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斌
北京桑德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101102)
在當前的污水處理中,大數采用活性污泥法進行污水的處理?;钚晕勰喾ㄊ且詰腋≡谒械幕钚晕勰酁橹黧w, 利用微生物生長和污水進行充分接觸,進行污水的凈化。 這種技術方法具有很高的穩(wěn)定性和抗沖擊性,且出水的排放標準也能夠達到相關的標準要求。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活性污泥處理技術也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導致污泥處理效果受到影響。如污泥沉降比、曝氣池的污泥濃度、污泥溶劑指數、停留時間、溶解氧、進水污染物濃度等,所以在進行污水處理前,需要以污泥性能指標進行曝氣池污泥濃度、污泥沉降比、污泥容積指數等數據參數的對比和指導,以此來保證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提高污水處理質量和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質量。
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技術主要采用的是純氧曝氣活性污泥法,這種方法具有很好的供養(yǎng)條件,能夠實現(xiàn)水濃度的高質量穩(wěn)定控制。但其屬于長時間處在過氧化狀態(tài),在實際的污水處理過程中,需要根據污泥性能相關指標和生物相的觀察來實現(xiàn)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狀態(tài)和相關指標的調整[1]。
污泥性能指標主要包含了曝氣池污泥濃度、污泥沉降比SV、污泥容積指數SVI、停留時間、溶解氧、進水污染物濃度等。 污泥容積指數SVI 是曝氣池出口處混合液經過沉淀后,干污泥所占有的容積。沉淀后的污泥密度倒數就是污泥指標。 客觀的解釋污泥性能指標可以形容為活性污泥的分散程度和絮凝、沉淀性能,這些指數主要是對污泥膨脹傾向或已經發(fā)生膨脹進行評價和反映。 觀察生物相是對活性污泥微生物生長狀況的直觀觀察,通過鏡檢可以觀測到活性污泥中菌膠團的數量、質量、密度、絲狀菌數量、原生后動物活性等,以此為依據進行相關指數的確定,對污水設施的運行標準進行調整和控制[2]。
在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中,管理預警主要是指根據污泥性能指標進行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和污水出水質量標準判斷。 一旦相關污泥性能指標發(fā)生異常, 則代表著污水處理出水COD 指標存在無法達到相關標準的可能。 如某污水廠生產設施的事故導致的高濃度污水從原有的管線流入到生活管線排放,雖然進水COD 沒有明顯的增大,但因為缺少必要的檢測和預處理,污水中所含有的無法降解的有機物會對純氧曝氣活性污泥產生較大的影響。 通過生物相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污水中存在很多菌膠團、絲狀細菌、表殼蟲等微生物,這就說明了污水中的污泥受到沖擊導致污泥濃度發(fā)生明顯的下降,污泥性能指數明顯增加,致使出水COD 超標[3]。 利用對污泥性能指數的變化,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污水指標和污泥是否發(fā)生膨脹或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并及時作出預警和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的調整和管理,確保污水處理的質量。 通過在實際的設施運行過程中對污泥指數、污泥濃度、污泥沉降比SV、污泥容積指數SVI 和生物相觀察對比, 對日常監(jiān)測項目進行必要的檢測,再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污泥性能指數測定結果的綜合分析評價,以此作為指導依據進行污水設施的運行調整[4]。
污泥性能指標對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的指導性應用,主要是根據對污泥性能指標中多項指標的檢測來進行各個管線水質、出水量波動的實時監(jiān)測,并依據污泥性能對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作出調整和指導。 如某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由于受到管線故障和設施故障影響導致管線轉換失誤,污水流入生活用水管線,在出水COD 上雖然并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但其污泥性能指標中關于生物相觀察數據顯示,在污泥的性能指標中污泥呈現(xiàn)明顯的褐色,且存在大量的表殼蟲、少量的活躍鐘蟲,還有很多的絲狀細菌,菌膠團結構表現(xiàn)出一定的密實度。 隨著時間的延長,污泥顏色發(fā)生了變化,呈現(xiàn)淺褐色,表殼蟲量大,活躍鐘蟲呈單個狀態(tài),絲狀細菌呈定量,菌膠團密實度降低。 其非常明顯地表明了活性污泥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沖擊。 以此為依據可以分析出,污泥的生物相反映出污泥系統(tǒng)發(fā)生了惡化的情況,污水處理設施相關設定和指標發(fā)生了變化,脫落標準指標較大,由此也就對污泥指數造成了影響,降低出水質量。 通過這些數據的判斷,必須針對污水處理設施運行進行相應的調整,以確保污泥濃度和污泥指數,實現(xiàn)進水符合的波動調整, 還要通過排泥來對污泥濃度進行控制,達到遏制出水COD 上升的目的, 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穩(wěn)定運行[5]。
污泥性能指數中污泥容積指數SVI 的變化主要與一定范圍內出水COD 的變化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和相關性。 針對這一特性,可以通過對污泥濃度進行調節(jié),并以污泥指數的實際數據為指導實現(xiàn)出水COD 的調整。 污泥容積指數VI 的變化與生物相鏡檢有著很大的相關性,通過生物相的觀察可以預測到污泥指數的變化趨勢,確保SVI 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實現(xiàn)出水水質排放保持在達標狀態(tài),切實提升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的質量、管理精度以及管理效率[6]。
污水處理決定著城市污水處理質量和水資源再利用水平,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必須具備較高的精準性和穩(wěn)定性。 在實際的運行中,要根據污泥容積指數SVI 的變化趨勢在一定范圍內密切關注出水COD 的變化和相關性,通過污泥濃度、污泥指數的調整和控制來實現(xiàn)出水COD 的調節(jié)。
對于污泥容積指數SVI 的變化與生物相鏡檢的明顯相關性也能夠實現(xiàn)生物相情況的觀察和污泥指數變化趨勢的預測, 使出水水質達掃排放水平,利用指數對比也更加有益于出水水質達標排放的直觀控制,提高設施處理的效率。 因此,污泥性能指標在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中的指導性應用和預警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污水處理的效果,相關部門必須進行活性污泥處理工藝的完善和研究,不斷進行污水設施運行與工藝的調整,確保污水處理廠日常管理和運行管理的科學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