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劑量重組人腦利鈉肽對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響的對比研究

      2020-01-17 05:15:34曾憲國羅亮宋景春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9年12期
      關鍵詞:腎功能組間心功能

      曾憲國,羅亮,宋景春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不穩(wěn)定斑塊病變基礎上繼發(fā)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血管完全阻塞而引起的大量心肌細胞壞死、凋亡,可引發(fā)心功能不全、神經(jīng)內分泌紊亂、心肌細胞重塑和心力衰竭等[1]。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挽救缺血心肌、保護心功能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降低AMI 患者病死率,但PCI 后部分AMI 患者心力衰竭可能依然持續(xù)。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與心室肌細胞分泌的內源性肽—腦鈉肽(BNP)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和調節(jié)機制。研究表明,rhBNP 可促進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擴張、利尿、排鈉,降低心臟前負荷,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同時可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和刺激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改善心功能,進而緩解心力衰竭[2]。因此,目前rhBNP 已被廣泛應用于AMI 患者的圍術期。目前,臨床報道的rhBNP 治療AMI 的最佳劑量尚不統(tǒng)一:PAN 等[3]采用低劑量rhBNP(0.005 μg·kg-1·min-1靜脈泵注)、XIONG等[4]采用標準劑量rhBNP(2.0 μg/kg 靜脈注射,繼而以0.01 μg·kg-1·min-1的速率靜脈泵注)、CHENG 等[5]采用較大劑量rhBNP(1.5 μg/kg 靜脈內注射,繼而以0.007 5 μg·kg-1·min-1的速率靜脈泵注)治療AMI 患者,結果均證實rhBNP治療AMI 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本研究旨在比較不同劑量rhBNP 對行PCI 的AMI 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1 月—2018 年1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四醫(y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收治的AMI 患者216 例,均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6]中的AMI 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年齡18~75 歲;(2)具備PCI 指征[6];(3)發(fā)病24 h 內行PCI;(4)PCI 后1 h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且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成功。排除標準:(1)合并肺部炎癥、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2)收縮壓<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者;(3)既往心電圖檢查結果提示陳舊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左房室瓣返流或先天性心臟病者;(4)合并急慢性腎臟疾?。蛄浚?0 ml/h)者;(5)合并惡性腫瘤或精神障礙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n=54)、A 組(n=54)、B 組(n=54)、C 組(n=54)。四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指數(shù)(BMI)、Killip 分級、心血管風險因素、梗死血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四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心電圖、心臟彩超、胸部X線、呼吸功能、生化常規(guī)、血常規(guī)等常規(guī)檢查,并給予吸氧、控制水鹽攝入、控制感染及使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等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所有患者生命體征。

      所有患者于發(fā)病24 h 內行PCI,PCI 前2 h 口服氯吡格雷〔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6410〕75 mg/kg 和阿司匹林(寧夏金太陽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64020045)300 mg/kg。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于PCI 前2 h 給予硝酸甘油(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4020569)靜脈滴注,初始劑量為5 μg·kg-1·min-1,10 min 后 增 加 至10 μg·kg-1·min-1;A 組患者于PCI 前2 h 給予小劑量rhBNP(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S20050033),即rhBNP 0.005 μg·kg-1·min-1靜脈泵注72 h;B 組患者于PCI 前2 h 給予中等劑量rhBNP,即rhBNP 1.5 μg/kg 負荷劑量于1~3 min 內靜脈注射,繼而以0.007 5 μg·kg-1·min-1的速率靜脈泵注72 h;C 組患者于PCI 前2 h 給予較大劑量rhBNP,rhBNP 2.0 μg/kg 負荷劑量于1~3 min 內靜脈注射,繼而以0.01 μg·kg-1·min-1的速率靜脈泵注72 h。治療過程中發(fā)生肺水腫、低血壓、心力衰竭加重、嚴重過敏反應、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者需立即給予相應治療,必要時退出本研究。

      表1 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in the four groups

      1.3 觀察指標

      1.3.1 生命體征 比較四組患者給藥時及給藥后0.5、1、3、6、12、24、48、72 h 生命體征,包括心率、收縮壓(SBP)、舒張壓(DBP)。

      1.3.2 心功能指標 采用超聲心動圖觀察四組患者給藥時及給藥后24、48、72 h 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每分鐘搏出量(SV)。

      1.3.3 心肌損傷標志物 給藥后72 h 抽取四組患者空腹肘靜 脈 血5 ml,室 溫 下3 500 r/min 離 心15 min(離 心 半 徑5 cm),留取上層血清并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I(cTnI),試劑盒均購自北京杰輝博高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4 腎功能指標 分別于治療后24、48、72 h 抽取四組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室溫下3 500 r/min 離心 15 min(離心半徑5 cm),留取上層血清并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測;采用ELISA 檢測血肌酐(Scr)、血尿素(Sur)、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 C),試劑盒均購自北京杰輝博高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5 不良反應 觀察四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 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或Fisher's 確切概率法。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命體征 時間與方法在SBP、DBP 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心率上無交互作用(P>0.05);時間、方法在SBP、DBP 上主效應顯著(P<0.05),在心率上主效應不顯著(P<0.05)。A 組、B 組、C 組患者給藥后1、3、6 h SBP 低于對照組,B 組、C 組患者給藥后12、24、48、72 h SBP 低于對照組,B、C 組患者給藥后1、3、6、12、24、48 h SBP 低于A 組,C 組患者給藥后72 h SBP 低于A 組且給藥后1、3、6、12、72 h SBP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B 組、C 組患者給藥后1 h DBP 低于對照組,B 組、C 組患者給藥后3、6、12 h DBP 低于對照組且給藥后3、6 h DBP 低于A 組,B 組患者給藥后24 h DBP 低于對照組,C 組患者給藥后24、48、72 h DBP 低于對照組、A 組、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心功能指標 時間與方法在LVEF、LVEDD、LVEDV、LVESV、SV 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時間、方法在LVEF、LVEDD、LVEDV、LVESV、SV 上主效應顯著(P<0.05)。B 組、C 組患者給藥后24 h LVEDD 短于對照組、A 組,C 組患者LVEDD 短于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患者給藥后48 h LVEDV、LVESV 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 組、C 組患者給藥后48 h LVEF 高于對照組,LVEDD 短于對照組、A 組,LVEDV 小于對照組、A 組,LVESV 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 組患者 給 藥 后48 h LVEF 高 于A 組,LVEDD 短 于B 組,LVEDV小于B 組,LVESV 小于A 組、B 組,SV 大于對照組、A 組、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給藥后72 h,A 組、B 組、C 組患者LVEF 高于對照組,LVEDD 短于對照組,LVEDV 小于對照組,B 組、C 組患者LVEDD 短于A 組,LVEDV 小于A 組,LVESV 小于對照組、A 組,SV 大于對照組、A 組,C 組患者LVEF 高于A 組、B 組,LVEDV、LVESV 小于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心率、血壓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the four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表2 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心率、血壓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the four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注:SBP=收縮壓,DBP=舒張壓;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A 組比較,bP<0.05;與B 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shù) 心率(次/min)給藥時 給藥后0.5 h 給藥后1 h 給藥后3 h 給藥后6 h 給藥后12 h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對照組 54 66.3±6.5 67.8±6.1 68.6±6.0 68.2±5.8 69.1±5.9 67.9±6.1 68.1±5.9 68.1±5.3 67.5±5.4 A 組 54 65.2±5.6 66.7±6.1 68.4±6.1 67.9±5.8 69.7±6.2 69.2±6.2 67.6±5.8 68.4±5.5 66.4±5.3 B 組 54 65.8±6.4 66.2±5.7 66.8±5.9 67.1±6.0 68.1±5.8 66.5±5.7 66.7±5.5 67.6±5.0 67.5±6.0 C 組 54 66.9±6.1 67.5±5.9 67.2±5.9 66.9±6.1 70.3±5.9 68.4±6.1 68.4±5.8 68.2±5.1 68.1±5.9 F 值 F時間=2.658,F(xiàn)組間=3.484,F(xiàn)交互=2.514 P 值 P時間=0.684,P組間=0.258,P交互=0.617組別 SBP(mm Hg)給藥時 給藥后0.5 h 給藥后1 h 給藥后3 h 給藥后6 h 給藥后12 h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對照組 130±22 127±14 125±11 125±11 119±11 118±12 122±11 122±12 120±12 A 組 129±21 125±15 120±10a 120±10a 113±10a 115±10 118±10 120±11 119±11 B 組 130±22 122±12 112±11ab 110±12ab 111±10ab 108±13ab 109±11ab 111±10ab 111±10a C 組 129±22 123±13 109±10abc 103±11abc 105±9abc 103±12abc 106±11ab 109±10ab 107±10abc F 值 F時間=98.658,F(xiàn)組間=136.58,F(xiàn)交互=171.25 P 值 P時間<0.01,P組間<0.01,P交互<0.01組別 DBP(mm Hg)給藥時 給藥后0.5 h 給藥后1 h 給藥后3 h 給藥后6 h 給藥后12 h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對照組 88±18 80±10 82±11 80±11 80±9 76±11 76±11 73±10 75±7 A 組 86±18 80±12 78±10a 77±9 76±9 73±11 73±10 74±9 73±8 B 組 82±18 80±13 74±10a 70±11ab 71±10ab 70±11a 72±9a 71±8 72±9 C 組 84±18 79±10 71±10a 71±10ab 71±9ab 70±11a 68±10abc 68±8abc 69±7abc F 值 F時間=146.365,F(xiàn)組間=168.241,F(xiàn)交互=123.28 P 值 P時間<0.01,P組間<0.01,P交互<0.01

      2.3 心肌損傷標志物 四組患者給藥后72 h CK、CK-MB、cTnI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B 組、C 組患者CK、CK-MB、cTnI 低于對照組,B 組、C 組患者CKMB、cTnI 低于A 組,C 組患者CK-MB 低于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腎功能指標 時間與方法在Scr、Sur 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β2-MG、Cys C 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時間、方法在Scr、Sur 上主效應顯著(P<0.05),在β2-MG、Cys C 上主效應不顯著(P>0.05)。給藥后24 h A 組、B組、C 組患者Scr、Sur 高于對照組,B 組、C 組患者Scr、Sur高于A 組,C 組患者Scr、Sur 高于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給藥后48 h B 組、C 組患者Scr、Sur 高于對照組、A 組,C 組患者Scr、Sur 高于B 組,A 組患者Sur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給藥后72 h,C 組患者Scr、Sur 高于對照組、A 組、B 組,A 組、B 組患者Sur 高于對照組,B 組患者Sur 高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無一例出現(xiàn)低血壓;A 組患者出現(xiàn)低血壓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9%;B 組患者出現(xiàn)低血壓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9%;C 組患者出現(xiàn)低血壓5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3%。四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711,P=0.033);C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43,P=0.022)。

      表4 四組患者給藥后72 h 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markers of myocardial injury in the four groups 72 hours after drug delivery

      表4 四組患者給藥后72 h 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markers of myocardial injury in the four groups 72 hours after drug delivery

      注: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心肌肌鈣蛋白I;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A 組比較,bP<0.05;與B 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shù) CK(mol/L) CK-MB(mol/L) cTnI(μg/L)對照組 54 1 587±748 162±42 15.67±2.40 A 組 54 1 342±695a 134±34a 13.54±2.28a B 組 54 1 168±721a 113±35ab 10.35±2.34ab C 組 54 988±635a 99±31abc 9.64±2.08ab F 值 7.172 30.774 82.451 P 值 <0.01 <0.01 <0.01

      3 討論

      隨著科技發(fā)展,AMI 的診斷和治療已從建立冠狀動脈疾患護理單元(CCU)模式發(fā)展到靜脈溶栓再到直接PCI,并使AMI 患者病死率降低了約30%[7],但近10 年來AMI 住院患者病死率和主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沒有明顯降低[8],因此,為進一步提高AMI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直接PCI 聯(lián)合新的治療方法或藥物可能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BNP 是由心臟合成和分泌的一種循環(huán)激素,存于心房、心室肌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BNP 可與效應細胞膜上的鳥苷酸環(huán)化酶耦聯(lián)鈉尿肽受體A 結合并激活鳥苷環(huán)化酶,繼而將鳥苷三磷酸轉化為環(huán)磷酸鳥苷(cGMP);cGMP 作為第二信使可激活下游酶信號通路cGMP 依賴的蛋白激酶1,進而發(fā)揮多種生物學效應。BNP 是一種天然神經(jīng)內分泌拮抗劑,可抑制腎素、醛固酮、去甲腎上腺素和內皮素等的激活,進而抑制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過度激活。同時,BNP 也是一種天然抗心肌重塑因子,可通過調節(jié)纖維化基因的表達而調節(jié)細胞因子和炎性因子。此外,BNP 還可直接作用于心肌成纖維細胞,減少心肌細胞外基質,

      減輕間質纖維化和心肌肥厚;同時,BNP 可選擇性地擴張冠狀動脈并降低肺循環(huán)阻力,有利于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本研究旨在比較不同劑量rhBNP 對行PCI 的AMI 患者的影響,以進一步明確rhBNP 的最佳使用劑量。

      表3 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心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dex of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four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表3 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心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dex of cardiac function in the four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注: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V=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S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SV=每分鐘搏出量;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A 組比較,bP<0.05;與B 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shù)LVEF(%) LVEDD(mm)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 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對照組 54 49.87±9.24 49.98±8.94 50.61±6.84 51.76±7.05 58.13±1.89 57.91±1.92 58.42±1.95 57.74±1.42 A 組 54 50.34±10.32 51.45±9.25 52.41±8.58 54.61±7.21a 58.34±1.91 58.34±1.06 57.65±1.85 56.55±1.48a B 組 54 51.28±10.34 50.64±10.01 54.09±3.58a 55.93±3.52a 57.64±1.88 57.21±1.03ab 56.21±1.37ab 55.62±1.34ab C 組 54 49.54±9.13 51.64±9.45 55.07±3.57ab 58.07±3.65abc 58.19±1.96 56.54±1.21abc 55.47±1.43abc 55.13±1.37ab F 值 F時間=168.54,F(xiàn)組間=205.54,F(xiàn)交互=186.74 F時間=188.657,F(xiàn)組間=149.658,F(xiàn)交互=152.364 P 值 P時間<0.01,P組間<0.01,P交互<0.01 P時間<0.01,P組間<0.01,P交互<0.01組別LVEDV(ml) LVESV(ml) SV(ml)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 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 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對照組 81.24±7.28 80.05±5.11 80.02±5.24 80.13±5.25 29.96±3.79 29.85±3.87 29.99±3.51 29.89±3.47 47.65±7.54 48.22±6.05 47.83±6.64 50.72±4.78 A 組 81.64±6.94 78.62±5.05 75.82±5.11a 74.15±5.91a 29.76±3.78 29.11±2.94 27.63±3.46a 28.62±3.06 46.86±7.11 48.66±6.13 48.61±5.38 51.14±4.98 B 組 80.67±7.64 78.28±5.37 72.76±4.96ab 70.25±5.18ab 30.14±3.94 29.89±2.73 26.40±2.94a 25.98±2.87ab 48.14±7.08 49.04±6.26 49.27±5.08 53.91±4.53ab C 組 81.48±7.35 78.14±5.21 70.25±5.01abc 68.54±5.54abc 29.76±3.88 28.62±2.86 24.64±3.16abc 23.64±3.32abc 48.08±6.94 50.57±6.28 51.68±5.07abc 54.62±4.53ab F 值 F時間=86.658,F(xiàn)組間=103.684,F(xiàn)交互=162.248 F時間=81.354,F(xiàn)組間=96.567,F(xiàn)交互=163.584 F時間=68.658,F(xiàn)組間=135.547,F(xiàn)交互=106.352 P 值 P時間=0.005,P組間<0.01,P交互<0.01 P時間=0.006,P組間=0.004,P交互<0.01 P時間=0.015,P組間<0.01,P交互<0.01

      表5 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腎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5 comparison of index of renal function in the four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表5 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腎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5 comparison of index of renal function in the four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注:Scr=血肌酐,Sur=血尿素,β2-MG=β2-微球蛋白,Cys C=胱抑素C;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A 組比較,bP<0.05;與B 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shù) Scr(μmol/L) Sur(μmol/L)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 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對照組 54 82.64±13.67 73.83±15.67 75.30±15.51 78.03±18.58 6.54±0.65 5.71±0.66 5.74±0.53 6.24±0.43 A 組 54 81.49±11.67 76.65±13.68a 79.85±17.65 81.64±19.65 6.43±0.63 6.35±0.54a 6.68±0.50a 7.06±0.46a B 組 54 80.64±10.52 89.62±16.64ab 87.84±15.26ab 87.42±18.63 6.34±0.31 7.16±0.62ab 7.78±0.52ab 7.90±0.43ab C 組 54 81.87±12.24 94.62±14.86abc 92.64±18.15abc 95.64±20.68abc 6.48±0.63 8.65±0.76abc 8.79±0.48abc 8.83±0.41abc F 值 F時間=157.54,F(xiàn)組間=165.79,F(xiàn)交互=113.47 F時間=178.51,F(xiàn)組間=166.38,F(xiàn)交互=143.85 P 值 P時間<0.01,P組間<0.01,P交互<0.01 P時間<0.01,P組間<0.01,P交互<0.01組別 β2-MG(mg/L) Cys C(mg/L)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 給藥時 給藥后24 h 給藥后48 h 給藥后72 h對照組 1.54±0.21 1.47±0.21 1.49±0.22 1.51±0.24 1.53±0.13 1.51±0.11 1.54±0.10 1.53±0.13 A 組 1.46±0.26 1.48±0.17 1.42±0.21 1.56±0.20 1.50±0.13 1.51±0.12 1.53±0.09 1.58±0.14 B 組 1.54±0.19 1.48±0.22 1.47±0.21 1.57±0.22 1.49±0.11 1.53±0.10 1.55±0.11 1.57±0.13 C 組 1.49±0.20 1.51±0.18 1.52±0.19 1.59±0.21 1.48±0.12 1.56±0.13 1.58±0.12 1.60±0.12 F 值 F時間=5.156,F(xiàn)組間=4.268,F(xiàn)交互=4.655 F時間=4.684,F(xiàn)組間8.251=,F(xiàn)交互=7.362 P 值 P時間=0.384,P組間=0.627,P交互=0.729 P時間=0.658,P組間=0.489,P交互=0.637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藥后72 h B 組、C 組患者心肌損傷標志物及心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及A 組;提示與小劑量rhBNP 比較,中等劑量或較大劑量rhBNP 可有效改善行PCI 的AMI 患者心功能,與最近一項循證醫(yī)學研究結果較為一致[9]。本研究結果還顯示,A 組患者給藥后72 h 心肌損傷標志物與心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小劑量rhBNP 對改善行PCI 的AMI 患者心功能指標具有一定優(yōu)勢;此外筆者還發(fā)現(xiàn),隨著rhBNP 劑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程度也越明顯,可能是心功能與rhBNP 有一定劑量依賴效應。

      在AMI 患者的治療中,導致急性腎功能障礙的極重情況如下:低血壓引起的腎灌注減少、血管收縮因子導致髓質缺血及PCI 使用的造影劑,而急性腎功能障礙發(fā)生時會有大量腎性物質堆積,可導致AMI 患者病情加重,并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研究表明,rhBNP 靜脈給藥對血管舒張、鈉排泄、利尿均有一定優(yōu)勢[10],但rhBNP 對腎臟的影響尚存在爭議。Scr 是預測急性腎功能障礙的主要生物學標志物;Sur 是一種新的、敏感的早期腎功能障礙標志物。本研究結果顯示,C 組患者給藥后72 h Scr、Sur 高于對照組、A 組、B 組,提示較大劑量rhBNP 會損傷行PCI 的AMI 患者腎功能。本研究結果還顯示,A 組患者給藥后24 h Scr、Sur 高于對照組,提示小劑量rhBNP 也可導致行PCI 的AMI 患者腎功能損傷,筆者推測腎功能損傷可能與rhBNP 劑量也有一定依賴效應,這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4,11-12]。有研究表明,低劑量rhBNP對AMI 患者或心臟手術患者的腎功能具有保護作用[11,13-14],分析本研究結果與之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納入的AMI 患者基線資料不一致,如入院時的腎功能、基礎疾病等。有研究表明,rhBNP 給藥后發(fā)生急性腎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低血壓[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A、B、C 組患者SBP、DBP 與rhBNP 也呈一定劑量依賴效應。

      隨著rhBNP 在圍術期的運用,AMI 患者預后獲得了較大益處,但鑒于rhBNP 的藥理作用,仍需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臨床在應用rhBNP 時需要嚴格控制劑量。因此,筆者建議在PCI 后AMI 患者治療中,首先給予低劑量rhBNP,72 h 內復查腎功能,并根據(jù)復查結果逐漸增加rhBNP 劑量,以確保AMI 患者獲得更多的心功能益處。

      綜上所述,與小劑量、中等劑量rhBNP 比較,較大劑量rhBNP 可更有效地降低行PCI 的AMI 患者血壓,改善患者心功能,減輕患者心肌損傷,但有可能使腎功能損傷發(fā)生風險升高,因此,rhBNP 的劑量調整在行PCI 的AMI 患者中有著重要作用,動態(tài)調整rhBNP 劑量可使患者獲得最大益處;但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結果結論可能存在信息偏倚,且本研究只評估了患者左心功能,并未評估患者右心功能,rhBNP 對行PCI 的AMI 患者整體心功能的影響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猜你喜歡
      腎功能組間心功能
      數(shù)據(jù)組間平均數(shù)、方差關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China Geology(2018年3期)2018-01-13 03:07:16
      心功能如何分級?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舒張性心功能不全臨床觀察
      急診輸尿管鏡解除梗阻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
      慢性腎功能不全心電圖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與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的相關性分析
      iPS細胞治腎功能不全
      冠狀動脈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變化
      突泉县| 元朗区| 菏泽市| 张掖市| 扎兰屯市| 南京市| 青州市| 驻马店市| 大新县| 苗栗市| 扬州市| 无锡市| 大安市| 兴城市| 闻喜县| 天镇县| 德清县| 泰州市| 乌兰浩特市| 资溪县| 鸡西市| 汝城县| 湟源县| 信宜市| 雅安市| 林甸县| 布尔津县| 澄迈县| 六枝特区| 高青县| 原平市| 昌吉市| 彭山县| 鹰潭市| 澎湖县| 广汉市| 磐安县| 金沙县| 镇赉县| 望江县|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