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 (遼寧 東港 118300)
內容提要:目的:探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lián)合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價值。方法:納入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266例疑為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為觀察對象,均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驗,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兩種方法的檢驗結果。結果: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對異常血小板、異型淋巴細胞、幼稚細胞的檢出率存在不一致(P<0.05),而對核左移、紅細胞異常、白細胞減少的檢出率基本一致(P>0.05)。血細胞分析儀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準確率為90.8%,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89.7%,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準確率為84.8%,地中海貧血的準確率為82.4%,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75.0%,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71.4%,合計準確率為87.4%。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診斷的準確率分別為94.7%,93.1%,93.9%,76.5%,87.5%,57.1%,合計準確率為91.0%。兩種方法聯(lián)合診斷的準確率分別為97.4%,96.6%,90.9%,94.1%,100.0%,85.7%,合計準確率為95.5%。結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lián)合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能夠準確地診斷血液系統(tǒng)疾病。
血常規(guī)檢驗是篩查血液系統(tǒng)疾病必不可少的一項檢驗,血細胞分析儀因其方便簡單、效率高的優(yōu)點而成為檢查血常規(guī)最常用的方法,不過并不能百分之百辨別血液中的所有細胞,尤其是在鑒別異形細胞方面具有難度[1]。有學者提出,血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的重要性不可被忽視[2]。本研究結果旨在探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lián)合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266例疑為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141例,女125例;年齡20~67歲,平均(44.82±7.16)歲。其中199例經病理檢查證實,包括單核細胞增多癥76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58例,多發(fā)性骨髓瘤33例,地中海貧血17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8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7例。
每位患者采集末梢血5mL,EDTA抗凝,在3h內上機檢測,儀器為MEK-7222K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同時制備血涂片,瑞-姬染液染色,在CX21型雙目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每片至少計數(shù)200個有核細胞,計算平均值。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兩種方法的檢驗結果。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有明顯差異。
血細胞分析儀檢出異常血小板72例,核左移66例,異型淋巴細胞39例,紅細胞異常34例,幼稚細胞30例,白細胞減少25例。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出異常血小板41例,核左移61例,異型淋巴細胞22例,紅細胞異常33例,幼稚細胞20例,白細胞減少25例。以血細胞分析儀檢驗結果為標準,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出異常血小板的符合率為56.9%,核左移的符合率為92.4%,異型淋巴細胞的符合率為56.4%,紅細胞異常的符合率為97.1%,幼稚細胞的符合率為66.7%,白細胞減少的符合率100.0%。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對異常血小板、異型淋巴細胞、幼稚細胞的檢出率存在不一致(P<0.05),而對核左移、紅細胞異常、白細胞減少的檢出率基本一致(P>0.05)。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血細胞分析儀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準確率為90.8%(69/76),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89.7%(52/58),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準確率為84.8%(28/33),地中海貧血的準確率為82.4%(14/17),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75.0%(6/8),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71.4%(5/7),合計準確率為87.4%。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準確率為94.7%(72/76),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93.1%(54/58),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準確率為93.9%(31/33),地中海貧血的準確率為76.5%(13/17),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87.5%(7/8),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57.1%(4/7),合計準確率為91.0%。兩種方法聯(lián)合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準確率為97.4%(74/76),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96.6%(56/58),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準確率為90.9%(30/33),地中海貧血的準確率為94.1%(16/17),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100.0%(8/8),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準確率為85.7%(6/7),合計準確率為95.5%。
血細胞分析儀檢驗血常規(guī)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夠大大減少檢驗人員的工作量,但目前來看尚不能完全承擔全部血常規(guī)的檢驗。血細胞分析儀的檢驗結果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結果并不完全一致。血液系統(tǒng)疾病存在血細胞數(shù)量和質量異常,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驗能夠觀察到細胞內部結構,包括胞核、胞質、顆粒等狀態(tài)。而血細胞分析儀往往只能測定血細胞的數(shù)目、體積及白細胞比例,難以發(fā)現(xiàn)細胞結構的異常,也難以發(fā)現(xiàn)單核細胞、異型淋巴細胞、原始粒細胞、有核紅細胞等病理細胞[3]。有學者認為,血液分析儀往往只能對典型血液系統(tǒng)疾病作出診斷,同時若檢驗人員的經驗不夠,對儀器及試劑操作不熟悉,把握不好儀器異常報警,則容易出現(xiàn)誤診與漏診[4]。還有學者認為,細胞分析儀只能檢測細胞集中特殊的物理特性,如果不進行血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那么是很難準確診斷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5]。因此,盡管細胞分析儀大大承擔了檢驗人員的工作,效率高,出結果快,且重復性好,但仍需充分重視起血細胞形態(tài)學檢驗的重要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對異常血小板、異型淋巴細胞、幼稚細胞的檢出率存在不一致,而對核左移、紅細胞異常、白細胞減少的檢出率基本一致。再次證明,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的結果存在差異。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診斷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準確率可達到91.0%,一定程度上高于血細胞分析儀的87.4%,將二者聯(lián)合檢測,準確率進一步達到95.5%。
綜上所述,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lián)合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能夠準確地診斷血液系統(tǒng)疾病,臨床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