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教育體制也在不斷改革。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生熟練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之上,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運用知識去創(chuàng)新探索,以更好地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立足于課內知識,更要貼近生活,讓學生有效學以致用,多角度開發(fā)學習資源,從一般問題中發(fā)現普適性規(guī)律,依托有效的邏輯分析判斷,讓學生具備嚴謹的數學思維,同時推動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不斷提升。
關鍵詞:邏輯推理;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高中數學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與不斷深入,數學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了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邏輯推理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對學生數學學習具有重要推進作用,但是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大量實踐,長期堅持。當前很多高中生對數學學習存在排斥心理,邏輯性思維的養(yǎng)成也不具備連貫性。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針對性引導,并通過有效的預設,問題的沖突,引發(fā)頭腦風暴,使學生更好地靈活運用,加強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
一、 高中數學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對學生邏輯思維養(yǎng)成的引導意識
高中階段,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注度非常高,但是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包辦代辦心理,沒有將學習探索的過程充分放給學生,這就導致學生自身在邏輯推理方面的訓練相對比較欠缺,而且因為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探究的空間,學生的學習遷移和創(chuàng)新應用意識發(fā)展不夠完善。當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時,學生并不能從邏輯推理的角度進行完善思考。單純圍繞答題而開展的訓練,使學生的思維模式存在一定的僵化性,無法融會貫通掌握數學知識。
(二)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開展的學習互動相對不足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課業(yè)負擔明顯加重,加之青春期心理影響,很多學生逐漸變得羞澀、內向,在課堂上不能主動向教師發(fā)問,對于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也不能深入思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為學生不問就是已經明白,不能積極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邏輯推理環(huán)節(jié),對于一些綜合性活動,如數學建模、數學探究等的開展落實也非常不足,這都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邏輯推理能力的養(yǎng)成。
(三)邏輯推理單純著眼于課內不能向課外延伸
高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知識主要集中于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統(tǒng)計、數學運算等層面,其中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更好地保證課程的系統(tǒng)性,一般僅僅從數學方法層面對學生進行一些有效的引導,課程教學過程中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不夠緊密,這就導致學生數學學習的邏輯思維發(fā)展帶有較大的局限性,不能結合已有的事實進行有效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尤其是在數學運用層面,學生只掌握了答題的方法,不能夠結合具體的情景進行演繹和推理。數學與生活互動的目標沒有有效達成,學生自身的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也不能被合理帶動。
二、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的積極策略
(一)有效鋪墊,引導學生積極嘗試自主推理
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鋪路搭橋,讓學生獨立進行有效的分析判斷和邏輯性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而且能夠使學生建立較強的方法總結意識。在遇到具體的問題時,學生頭腦中可以自主構建模型,并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完成邏輯推理過程,這比教師外部的灌輸更有意義,而且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例如:在講《指數函數》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并引導學生展開自主的探究與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演示人體細胞分裂的現象,并進行簡單的介紹,當人體的某一細胞進行分裂時,會由1個細胞分裂為2個細胞,再分裂為4個、8個以此類推。那么完成第10次分裂后,該細胞的數量是多少呢?這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探究的實踐,促使學生自主的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并得出數學結論。
(二)激發(fā)思維動力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已經明顯增強,對于一些基礎性的內容,教師不需要過度講解,學生就能夠自主學習和理解。而對于一些稍有難度的內容,教師也不要急于向學生灌輸,而是要善于通過問題情景營造、點撥引導、小組合作等方式為學生學習、討論提供一個有效的空間,讓學生在已有學習基礎之上進行有效的思維突破,使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好助推者、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對基本的知識完成學習探究,同時培養(yǎng)學生數學判斷、思考、推理、歸納、分析意識,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充分參與進來。依托問題,打破學生固有的僵化思維,推動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新,這樣能夠使學生數學學習進入一個新的層面。以三角函數這部分的知識學習為例,在課前對于三角函數的定義、圖像、性質等,學生自主學習都已經能夠初步了解,而對于三角函數的運用層面是一個難點。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學習任務單、問題鏈等方式為學生出示一些題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好輔助作用,將這部分涉及的一些基本知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為學生出示一個基本的框架,讓學生進行學習討論,以更好的完善思維。在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有效梳理的基礎之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逐步完善。這時候結合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去嘗試遷移和運用,從而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可以更加靈活。接著,教師還要為學生預留一定的展示空間,讓學生為其他同學進行問題講解,不要讓學生生硬的記憶知識,而是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來講解這部分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讓他們從內化記憶向講解輸出有效過渡,這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更加完善,而且結合不同的問題嘗試運用,可以使學生思考的角度更深更廣,自然就培養(yǎng)了邏輯推理能力。
(三)增強問題趣味性吸引探究思考熱情
數學的很多知識,不僅需要學生抽象記憶,而且需要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是這對學生綜合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是很多學生抗拒數學學習的根本原因。針對這一現象,教師不要強硬讓學生去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創(chuàng)建趣味性的問題探究情景,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的多重魅力。在開放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的趣味性,推動學生對抽象知識形象理解,這樣能夠極大的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難度,還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變化過程。數學的美體現在方方面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生動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去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分析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平面向量這個部分的學習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記憶基本概念之外,可以結合地圖讓學生來玩一個游戲,讓學生學習有效的路徑規(guī)劃,使學生更好地明白向量的方向性,同時建立學生基本的空間意識。在平面向量推進展開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入模的概念,讓學生對向量的認知可以更加具體。學生親自經歷了學習探究的過程,頭腦中就能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平面向量的運用方面,學生的思維也能更加靈活。
(四)由特殊到一般,將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結合培養(yǎng)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不同的一個地方就是,高中數學更具有抽象性,很多知識都以字母的形式給出的,而不是數字的形式,這說明高中數學更重視一般性規(guī)律的探索和總結。而學生大多數仍對具體的數字或形象的圖像理解較容易,所以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特殊的數字或圖形例子,去引導學生挖掘一般性規(guī)律,并且能給予較嚴格的推理。在這個發(fā)現與推理的過程中,自然就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研究數學的熱情,對他們將來踏入大學進行深造創(chuàng)造了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
(五)通過對數學知識的類比遷移培養(yǎng)類比推理能力
高中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是要有一定的情感體驗之上的,在其一步一步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地領會到高中數學這門學科的嚴謹性,通過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情感感悟來形成自己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們將數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通過數學知識之間的遷移來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引導學生的數學類比思維能力來學習新課。高中數學知識都是將知識的整體分散成一個一個的小分支,因此數學知識的分支之間是存在一定關聯(lián)程度的。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們回顧之前所學的有關數學知識,并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類似點,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去聯(lián)想它們之間的某些知識進行遷移,教師再適時地引導學生分析兩者的差異性,這樣就能不斷地將數學知識體系進行完善和擴充。例如,在學習《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想之前學習的平面幾何數學知識,通過類比的方式幫助學生們建立空間幾何的知識體系,并能分析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之間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就讓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邏輯推理素養(yǎng)是伴隨著數學知識的出現,卻不會隨著數學知識消失的一種思維方式,它是學生必備的關鍵能力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是給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數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學生親自去經歷探索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發(fā)展可以更加完善,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學習后期的課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主動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素養(yǎng)的意識。在日常教學和備課過程中,除了要多鉆研教材之外,更需要結合學生的學情,進行多個角度的預設,貼近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創(chuàng)建教學環(huán)境。依托有效的問題預設,讓學生可以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嘗試運用,帶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獲得突破性新發(fā)展。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的交流展示提供有效的空間,使學生可以積極內化,創(chuàng)新性應用,深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推動學生數學素養(yǎng)獲得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觀云.基于邏輯推理素養(yǎng)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大世界,2020(8).
[2]陳平.數學核心素養(yǎng)之邏輯推理在高中課堂中的應用實例分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2).
[3]遲煒.淺談微課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教師版,2019(3):106.
作者簡介:于飛,山東省乳山市,山東省乳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