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吳翠娜 江炯華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廣東 廣州 510080)
慢性心衰竭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類型,是冠心病、風心病等發(fā)展的結(jié)局,傳統(tǒng)的純理論教育模式很難達到預期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1]。為此,一些研究人員提出了情景式健康教育,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求患者家屬和醫(yī)務人員進行合作,通過情景式健康教育,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為直觀內(nèi)容,方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理解并激發(fā)學習興趣。本研究分析了健康教育在慢性心衰竭護理中的效果,具體如下。
選擇的是慢性心衰竭患者,選擇2019年1月-5月334例隨機分組,分為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和情景式健康教育組,每一組167例。
情景式健康教育組年齡62~80歲,平均(65.21±6.28)歲。男100例,女67例。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年齡62~79歲,平均(65.22±6.11)歲。男102例,女65例。
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對于我院的慢性心衰竭患者給予傳統(tǒng)化護理,情景式健康教育組對于我院的慢性心衰竭患者開展健康教育。
情景式健康教育的開展成立情景式健康教育小組,每次實施45分鐘,每周實施1次,一共開展4周。
①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護理。護理人員應該消除慢性心衰竭患者對醫(yī)院的陌生感,使慢性心衰竭患者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治療前,告知患者心理狀況對疾病的影響,通過給予慢性心衰竭患者心理疏導,促使慢性心衰竭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保持穩(wěn)定,提高慢性心衰竭患者的依從性。同時,應實時觀察慢性心衰竭患者的心理狀況,以防止不良情緒和心理的發(fā)生。并通過音樂護理,指導慢性心衰竭患者冥想和轉(zhuǎn)移注意力減輕心理痛苦。
②治療和康復知識健康教育。告知慢性心衰竭患者慢性心衰竭和家屬治療治療流程和配合事項,了解心力衰竭的癥狀,通過觀看視頻了解癥狀,并明確如何進行緊急處理,通過視頻預設場景,現(xiàn)場專家鼓勵患者和家屬模擬視頻進行自我救護,并及時評價和糾正錯誤方法,對掌握正確方法的患者和家屬進行肯定。
③環(huán)境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對患者和家屬說明家庭良好環(huán)境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并提前調(diào)整治療室的溫度和濕度,保持室內(nèi)安靜。
④飲食方面健康教育。借助圖譜和食物模型,采用食品交換法,告知患者哪種食物可進食,哪種不可,說明每天食鹽的攝入量,并發(fā)放量杯以便更精確控制等。
比較兩組滿意度;慢性心衰竭患者對慢性心衰竭康復知識的認知、慢性心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住院的時間;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情景式健康教育組的滿意度是100.00%,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為83.83%,P<0.05。
護理前兩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接近,P>0.05;護理后情景式健康教育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優(yōu)于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1 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分)
情景式健康教育組 167 護理前 62.21±1.21 67.45±0.34護理后 96.74±2.21 91.42±0.21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 167 護理前 62.26±1.28 67.56±0.38護理后 80.46±2.55 80.46±0.31
情景式健康教育組對慢性心衰竭康復知識的認知、治療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住院的時間短于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認知、治療依從性、住院的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認知、治療依從性、住院的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康復知識認知(分) 治療依從性(分) 住院的時間(d)情景式健康教育組 167 95.57±4.42 94.24±3.21 28.96±3.78常規(guī)健康教育組 167 85.12±2.01 85.89±2.18 32.57±3.01 t 6.279 6.380 7.135 P 0.000 0.000 0.000
慢性心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隨著慢性心衰竭患者對護理質(zh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慢性心衰竭的治療護理越來越關注慢性心衰竭患者的身心需求[2]。情景式健康教育為慢性心衰竭患者制定完整的護理干預措施,情景式健康教育借助模型、實物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現(xiàn)場教育,可確保健康教育的具體化和直觀性,確保護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3-4]。
本研究顯示,慢性心衰竭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效果確切,可提高慢性心衰竭患者的疾病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