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春
摘 要:有深度、有質量的語文課需要從合適的角度切入教學,也就是要找準切入點。適宜的切入點能夠給學生提供恰當?shù)膶W習機會,促進學生快速投入語文學習。文章簡單介紹了切入點的概念,主要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討論了如何有效選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有效選擇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7-01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1-0035-02
一、引言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體現(xiàn)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就是要構建好的教學開始過程。這一過程的構建以切入點的選擇為起點,適宜的切入點是好課的標準之一,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不僅能促進學生快速投入學習,也能幫助教師解決閱讀教學效率不高、學生課堂參與不夠、口語交際活動開展不足等問題。要保證切入點的適宜性,教師就要做好切入設計,通過對教材內容、學生學情以及學生特點的深入分析,找準切入點,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角度切入教學。
二、教學切入點的概念
對于教學切入點,不同學者的看法有所不同。有人認為“切入點就是學習重點”,也有人認為“切入點就是最佳突破口”,還有人認為“切入點就是引發(fā)學生思考、關注所學知識的問題”。綜合不同學者的看法,筆者認為,切入點從內容上來說應當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發(fā)”,從形式上來說應當是能引發(fā)學生思考且能夠連接知識或文本與學生的“橋”??偟膩碚f,就是推動課堂進程、實現(xiàn)教學實質性破題的關鍵點。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切入點并不局限于文眼,而有更多的選擇,如文本故事背景、文本題目、文本寫作線索、文本閱讀要點、文本細節(jié)、學生興趣與情感、實際生活等,都可作為課堂教學切入點,以引領整個閱讀教學。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閱讀教學效率不高的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改變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少小學語文教師為優(yōu)化閱讀教學下了苦功夫,但是,學生所獲得的知識、能力與積極心理品質和預期目標相差甚遠,“費時費力多而收效微”的狀況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究其原因,一是教師不知如何篩選教學內容,因為害怕漏教、少教而一把抓,二是教師對教學切入點的選擇存在問題,不考慮文本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課堂氛圍乏味且內容缺少新意。所以,學生依然缺乏語文閱讀興趣。
(二)過分追求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忽略教學實效性
課程改革強調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靈活化,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堅持創(chuàng)新。然而,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過分追求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忽略了教學的實效性,造成內容與形式的矛盾,使課程改革流于表面,而學生也沒有學到實質性的內容。例如,有教師在《坐井觀天》閱讀教學中針對生字學習設計了“開火車”的游戲,教師自己拿著生字卡片當“火車頭”,開到哪停止就要求旁邊學生念生字并組詞,如果回答正確該學生就跟在教師后邊作為“車廂”,以此類推,火車一直開,而教學氛圍也更加快樂。在這一課上,教師拉近了自己與學生的關系,而學生也參與到游戲中,其主體作用得到了發(fā)揮,但對教學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課堂很熱鬧,而學生收益很少,也未經(jīng)歷思維的發(fā)展過程,這樣的教學與新課標要求相差甚遠。正確的教學切入點應當是讓學生感覺到困難的生字新詞或者是字詞的應用,而不是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的字詞以及字詞識記。
(三)口語交際依然未得到重視
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有不少語文教師將閱讀教學重點放在文本解讀及指導學生自我學習上,而對口語交際關注不夠,認為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語言交流就是口語交際了,實際教學往往以點帶面。這不僅影響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產(chǎn)生了阻礙作用。實際上,教師可以以文本中的某個場景、某個人物或者故事片段為切入點切入口語交際教學,加強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同時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的有效選擇
(一)以題目為切入點
文本題目是對文本故事或者文本描寫對象的概括性描述,從某種角度上可以看作文章的眼睛,有時可直達文本關鍵之處。教師以題目為切入點,先圍繞題目設計問題,再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對自身猜想進行驗證。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對問題產(chǎn)生興趣,自然而然通過閱讀深入了解文本題目及文本內容,達到自主學習目的。以《和時間賽跑》為例,這一課的題目就是對文本故事的概括性描述,教師可以圍繞題目設計如下問題:“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作者為什么會和時間賽跑的呢?”“時間不是人,看不見又摸不著,作者是怎樣和它賽跑的呢?”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師結合學生的猜想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學生在閱讀中驗證自身猜想。在學生對文本內容有基本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再次提出問題:“在‘我和時間賽跑的前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這篇文章主要告訴我們什么?”“作者用‘和時間賽跑作為題目,你認為有什么好處?”以問題驅動學生深入閱讀,學生逐漸在閱讀中懂得珍惜時間,學會給文本命名的方法。這種以題目為切入點的教學,改變了按順序直接講解的常規(guī),同時又給學生閱讀文本提供了方向,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二)以文眼為切入點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課程結構有所調整,一篇文本的教學課時減少,然而當前課時安排下難以將課文講通透。所以,以文眼為切入點實施教學是有必要的。文眼是文本中揭示文章主題、概括文本內容的關鍵語句,它往往奠定了文本的感情基調,確定了文本的中心。教師以文眼為切入點,先給學生布置“略讀文本找文眼”的任務,再引導學生速讀分析文眼,然后通過對文眼的分析輻射全文,借助文眼幫助學生梳理文本脈絡,從而促進學生抓住文本的中心思想,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以《珍珠鳥》為例,這篇文本的文眼在于“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既是作者自身養(yǎng)珍珠鳥的感想,也是文本的立意所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略讀,找出文眼,這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并不難。在學生找出文眼之后,引發(fā)學生思考:“作者所說的‘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說信賴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由學生通過速讀文本進行分析,教師給予一定指導。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分析情況,結合問題“珍珠鳥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對作者產(chǎn)生信賴的?”從文眼輻射全文,逐步引導學生梳理文本脈絡:朋友送鳥—“我”呵護鳥—鳥對“我”產(chǎn)生信賴—美好的境界,從而促進學生抓住文本中心思想“信賴”。從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來看,大多課文的文眼都是較為明顯的,適合以文眼為切入點的教學方式。實際應用該方式時,教師大可不必拘泥于上述教學過程,而應結合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變化,但關鍵還要考慮如何將文眼貫穿教學始終。
(三)以線索為切入點
線索是貫穿全文的思路與脈絡,其作用在于串接全文。站在學生的角度,抓住線索是了解文本內容的關鍵,可以沿著線索輕松閱讀文本。教師以線索為切入點,先讓學生略讀課文,了解文本線索,引發(fā)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思考,然后運用線索幫助學生挖掘文本的深層內涵,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以《夜鶯的歌聲》為例,拋開題目從文本內容上來看,文本脈絡為歌聲誘敵—歌聲傳遞情報—敵人被消滅—歌聲繼續(xù)飛揚,可以說夜鶯的歌聲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以夜鶯的歌聲為切入點,先讓學生略讀課文,找出描寫“夜鶯的歌聲”的語句,同時了解文本內容;再提出問題“‘夜鶯的歌聲有什么樣的作用?”引發(fā)學生對文本故事內容的思考;然后開展相應的討論活動,運用線索幫助學生理解“‘小夜鶯是個什么樣的人”,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最后,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結合文本內容,圍繞“什么是勇敢”或者“怎樣做一個勇敢的人”開展口語交際,將口語交際與閱讀教學相融合,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給學生鍛煉語言能力的機會。
(四)以文本細節(jié)為切入點
文本細節(jié)是解讀文本的鑰匙,有增強文本藝術表現(xiàn)力的重要作用。對學生而言,抓住文本細節(jié),更有利于理解文本的內涵,了解作者的寫作用意。教師以文本細節(jié)為切入點,展開對文本人物、文本故事的解析,并通過細節(jié)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妙處,體味文本人物的情感,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以《梅花魂》為例,這篇文本主要通過作者對外祖父的回憶,講述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故事,表現(xiàn)了外祖父的拳拳愛國之心。文本三處細節(jié)寫外祖父哭了,教師可以以“哭”為切入點,先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提起‘哭,我們一般都認為小孩子才會哭,但是大人有的時候也會哭,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文章中就有一位老華僑哭了,他是為了什么而哭的呢?我們現(xiàn)在就去課文里尋找答案吧!”再引導學生找出文本中描寫外祖父哭了的語句,如“我會拍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外公是為了什么而哭的?”“這三處的‘哭是一樣的嗎?”從“哭”的細節(jié)切入,展開對外祖父、‘我以及文本故事的解析,并通過外祖父的“哭”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妙處,體會外祖父對祖國以及“我”對外祖父的情感,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愛國精神的目的。
五、結語
要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就要從有效選擇教學切入點開始。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刻把握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jù)實際需要合理選擇題目、文眼、線索、文本細節(jié)等作為教學切入點,開展思維與能力發(fā)展性的教學,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寧海燕.把握閱讀的切入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3(31):112.
[2]徐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的把握研究[J].課外語文,2016(3):81.
[3]陳志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的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6):238-239.
[4]賈冬麗.巧選教學切入點,讓小學“閱讀”變“悅讀”[J].新課程(上旬刊),2018(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