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遼寧省鞍山市傳染病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11)
隨著抗生素廣泛、大量的使用,從而也導致了病原微生物耐藥性的產生。因此一定要防止抗生素濫用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尤其是小兒患者用藥,雖然對小兒疑難雜癥的治療效果有所提升,我們也不能忽視其產生的不良反應[1]。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良反應發(fā)生,對醫(yī)學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為重要。此次觀察了我院的90例傳染病患者,在經過兩種治療方案的治療后的效果做了如下探討。
1.1 一般材料: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患者90例,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患者,其中男性共有50例,女性共有40例,年齡介于7個月~70歲,其中24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歸于觀察組,26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歸于對照組。
1.2 治療方法:根據患者所患傳染病的類型給予適當的護理或者中藥、抗菌藥物口服及注射治療;觀察組患者除給予以上方法外還根據抗生素的抗菌特點,選取抗菌活性強,不良反應小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兩組患者在我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癥狀都基本得到控制。其中觀察組治愈43例,治愈率達到95.5%,有21例發(fā)生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5%;對照組療效明顯不及觀察組,治愈率66.6%,有30例治愈,但不良反應僅發(fā)生8例,發(fā)生率為17.7%,好于觀察組。
從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強大,但其毒性反應也不容忽視。青霉素抗菌譜較窄,主要用于敏感的各種球菌、革蘭陽性桿菌及螺旋體等所致的各種感染。主要包括:草綠色鏈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腦膜炎、心內膜炎、敗血癥等。青霉素類毒性小,除局部刺激外,主要是變態(tài)反應,引起變態(tài)反應的發(fā)生率為6%~10%,主要表現(xiàn)為蕁麻疹、藥物熱、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等。過敏性休克較少見,但反應嚴重,一旦發(fā)生可危及生命,可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進行搶救。用藥前必須做過敏試驗,陽性患者禁用。螺旋體被青霉素殺滅后可以釋放出致熱原,它所引起的反應稱為赫氏反應。頭孢菌素類殺菌力強,過敏反應少。根據其發(fā)展次序分為一、二、三及四代。常見不良反應有消化道反應、腎毒性。其中第三代頭孢還有雙硫侖樣反應,二重感染。這類抗生素常與克拉維酸、舒巴坦等酶抑制劑合用,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是由鏈霉菌所產生的具有內酯結構的堿性大環(huán)抗生素,由于其用藥劑量小,不良反應少,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以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較常見。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屬快速抑菌劑,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能廣泛分布到除腦組織和腦脊液以外的各種組織和體液,且在肝、腎、肺、脾、膽汁及支氣管分泌物中的濃度均可高出同期血藥濃度,并可被多核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攝取。主要用于鏈球菌、衣原體、支原體等引起的感染,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已有40余年的歷史,對大腸桿菌和變形桿菌無效,在臨床上選用時一定要做藥敏試驗。在用藥期間,盡量禁煙、禁酒,注意清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注意補充維生素。在酸性下容易被破壞,堿性環(huán)境更有利于發(fā)揮抗菌作用。大環(huán)內酯類毒性較低,主要引起膽汁郁積性肝炎,酯化物的發(fā)生率可高達40%,肝損害可發(fā)生在各年齡段,以成人較多,肝功能不良者禁用。聽力受損也是常見的不良反應,用藥14 d顯現(xiàn),多見于老年腎功能不良者。心臟毒性則是一種特殊的不良反應,嚴重者會引起休克或死亡,靜脈注射時要控制滴速,不可過快。這類抗生素中以阿奇霉素在臨床上對各類感染的治療效果最為顯著,但其臨床不良反應較多[2]。尤其在兒科臨床應用中,但加強臨床醫(yī)師的合理用藥及加深此種藥物的了解,可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3]。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是由氨基環(huán)醇和氨基糖通過苷鍵結合而成的,由鏈霉菌和小單孢菌產生,也可半合成。能通過胎盤屏障,但不能通過血腦屏障,孕婦禁用;腦膜炎患者療效很差。脂溶性低,口服很少吸收,全身治療主要采用注射給藥。具有抗生素后效應和初次接觸效應。主要用于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克雷伯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但由其所引發(fā)的重度炎癥,需聯(lián)合應用其他抗革蘭陰性桿菌的抗菌藥,如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頭孢菌素及氟喹諾酮類等,單用可能失敗。此外,也可以與其他抗生素合用治療鼠疫、布魯菌病、隱孢子蟲病、單純性淋病等。其中鏈霉素和卡那霉素對結核桿菌也有效。該類藥物不良反應與服藥劑量和時程相關。其常見的較嚴重的毒性反應發(fā)生在耳蝸神經、前庭神經還有腎小管。其發(fā)生原因是由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大量聚積在這些組織器官中。聚積在內耳淋巴液損傷毛細胞,引起眼球震顫、惡心、眼花、頭昏和聽力下降等。鏈霉素對胎兒期聽力有損害,而且是該類抗生素中毒性最強的。臨床上應避免與呋噻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或順鉑等其他耳毒性藥物同服。氨基糖苷類是誘發(fā)藥源性腎衰竭的常見因素。氨基糖苷類在尿中濃度高,可通過腎小管上皮細胞膜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吞飲到其溶酶體內,體積不斷增大,最后脹破,大量溶酶體酶和聚積藥物釋放,線粒體受損能量生成減少。尿液檢查發(fā)現(xiàn)各項指標不正常。還可引起神經肌肉阻斷。鏈霉素是氨基糖苷類中最易引起變態(tài)反應的藥物,可引起過敏性休克,通常注射鏈霉素后10 min內突然發(fā)作。
四環(huán)素是從放線菌培養(yǎng)液中分離出來的廣譜抗生素,它對革蘭陽性菌、立克次體、螺旋體、支原體以及各種對人體產生迫害的病原蟲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是治療霍亂和布魯菌病的首選藥物。它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消化道反應,嚴重可引起消化道潰瘍。四環(huán)素類能與新形成的骨、牙中的鈣結合,引起牙釉質發(fā)育障礙和變黃,使牙呈黃棕色或深灰色,年齡愈小愈易受累,對骨骼產生抑制作用。8歲以下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長期大劑量應用可產生肝細胞脂肪性壞死、偽膜性腸炎。此外,還有光敏反應、腦假瘤等。
氯霉素目前幾乎很少用于全身治療。主要用于治療某些嚴重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細菌性腦膜炎、腦膿腫、厭氧菌感染、細菌性眼部感染等。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灰嬰綜合征。
綜上所述,抗生素在我院各種傳染病的抗炎治療中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但其不良反應的產生及微生物耐藥性的出現(xiàn)值得我們引起重視。因此,作為一名藥劑工作者要嚴格掌握各種抗生素的用藥指征,避免預防用藥,尤其是對于一些病毒感染和原因不明的感冒,不要濫用抗生素,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