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文學名著不僅有益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且為學生的寫作學習提供了模板,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抓手。加強名著閱讀,會使語文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分析了所在初中的名著閱讀的現(xiàn)狀,認識名著閱讀對于初中學生的價值和意義,結(jié)合教學實踐進行了名著閱讀指導有效性的初步探索。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名著閱讀;教學實踐
一、 引言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的變革:從早期的“雙基”到之后的“三維目標”,再到如今的“核心素養(yǎng)”。其變遷體現(xiàn)了從學科知識到學科本質(zhì)到學科育人價值的轉(zhuǎn)變,讓教學實現(xiàn)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語文教學不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刷題能力,而是注重學生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學中如何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成為語文教師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二、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
名著,是幾千年文化的積淀,是人類文化的精華,讓學生閱讀,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還能使他們精神得到滋養(yǎng),形成一定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在閱讀和寫作中得到快樂,進而發(fā)展他們健康個性與健全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7-9年級)中指出“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但從現(xiàn)實情況看,閱讀內(nèi)容的通俗性和功利性、電子傳媒和讀圖時代的負面影響、網(wǎng)絡文學流行的沖擊等已嚴重阻礙學生名著閱讀。有數(shù)據(jù)稱,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64本書,中國人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連一本都不到。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不僅是上述幾種原因造成,而且與教師弱化名著閱讀教學息息相關。
傳統(tǒng)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無非是讓學生課外自己閱讀,之后做點練習。不少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業(yè)績,將教材中名著閱讀內(nèi)容簡化為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等知識點,匯編成學習資料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名著教學失去教師引導,也缺少學生群體交流。教師不愿教或為考而教,學生不愛讀或為分而讀,中學生閱讀的質(zhì)和量都遠遠沒有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應有水平,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實踐
隨著“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迅速崛起,“部編版”新初中語文教材更是把名著閱讀推到教學最前沿。溫儒敏教授曾說過,語文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閱讀。如果閱讀量達不到,就談不上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名著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重要媒介。
(一)營造書香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德國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與其督促學生學習,不如營造書香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1. 開設三分鐘故事會,引發(fā)閱讀好奇心
利用每節(jié)課前三分鐘時間,開展“精彩故事會”活動,老師或者學生講名著中的故事,談自己的讀書體會。名著里的故事,一般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迭起,簡短的三分鐘就會吊足學生的胃口,引發(fā)他們閱讀的好奇心。同時,對講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和獎勵,讓每位同學在喜悅中領略到閱讀名著的樂趣。
2. 利用信息媒體,激發(fā)閱讀興趣
目前,信息技術發(fā)達,許多名著已經(jīng)拍成電視劇電影等。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精彩片段放給學生欣賞,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欲望。如:學習七下名著《駱駝祥子》時,我引導學生觀看了《駱駝祥子》電影。之后,告知孩子們電影只是精簡版,原著還有許多有意思的情節(jié)。大部分學生不滿足于電影,又去閱讀原著,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感悟,更加體會到了故事的內(nèi)涵。
3. 連接教材內(nèi)外,培養(yǎng)閱讀主動性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格外注重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著力構(gòu)建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教材中許多篇目選自經(jīng)典著作,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名著的精彩片段作深入講解,激趣引導,激發(fā)學生品析和鑒賞名著的興趣。如:教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文章《蟬》時,借助成語“金蟬脫殼”引導學生去閱讀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再結(jié)合利用插圖對這一部分文字進行品鑒,讓學生深刻領會到“金蟬脫殼”的奇妙和不易,進而感受到自然界萬物的神奇,最終引導學生去自主閱讀《昆蟲記》。因此,連接教材內(nèi)外,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地閱讀名著,品析和鑒賞名著,最終形成閱讀名著的行為和習慣。
(二)采取多樣形式,教導學生閱讀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總目標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币獙崿F(xiàn)這一目標,應拒絕盲目閱讀。事實證明,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往往因為方法不得當使得課外閱讀的效果欠佳。教師在教導學生名著閱讀時,必須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
第一,基本閱讀法。統(tǒng)編教材名著導讀較原人教版,更系統(tǒng)、邏輯性更強,更加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提供的具體路徑更便于教師組織教學?!懊鴮ёx”內(nèi)容由名家點評、內(nèi)容簡介、讀書方法指導、專題探究、精彩選篇和自主閱讀推薦六個部分組成。特別是讀書方法指導部分,編者根據(jù)名著體裁、主題等方面的特點和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語文要素的角度提供不同的閱讀方法指導,著力解決“用什么方法讀”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指導、示范。讀《西游記》可以精讀法和跳讀法并用,通過跳讀跳過無關閱讀目的的情節(jié),選取一些經(jīng)典的片段,如《三打白骨精》,進行細讀、精思、鑒賞。想一想,白骨精三次變化為什么先變成年輕的美貌女子,再變成尋女兒的老婆婆,最后變成信佛的老公公?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語句不同,“一打”是“劈臉一棒”;“二打”是“當頭一棒”;“三打”是“掄起一棒”,這樣用詞有什么表達效果?讀《駱駝祥子》,可要求學生進行圈點批注,教師要告知學生圈點勾畫的內(nèi)容應該是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或者是自己深有體會之處。而批注可以從作品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寫作手法、語言特色等方面著手,或展開聯(lián)想、想象,補充原文內(nèi)容,或?qū)懗鲂牡皿w會,提出見解。
第二,筆記讀書法。許多人都曾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讀過的書過一段時間就會印象模糊甚至忘記,更談不上提高閱讀能力。要解決此類問題,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做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chuàng)思維的飛躍。教師在指導學生筆記讀書法時,應告知學生記錄讀書筆記可以從三個步驟入手,首先是選出讓自己心動的語句。其次,從這些語句中,選出能夠給你帶來新認識的內(nèi)容,而不是你本來就知道的內(nèi)容。第三,摘抄完名言,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后,需要寫評論或感悟,表達自己對摘抄內(nèi)容的思考。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寫書評、寫讀后感或者開讀書交流會等,這些都將轉(zhuǎn)化為我們個人的精神財富。
第三,專題研讀法。專題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研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研究意識的一種好方法。部編版教材名著導讀中,就有設置“專題探究”環(huán)節(jié)。所謂“專題探究”就是提供若干與名著內(nèi)容主題相關的專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開展研究式閱讀、鑒賞式閱讀,把學生的自由閱讀、淺層閱讀引入深度閱讀、個性化閱讀,讓學生真正走進名著。同時,這些“探究專題”問題導向明確,有利于學生克服自由閱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培養(yǎng)分析、綜合、概括和表達等多種能力,提升閱讀思維,提高文學鑒賞力。《朝花夕拾》可從四個專題:魯迅的童年、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魯迅的愛國之路進行探究研讀,從主題內(nèi)容到藝術形式,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整體感知和局部探究能力。為了提高專題研讀法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導專題研讀法時,可根據(jù)閱讀任務,采用導學任務單,以閱讀任務來驅(qū)動閱讀活動,這樣既保證了閱讀量,又能進行階段性指導監(jiān)督。
(三)注重讀寫結(jié)合,指導學生互動式閱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弊x和寫二者相輔相成,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深化。注重讀寫結(jié)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和教學效率的最佳途徑。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仍存在讀寫分離的現(xiàn)象。教師若將讀、學、寫貫穿到名著閱讀教學中去,促進知識的遷移,那么,將會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教師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對名著精彩片段進行仿寫。《駱駝祥子》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的場景可謂經(jīng)典之至,其中通過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是寫作一大技巧,若學生理解其精髓,掌握其描寫技法,有意識地仿寫,學生寫作能力必定會有所提升?!度辶滞馐贰房坍嫷娜宋镄蜗笊鷦觽魃?,可以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片段,如嚴監(jiān)生臨死時的細節(jié),讓學生在研讀之后進行仿寫。學生對于人物描寫方法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入。
當然,仿寫也是由形而神的過程。形易似,神難達。所以,要想真正突破寫作的瓶頸,大量的閱讀必不可少。經(jīng)過長時間的讀寫結(jié)合,學生經(jīng)歷大量的仿寫訓練和閱讀訓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大大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 結(jié)語
名著閱讀教學已經(jīng)成為當下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名著教學探究,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提高初中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今年4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組織研制并發(fā)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為中小學生的閱讀指明了方向。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引領下,教師應注重落實課標要求,用課堂教學帶動課外閱讀,引導學生自覺努力拓展閱讀空間,學生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將會獲得新的積累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岱.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如何用好《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人民教育,2020(7).
[2]柯澤華.“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新探[J].新課程研究,2018(12).
[3]吳冬梅.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學周刊,2020(4).
作者簡介:林艷美,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劍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