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瓊 宋仁廣
(大連市皮膚病醫(yī)院 皮膚科,遼寧 大連 116021)
銀屑病是皮膚病的一種,該疾病較為常見,但診斷過程中以醫(yī)師的主觀判斷為主,因此會造成誤診的情況出現(xiàn),銀屑病與玫瑰糠疹以及扁平苔蘚類疾病較為相似,因此就需要加強對器具的應用來進一步對患者的皮膚情況進行診斷,幫助醫(yī)師診斷的準確性[1]。皮膚鏡是一種非創(chuàng)傷性的診斷方式,通過特殊介質(zhì)進行影像診斷來對皮膚進行反光,提升透光性,從而檢測出肉眼所看不到的內(nèi)容[2-3]。皮膚鏡的應用對皮膚病的診斷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本文結(jié)合銀屑病診斷過程中皮膚鏡的應用展開了探究,目的在于更好的在今后的臨床過程中提升銀屑病的診斷準確性。
1.1 一般資料:本文將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來我院診治的100例患有尋常銀屑病的患者展開探究,以上患者通過初步檢查確定患有銀屑病,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后同意開展進一步的探究,并自愿加入組別之中與醫(yī)護人員進行配合,患者納入組別后即可將以上患者皮損的位置進行病理檢查,并且為患者建立起專門的檔案,以方便之后的探究。以上10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為女性,46例患者為男性,患者的年齡在19~60歲,平均年齡為39.75歲,患者病程在0.5~26年,平均病程為15.37年。其中13例患者患處位于頭部,7例患者位于面部,33例患者位于驅(qū)干,29例患者位于四肢,8例患者位于手部,10例患者位于足部。以上患者中35例處于進行期,38例患者處于靜止期,28例患者處于消退期。以上100例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情況不存在顯著的差異,不滿足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以上患者均開展皮膚鏡檢查,皮膚鏡檢查過程中選取南京倍寧BN-PFMF皮膚毛發(fā)觀察儀進行應用,將患處進行初步處理后應用光學鏡頭以及30倍放大倍率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以上患者進行皮膚鏡檢查前需要對患處進行選擇,選取皮損處進行檢查,將皮膚鏡油作為介質(zhì)進行涂抹,讓皮膚鏡直接與患者的皮膚進行接觸,通過皮膚鏡的調(diào)節(jié)功能選取最佳的角度對患者皮損處的清晰圖像進行采集,并分析患者的皮膚顏色、血管分布情況以及鱗屑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患者的皮損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記錄患者的病理情況以及皮損處情況,將患者的皮膚顏色、血管分布情況和鱗屑情況進行記錄以及對比,總結(jié)出相關(guān)規(guī)律。
首先對患者的皮損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組織病理表現(xiàn)為患者不同時期的銀屑病有不同的表現(xiàn),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角化不全、棘層肥厚以及血管擴張等情況,并且伴隨著周圍炎性細胞浸潤情況。
對比患者的皮膚鏡圖像以及皮損情況,頭部以及面部的銀屑病處于靜止期時背景為粉白色,呈帶狀血管分布;處于進行期則背景為粉紅色,其上有均一點狀血管分布,周圍有白色鱗屑;消退期則有片狀白色鱗屑,并且有少量點狀血管分布。軀干及四肢以及軀干處于靜止期時背景為粉紅色,分布點狀血管,有較少白色鱗屑;處于進行期背景為紅色,點狀血管密集,并且有大片白色鱗屑;處于消退期色素逐漸沉著,點狀血管減少,白色鱗屑減少。頭皮處背景為白色、手掌腳掌背景為粉紅色。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時期的銀屑病均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通過對顏色、鱗屑量以及血管分布情況以及對患者的情況以及發(fā)展時期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且十分容易復發(fā)的皮膚病,該疾病在當前十分常見,銀屑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但發(fā)病后大多表現(xiàn)為皮損,出現(xiàn)紅斑并且有大量鱗屑[4]。許多學者從體液免疫(抗鏈球菌組),細胞免疫(外周血及皮損T細胞)、細菌培養(yǎng)和治療等方面均證實鏈球菌感染與銀屑病發(fā)病和病程遷延有關(guān)。在銀屑病患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使皮損加重,這與金葡菌外毒素的超抗原有關(guān)。本病的發(fā)生與病毒(如HIV病毒)和真菌(如馬拉色菌)感染雖然有一定關(guān)系,但其確切機制尚未能最后證實[5-6]。該疾病分為三個時期,分別為進行期、穩(wěn)定期以及消退期。進行期的情況最為顯著,患者的炎癥最為明顯,并且鱗屑最厚,穩(wěn)定期患者的情況有一定緩解,炎癥進行期好轉(zhuǎn),但鱗屑較多,消退期則炎癥基本消退,鱗屑變薄,隨之出現(xiàn)色素沉著的情況,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xiàn),因此醫(yī)師在判斷過程中可以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來進一步為自身的判斷提供依據(jù)。銀屑病主要表現(xiàn)為表皮角質(zhì)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異常,其病理結(jié)構(gòu)取決于病程的特點,疾病早期會有輕微的血管改變,伴隨著炎癥的侵襲,細胞增殖分化異常,鱗屑會隨之加厚,消退期則會有噬色素細胞沉積,銀屑病不同時期有不同特點,單靠醫(yī)師的經(jīng)驗來對疾病進行判斷缺乏準確性,會存在臨床不典型的病例被誤診,誤診會造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用錯藥物,不僅不能夠?qū)y屑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嚴重情況下還會適得其反,可見銀屑病的診斷準確性十分關(guān)鍵,因此就需要在皮膚病判斷過程中借助皮膚鏡的方式進行診斷,來進一步提升診斷的準確性,更好的幫助醫(yī)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患有銀屑病的人數(shù)進一步有所增加,因此就正確、及時、合理的對銀屑病進行診斷就顯示十分關(guān)鍵。傳統(tǒng)的診斷以及判斷過程中醫(yī)師主要憑借自身的經(jīng)驗對病情進行確定,但該方法針對一些不顯著的患者準確性較低,因此就需要借助皮膚鏡展開探究,通過對皮膚鏡的應用能夠更好的對患者的皮膚情況、皮膚顏色、點狀血管以及鱗屑進行準確反映,該方法不僅無創(chuàng),還能夠更好的為醫(yī)師提供影像學診斷方法,皮膚鏡在銀屑病診斷過程中的優(yōu)勢十分顯著,因此在今后診斷的過程中應該加強這種無創(chuàng)并且簡便的方法的應用,進一步提升醫(yī)師判斷的準確性,更好的幫助患者進行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