息資源廣度,讓國外讀者根據(jù)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選擇,從而對福建旅游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交際維關注的是人際意圖的實現(xiàn)與否。在旅游網(wǎng)站文本翻譯中,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主要體現(xiàn)在述求策略的選擇上。翻譯委托方的目的是為了旅游信息的對外傳播,讓國際友人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旅游資源,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誘導游客前來參觀、感受、體驗,具有明顯的營銷性質。這就決定了旅游網(wǎng)站文本屬于“信息型+誘導型”的文本,功能性突出,除了基本旅游信息的傳達外,對文本讀者或受眾的明確誘導極其重要。有效傳達旅游信息是基礎,誘導目的語受眾參與具體的行動是目的,所以要“有效地捕捉和提升外國游客對中國旅游資源的認知度和感情向往”。[8]
以下是華盛頓旅游官網(wǎng)對Virginia Beach 的介紹。
例5:Just a few hours’drive from Washington, D.C., you’ll find one of America’s most loved beach destinations. Virginia Beach is not only the world’s longest pleasure beach, but also a charming coastal town that blends rich history, modern comforts and natural beauty. Here, the beach life keeps you entertained, offering a chance to explore the wonders of nature, enjoy outdoor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 new things together. Stay in comfort with views of the ocean. Dine on fresh,delicious coastal fare. Find treasures of all kinds.Make our famous boardwalk your own path to happiness.[9]
例5 體現(xiàn)了典型的英文旅游文本的訴求策略,“廣泛使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旨在縮小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便于受眾產生互惠認同?!盵10]短句、單句居多,節(jié)奏明快,突出“You-attitude”,口語性、對話性突出,多用祈使句、問句,營造游客的交流感和互動感,具有很強的誘導性,營銷的語域特征明顯。
再對比看廈門博餅民俗園的文本介紹和譯文。
例6:廈門博餅民俗園以中秋博餅活動為主題,是一座集游覽、娛樂、餐飲、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旅游景區(qū),讓游客盡情領略歷史悠久的博餅民俗的魅力。
譯文:Mooncake Gambling Folk Park is located in the national 4A-class scenic spot of the tourist area of Haicang Bridge, taking the mooncake gambling activity at the Mid-autumn Day as the major experiencing content, which mixes the historic anecdotes of mooncake gambling and the unique Minnan folk customs together, making every tourist gradually appreciate the long standing and well-established mooncake gambling on their visits.[11]
原譯文采取直譯法,一整段翻譯成一個長句,屬于第三人稱的客觀描述,雖然傳達了旅游信息,但句式冗長,信息層次感不強,給人淡漠的距離感,全部為陳述句,趨于靜態(tài)描述,基本沒有互動感,誘導性不強。為更好地實現(xiàn)誘導目標受眾的功能,譯者需要改變原文的行文風格,對句式進行調整,采用第一、第二人稱,突出對話功能,縮短文本與讀者的距離,實現(xiàn)動態(tài)描述,順從譯文讀者的欣賞習慣和閱讀慣例。
改譯:Want to have a true taste of Mid-autumn day in Xiamen? Mooncake Gambling Folk Park is a place you should not miss. Here you can learn the historic anecdotes of mooncake gambling, experience the well-established Minnan folk customs, enjoy the typical local snacks and, of course, do some shopping if you like.
譯文除了信息的傳達外,還在誘導策略上下功夫。先采用一個問句來主動邀請游客,“想要來體驗廈門中秋節(jié)的真實滋味嗎?”緊跟其回答,“廈門博餅民俗園是你不可錯過的景點”,營造對話感。將游覽、娛樂、餐飲、購物等活動細化,四個動詞“l(fā)earn”“experience”“enjoy”“do”并列呈現(xiàn),描述具體的活動,突出現(xiàn)場感,“you”“here”“of course”等詞匯進一步縮短了文本與讀者的距離,如朋友般娓娓道來,動態(tài)描述,從而達到預期的呼喚和召喚功能,實現(xiàn)了交際維的成功轉換。
另外,中文旅游文本為了突出權威性,習慣突出官方給定的等級,喜用“最大”“最高”“最早”“最長”“天下第一”等詞匯來吸引游客的眼球,符合中國游客信任權威、慣于從眾的閱讀期待和旅游心理。但該類描述空泛,如沒有輔以確切的數(shù)據(jù)或加以細節(jié)闡述,很容易給目標受眾夸夸其談之感。境外旅游文本側重“從受眾角度出發(fā)對重點信息的傳輸,注重事實描述的真實度和可信度?!盵12]所以碰到此類表達,有必要加入明確的年代、長寬高、占地面積等數(shù)據(jù)或詳細剖析,增加可信度,而不是泛泛而談,從而達到理想的交際效果。
旅游網(wǎng)站的成功不是文本翻譯單方面可以解決的。除了文本的翻譯外,在網(wǎng)頁版塊的設置上,也應該將受眾的需求擺在第一位。福建省旅游局官網(wǎng)“清新福建-福建旅游”(www.fjta.com)中文網(wǎng)頁版塊有九大部分,分別為首頁、關于福建、目的地、景區(qū)、游記攻略、主題/活動、資訊、旅游預定、交通。從福建旅游的整體概況到各大景區(qū)的詳細介紹再到具體的攻略、交通食宿安排都可以查詢,較全面地回應了游客的出行期待和需求。而英文網(wǎng)頁設有五大部分,Home、About Fujian、Destination、Travel Guide、Activity Theme,內容壓縮了一半,而對旅游成行起關鍵性作用的門票預定、酒店預定、線路預定、旅行社票務預約等信息一概缺失。如果境外潛在游客被網(wǎng)頁上的美景和介紹所吸引,興致勃勃要預定線路、酒店、門票時卻發(fā)現(xiàn)網(wǎng)站沒有相關服務或鏈接,那么潛在游客很容易就流失了,英文網(wǎng)站也就失去了它最重要的營銷功能。
政府旅游發(fā)展部門應加大旅游網(wǎng)站英文版的建設力度和維護力度,在版塊設置與鏈接上應該從潛在游客的出行需求出發(fā),除了景區(qū)簡介、景點描述、旅游攻略外,也要重視交通食宿票務等查詢或鏈接業(yè)務,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出行服務,有效提高境外游客出行安排的便利性,提升境外游客的情感向往。
在文本翻譯上,除了聘請專業(yè)翻譯團隊進行翻譯外,還需要“建立委托人與讀者以及譯者與讀者之間的信息溝通?!盵13]這里的讀者有兩個層面,分別為專業(yè)讀者和普通讀者。委托人需要聘請相關專家對譯文質量進行保駕護航,建立翻譯文本的質量監(jiān)督體制。同時,旅游網(wǎng)站要配備外語客服,及時在線解答網(wǎng)頁瀏覽者的相關問題,進行網(wǎng)絡滿意度問卷調查,收集反饋意見,審核、發(fā)布旅游攻略等。
譯者和網(wǎng)頁設計者根據(jù)專家和網(wǎng)絡用戶的反饋意見對旅游網(wǎng)站的頁面設置、版塊安排、文本內容等方面進行適應性的調整,讓網(wǎng)頁內容和設置符合受眾的閱讀習慣和出游期待,在目的語受眾心中樹立起福建旅游的品牌形象,著力讓受眾對福建旅游資源產生親近感和按捺不住要去體驗的沖動,實現(xiàn)福建旅游網(wǎng)頁的營銷目的,形成譯者、網(wǎng)頁設計者、網(wǎng)頁受眾、客服、專家智能庫等人員良好互動的翻譯生態(tài)。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要擴展福建旅游文化的傳播影響力,要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的作用,擴大受眾范圍,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融入國際社會。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三維轉換為福建旅游網(wǎng)站文本的英譯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轉換不是單一維度獨立進行的,譯者要根據(jù)文化內涵、語用場景、美學訴求、交際意圖、讀者需要等進行多維度的轉換,努力為譯文構建一個與原文類似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實現(xiàn)譯文的長存。同時,對福建旅游網(wǎng)站英譯要做整體動態(tài)解讀,調整版塊設置,提供更全面的出行服務,建立專家智能庫保障翻譯質量,加強信息流通和讀者互動,收集網(wǎng)絡受眾意見進行及時修正,形成正面積極、良性循環(huán)的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