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香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為體內存在多種免疫功能紊亂,包括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NK細胞、轉錄因子與細胞因子表達以及抗原呈遞等異?;蛉毕荩a生多種自身抗體,導致包括皮膚、腎、肺、關節(jié)肌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多器官、多系統(tǒng)的損傷。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調節(jié)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IL-2在SLE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了解IL-2及Treg在SLE發(fā)病中的作用,幫助臨床醫(yī)師掌握和使用低劑量IL-2治療SLE,本文就《低劑量白細胞介素-2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推薦意見》進行解讀。
IL-2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細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細胞合成分泌[1],不僅可以促進CD4+T及CD8+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還可誘導免疫記憶,對免疫系統(tǒng)抵抗病原微生物具有重要意義。大劑量IL-2具有促進效應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淋巴細胞活化的殺傷細胞、B細胞等增殖分化的生物學功能,增加細胞因子的釋放,而小劑量IL-2選擇性增加Treg分化、存活,增強其功能。
Treg在維持人體自身免疫耐受中發(fā)揮了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2]。Treg是體內一類具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特殊T細胞亞群,根據(jù)其來源、效應機制和特異性分為天然性和獲得性兩種亞型。CD4+CD25+Treg為天然調節(jié)性T細胞的代表,在胸腺內發(fā)育成熟,由胸腺T細胞自然分化而來。該類細胞的轉錄可受叉頭狀轉錄因子(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F(xiàn)oxp3)特異性調控,F(xiàn)oxp3 也作為轉錄因子對CD4+CD25+Treg特異性表達。而獲得性Treg在淋巴結、脾臟和扁桃體等外周免疫器官產生,可通過釋放IL-10和轉化生長因子-茁(TGF-茁)等細胞因子發(fā)揮抑制作用,對維持機體免疫耐受狀態(tài)起著重要作用。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SLE患者血清中IL-2水平較正常人明顯減低,SLE患者淋巴細胞產生IL-2的功能受損[3],血清IL-2水平和SLE活動性呈負相關。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SLE患者外周血 IL-2的表達缺陷可能與調節(jié)IL-2生成的多個調控分子的異常有關;SLE患者的T細胞高表達環(huán)腺苷酸反應元件調制器和IL-2啟動子結合,抑制IL-2基因的轉錄,降低IL-2的產生[4-5]。SLE患者血清IL-2抗體水平升高且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6]。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SLE患者伴隨Treg數(shù)量減少,抑制效應T細胞增殖的功能明顯降低,Treg和效應T細胞的比例明顯失衡,從而使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平衡被破壞,造成SLE患者自身組織器官損傷[7]。
國內外有研究者把低劑量IL-2用于SLE治療,臨床療效較好。Humrich等[8]報道了1例難治性女性SLE患者,疾病高度活動,基線時有14個關節(jié)壓痛、晨僵2 h、肌炎、皮疹、低補體血癥、抗dsDNA升高,SELENA-狼瘡疾病活動性評分(SELENA-SLEDAI)14分,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同時,先后使用了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利妥昔單抗、環(huán)磷酰胺、硼替咪唑、貝利木單抗、甲氨喋呤治療,病情仍活動,給予IL-2治療,連續(xù)5個周期。第1周期治療后10 d,患者無新發(fā)皮疹,肌酸激酶正常,關節(jié)炎消失,SELENA-SLEDAI降至4分,3周后肌痛改善,抗dsDNA滴度降低,定性陰性;第4周期糖皮質激素劑量從基線的30 mg/d減量至10 mg/d,Treg數(shù)量升高。何菁教授[9]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低劑量IL-2治療活動性SLE患者,治療劑量為每次100萬U,皮下注射,隔天1次,連用7 d,間隔2周后開始下一個療程,共3個療程,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組治療后紅斑狼瘡疾病活動性評分、臨床緩解率均優(yōu)于安慰劑組,糖皮質激素劑量低于安慰劑組;低劑量IL-2治療組24 h尿蛋白降低更明顯,血清抗dsDNA抗體降低,補體3、補體4升高,濾泡輔助性T細胞+T17細胞/Treg比例明顯降低,而且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von Spee-Mayer等[10]研究獲得了同樣的效果。上述研究顯示低劑量IL-2治療SLE的作用可能通過上調Treg、抑制促炎癥的效應T細胞有關。
為臨床規(guī)范地使用低劑量IL-2,國內風濕病學、免疫學及藥學專家在檢索總結IL-2治療SLE臨床及機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實際用藥經驗與國情,就低劑量IL-2治療SLE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推出了《低劑量白細胞介素-2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推薦意見》[11]。該《推薦意見》提出2條總則和9條推薦意見??倓t明確首先應與患者充分溝通的前提下,醫(yī)患雙方共同協(xié)商決定治療;應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活動性及個體差異,決定治療的劑量、用法及療程,充分體現(xiàn)患者參與度和個體化的治療原則。
低劑量IL-2治療SLE的適應證是活動性SLE患者,尤其對于皮膚和關節(jié)癥狀、狼瘡性腎炎效果明顯,并可改善補體水平,降低自身抗體和炎癥細胞因子水平。使用方法為皮下注射,每日50萬~100萬U/每平方體表面積,其劑量和用法應個體化。對于活動性SLE患者,常用治療方案為100萬U,隔天1次,皮下注射,2周為1個療程。根據(jù)病情緩解程度使用3~6個療程,療程之間的間隔時間1~2周,對于難治性血小板減低和狼瘡性腎炎患者的治療可根據(jù)病情增加給藥次數(shù)和頻率,如100萬U,1次/d皮下注射,病情改善后,根據(jù)患者情況逐漸減少給藥頻次。低劑量IL-2治療期間需要評估治療效果,定期監(jiān)測免疫指標及Treg等細胞亞群評估其有效性;使用IL-2治療3個月時目標為疾病活動度下降和(或)服激素劑量減量,若療效不明顯,建議及時換用其他藥物和方法治療。
對臨床醫(yī)生使用過程中關注的問題,《推薦意見》也給出了明確的意見。首先,低劑量IL-2能不能與目前常用治療SLE的藥物聯(lián)合使用?答案是肯定的,包括糖皮質激素、羥氯喹、霉酚酸酯、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吟等免疫抑制劑、丙種球蛋白都可以和低劑量IL-2聯(lián)合使用,也就是SLE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只要有適應證,排除禁忌證后隨時可以加用低劑量IL-2治療。其次,合并感染的情況能不能使用低劑量IL-2?有研究顯示,低劑量1L-2治療丙肝病毒誘導的血管炎期間并未增加患者丙肝病毒的復制量,甚至減低了部分患者丙肝病毒復制[12]。隨機對照研究也證實低劑量IL-2治療SLE期間未增加感染風險[9-10]。還有研究顯示,低劑量1L-2有輔助抗結核藥物治療肺結核的作用[13],合并感染的SLE患者使用低劑量IL-2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推薦意見》還是推薦對于有感染風險的SLE患者,低劑量IL-2的使用需謹慎。在活動性SLE患者合并病毒、細菌和真菌等病原體急性感染時是否適合應用低劑量IL-2治療尚待研究。第三,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使用低劑量IL-2?盡管有研究提示Treg在妊娠狀態(tài)時調節(jié)母體與胎兒之間的免疫耐受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妊娠者外周血Treg明顯增加,而復發(fā)性自然流產者較健康育齡女性血清IL-2水平下降,血Treg數(shù)目及其抑制功能下降[14];低劑量IL-2可能對妊娠有保護作用,但由于缺乏相應的臨床研究,仍建議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慎用低劑量IL-2。第四,SLE合并其他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jié)炎、干燥綜合征、皮肌炎/多發(fā)性肌炎、血管炎等,能否使用低劑量IL-2?《推薦意見》指出:合并其他結締組織病不是低劑量IL-2用藥禁忌,也就是合并其他結締組織病可以使用IL-2治療,但確切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第五,低劑量IL-2治療期間能否注射疫苗?考慮到SLE治療一般同時合并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如果注射疫苗,可能使患者對疫苗的免疫能力下降,可能降低疫苗的免疫效價;低劑量IL-2可抑制濾泡輔助T細胞的增殖分化,從而抑制特異性抗體的產生,進一步降低疫苗的免疫效價,因此,低劑量IL-2治療期間不推薦注射疫苗。第六,低劑量IL-2治療有哪些不良反應?《推薦意見》指出:低劑量IL-2耐受性較好,主要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紅腫、瘙癢和流感樣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發(fā)熱、乏力、關節(jié)炎、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全身癥狀,全身癥狀可能與給藥劑量相關,但對IL-2藥物過敏者禁用。對于低劑量IL-2在腫瘤聯(lián)合治療中的作用尚無定論,合并有惡性腫瘤的SLE患者建議慎用低劑量IL-2治療。
總之,SLE存在多種免疫異常,免疫耐受的失衡在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SLE患者血清IL-2水平降低,同時Treg數(shù)量減少、功能異常,低劑量IL-2通過調節(jié)免疫失衡可用于SLE治療?!兜蛣┝堪准毎樗?2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推薦意見》的發(fā)表為臨床規(guī)范使用IL-2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