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文
(貴州省銅仁公路管理段,貴州 銅仁 554300)
瀝青路面經(jīng)過長時間持續(xù)的使用,難免出現(xiàn)一些病害,為防止病害不斷發(fā)展,造成更嚴重的損壞,必須及時修補。在路面修補方面,過去常采用銑刨攤鋪工藝,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本高、周期長、污染嚴重。對此,熱再生技術的出現(xiàn)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為瀝青路面修補提供了全新的技術途徑。
某公路瀝青路面病害以平整度較差為主,伴有麻面與泛油,和路面混合料級配與瀝青含量存在較大離散性直接相關。為解決路面病害,充分利用原路面材料,并減少封閉交通的時間,經(jīng)論證決定采用熱再生技術進行修補。在熱再生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對原路面現(xiàn)有材料的配合比做合理調(diào)整與優(yōu)化,以保證其路用性能。相較于傳統(tǒng)的銑刨攤鋪工藝,熱再生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勢:傳統(tǒng)工藝會使層間產(chǎn)生軟弱界面與縱縫,降雨后雨水下滲,導致路面的抗剪強度降低,影響整體受力性能。而熱再生技術不會將集料打碎,在層間對縱縫進行熱粘結(jié),不會形成軟弱界面,有利于路面整體抗剪能力及受力性能的提高,并且還能消除大部分既有病害,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傳統(tǒng)工藝工序繁多,工期較長,而熱再生施工速度快,一般每分鐘可以完成3~10 m路面的修補;傳統(tǒng)工藝的經(jīng)濟效益不明顯,熱再生技術由于能最大限度利用原路面現(xiàn)有材料,所以經(jīng)濟效益顯著;傳統(tǒng)工藝施工中會產(chǎn)生很多廢料,難免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時還要用到很多新料,破壞沿線范圍內(nèi)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現(xiàn)階段的經(jīng)濟要求不相符,而熱再生技術可對舊料進行全部再生利用,無需使用新料,環(huán)境效益良好。
(1)施工開始前,對待施工車道予以暫時封閉,并做好交通布控,然后對封閉的車道路面進行全面清潔。
(2)為了使施工中的邊界始終保持順直,開工前應確定基準線,也就是熱再生機械設備進行行走時的基準線,當有標線時,可直接將其作為基準線。但這一基準線必須保持順直與平滑,使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可以清楚的看到,以便于機械設備的控制。
(3)開工前,根據(jù)施工工藝要求使車輛就位,然后對熱再生機械設備進行預熱,將長明火安全點燃。車輛的駕駛員應將行走標桿確定好,檢查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完成,經(jīng)檢查確認無誤后報現(xiàn)場負責人。
(4)待所有準備工作均已完成后,方可施工。現(xiàn)場的加熱設備按照要求依次前進,加熱方法建議采用熱輻射,因為這樣能防止將路面燒焦,避免路面損傷的出現(xiàn)。將加熱墻點燃以后,現(xiàn)場的輔助人員應檢查加熱墻是否處在正常狀態(tài),同時時刻觀察。在車輛前進的過程中,行駛導桿應始終沿著標線前進,中途不允許改變方向與速度,現(xiàn)場的輔助人員必須做好檢查工作,為車道的駕駛員提供正確指導。上述工作完成后,組織熱再生機械設備進場施工,加熱時要對加熱工藝進行嚴格控制,所有加熱車輛均按統(tǒng)一速度勻速前進,并對車輛之間的距離進行控制。為防止熱量產(chǎn)生散失,可以在車輛的底部與相鄰兩輛車中間設置保溫板,以此使加熱溫度及溫度都能達到施工基本要求。
(5)完成對路面的加熱后,對其進行翻松,并將再生劑的噴射頭行進至熱再生起始點,開啟噴灑裝置,對噴灑的劑量進行調(diào)整,開始向路面噴灑再生劑。在噴灑再生劑的同時,利用收集裝置對原路面現(xiàn)有混合料進行收集,并形成一條料帶,這樣既能避免熱量損失,還能為舊料和再生劑之間的融合提供充足時間。
(6)形成混合料帶后,根據(jù)比例對新料進行添加(必要時),其添加量采用電子控制系統(tǒng)以施工參數(shù)為依據(jù)確定和調(diào)整,同時利用提升機把新料和再生料同時提升到攪拌器當中,對其進行加熱與攪拌,拌勻后輸送到攤鋪機準備攤鋪。在熱再生機械設備的腹部,設有一個加熱墻,它一直對收集完再生料的原路面實施加熱,使新鋪層和原路面能夠良好粘結(jié),形成整體,保證整體性能。
(7)為了使修補后的路面有良好平整度,攤鋪必須使用攤鋪機來進行。施工前攤鋪機在指定地點就位,一般緊跟于復拌設備之后,防止供料遺撒。將攤鋪參數(shù)調(diào)整好后,使其勻速、平穩(wěn)運行,達到理想的攤鋪質(zhì)量。由于其攤鋪工藝與新建瀝青路面一致,所以在此不予贅述。
(8)在碾壓開始前,應對散落于兩邊的料進行清理,然后按照初壓、復壓與終壓流程實施碾壓。壓路機應緊跟前方攤鋪機,完成攤鋪后立即碾壓,以免溫度降低影響碾壓效果。在碾壓中,應從兩側(cè)到中間進行,遵循先靜后振、先慢后快和低幅高頻基本原則。壓路機的2/3輪寬應處在原路面上,按從低到高的順序不斷碾壓,每一遍碾壓都要有輪寬1/3的重疊。另外,碾壓段的長度不能太大,折返的距離不能超過30 m。
(9)待熱再生施工結(jié)束后,使路面溫度自然下降即可,當溫度為50 ℃時,即可正式開放交通。
(1)施工中隨時對外觀進行檢查,要求做到表面保持平整且密實,沒有明顯的輪跡及其它缺陷,采用目測的方法即可。
(2)寬度按每100 m/次的頻率檢測,要求不能比設計寬度小,以略大于設計寬度為宜。
(3)再生厚度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以達到設計厚度±5 mm為宜。
(4)平整度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要求最大間隙不能超過3 mm。
(5)橫向接縫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要求高差不能超過3 mm,且應完全壓實。
(6)縱向接縫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要求高差不能超過3 mm,且應完全壓實。
(7)再生劑的實際用量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在現(xiàn)場適時調(diào)整的基礎上進行嚴格的總量控制,每天都要進行計算。
(8)新料添加量(必要時)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在現(xiàn)場適時調(diào)整的基礎上進行嚴格的總量控制,每天都要進行計算。
(9)加熱溫度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應嚴格控制在130 ℃~180 ℃范圍內(nèi),在保溫板以后1 m的地方進行測量。
(10)攤鋪時的溫度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要求不低于120 ℃,可使用溫度計直接測量。
(11)碾壓終了時的溫度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要求不低于70 ℃,可使用溫度計直接測量。
(12)加熱時的耙松深度按照每200 m/處的頻率檢測,以達到設計值±0.5 cm為宜,常采用插入法進行量測。
(13)加熱時的耙松寬度按照每200 m/處的頻率檢測,要求不能小于設計值,在現(xiàn)場使用鋼尺進行丈量。
(14)壓實度的均值按照每1 000 m設置5個點的頻率檢測,要求壓實度達到94%。
(15)滲水試驗按照每1 000 m設置10個點的頻率檢測,要求不超過80 mL/min。
(16)礦料的級配按每臺班每日至少1~2次的頻率檢測,要求與設計提出的級配要求完全相符。
(17)馬歇爾試驗按每臺班每日至少1~2次的頻率進行,應與現(xiàn)行技術規(guī)范提出的要求完全相符。
(18)車轍試驗按實際情況進行,要求與設計完全相符。
(19)小梁彎曲與凍融劈裂試驗均按實際情況進行,要求滿足2 500 με與70%的要求。
綜上所述,熱再生技術是一項先進有效的瀝青路面修補技術,既能達到理想的修補效果,還能解決傳統(tǒng)銑刨攤鋪工藝存在的各個弊端,實現(xiàn)對原路面現(xiàn)有材料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