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殿忱
(北華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2013)
元和宰相權(quán)德輿,兩唐書有傳。其后,《唐詩紀(jì)事》《唐才子傳》《唐詩品彚》《登科記考》《唐詩別裁集》等,又詳略有差地記載其相關(guān)諸事,其姓氏、籍貫、生卒年、知貢舉、著述均現(xiàn)歧說。今逐一考證,以正視聽。又,宋代姚鉉選編唐人詩文成一百卷本《唐文粹》,其中收錄權(quán)德輿詩十五首,以之與上引諸書及《樂府詩集》《萬首唐人絕句》《全唐詩》所錄詩比勘,發(fā)現(xiàn)異文若干。惜前賢時(shí)俊對此多簡注:某書作某;對異文之間的是非優(yōu)劣鮮加按斷。今不揣淺陋,試從名物制度變化、歷史地理因革、語言文字發(fā)展等諸多因素做一番考量,給出一己之見,以求教于讀者方家。
一
《全唐文》收韓愈《唐故相權(quán)公墓碑》云:“上之元和六年,其相曰權(quán)公諱德輿字載之,其本出自殷帝武丁,武丁之子,降封于權(quán)。權(quán),江漢間國也,周衰入楚為權(quán)氏。楚滅徙秦,而居天水略陽?!盵1]5686按:此文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五(下)》所載略有不同?!皺?quán)氏出自子姓。商武丁之裔孫封于權(quán),其地南郡當(dāng)陽縣權(quán)城是也。楚武王滅權(quán),遷于那處,其孫因以為氏。秦滅楚,遷大姓于隴西,因居天水?!盵2]3391按:《廣韻》又云:“顓頊后,楚武王以斗緡為權(quán)邑尹,其后人以邑名為氏。”故南宋大學(xué)者洪邁在《容齋隨筆·姓氏不可考》里稱:“姓氏所出,后世茫不可考,不過證之以史傳,然要為難曉,自姚、虞、唐、杜、姜、田、范、劉之外,余蓋紛然雜出?!лd之下,遙遙世祚,將安所質(zhì)究乎?”[3]87雖然有此一說,仍勉為權(quán)氏考如上:權(quán)德輿姓氏應(yīng)以《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為準(zhǔn)。其名字,蓋出《易經(jīng)》:“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4]18按:古人之名與表字其義連屬,如楚國三閭大夫屈氏名平,字原(以表字行世)。蜀漢丞相諸葛武侯名亮,字孔明(孔為副詞。很,非常之義)等等。
再考郡望與籍貫:《舊唐書》稱:“權(quán)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盵5]4001《新唐書》稱其父為“秦州略陽人,徙潤州丹徒……”[2]5566此后,《郡齋讀書志》(以下簡稱《讀書志》)《唐才子傳》(省稱《才子》)《唐詩鼓吹》(省稱《鼓吹》)均稱其為“秦州人”??肌缎绿茣さ乩碇荆ㄒ唬份d:“唐興,高祖改郡為州,太守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權(quán)置州郡頗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一曰關(guān)內(nèi),……十曰嶺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縣一千五百五十一?!盵2]959又據(jù)同書《地理志(四)》載:“隴右道,蓋古雍、涼二州之境,……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本治上邽,開元二十二年以地震徙治成紀(jì)之敬親川,天寶元年還治上邽,大中三年復(fù)徙治成紀(jì)?!敝劣诼躁柨h,乃是歷史地名。東漢以略陽道改置,治所在今天水市秦安縣隴城鎮(zhèn)。西晉所廢略陽縣,西魏復(fù)置,隋又廢。唐代只有隴城縣而無略陽縣。權(quán)氏郡望應(yīng)為漢代設(shè)置的天水郡,即唐時(shí)的秦州。而權(quán)德輿的籍貫則為潤州丹徒縣,即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
關(guān)于郡望與籍貫還想征引李白、杜甫二事例講幾句話。
李白自稱隴西人,是在向九世祖李暠的郡望靠近?!缎绿茣份d:“其先隋末以罪遷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2]5762而今學(xué)界認(rèn)定他的籍貫在今四川綿陽。杜甫自稱:“杜陵野老”,是向晉代征南將軍杜預(yù)靠攏,《舊唐書》稱:“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5]5054今學(xué)界公認(rèn)他的籍貫為河南鄭州市所轄縣級市:鞏義。傅璇琮作《王昌齡事跡考略》云:“郡望與籍貫極易混同。唐人自稱,或?yàn)槿俗髂怪颈畟鳎Q郡望,這是六朝門第余風(fēng),沿而未革?!梢姟c‘貫’,宋朝人也有分不清的?!盵6]108豈止唐宋人!千年已降至今日,又有幾人理得清“籍貫”是從曾祖或從上溯幾世祖算起?所以有人建議:戶口簿上只填出生地而不寫說不清的“籍貫”。
三考生卒年:上引韓愈所撰碑文與《兩唐書》均明確記載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卒于還家途中,享年六十。聞一多先生據(jù)此上推,斷定其生卒年為(公元759-818年)[7]326,即生于肅宗乾元二年(其年二月改“載”為“年”)。當(dāng)代學(xué)者大多認(rèn)同。獨(dú)有周紹良先生據(jù)權(quán)德輿七歲而孤一語,考證其父權(quán)皋卒于代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從而推斷權(quán)德輿生于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并得出“實(shí)只五十八歲,非六十”[8]1264的結(jié)論。按:《新唐書》權(quán)皋本傳未記卒年,即使按大歷二年計(jì),亦可推出其子生于上元元年,且國人計(jì)算年齡是以生命形成之日算起,母親懷胎十月,一出生便為一歲,倘除夕出生,第二日大年初一便兩歲了(民間謂之虛歲)。權(quán)德輿卒年六十,上推生年為乾元二年,簡單實(shí)用,沒必要再大費(fèi)周章地引其父墓表及本人詩文來推斷。
四考知貢舉:《舊唐書》本傳稱:“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知禮部貢舉。來年,真拜侍郎。凡三歲掌貢士,至今號為得人?!盵5]1257然《登科記考》明載:“貞元十七年主持大考的官員為禮部侍郎(文化教育部專司貢舉的副部長)高郢。”[9]624十八年才由中書舍人權(quán)德輿知貢舉。此與韓愈所撰權(quán)公碑文“十八年,以中書舍人典貢士,拜尚書禮部侍郎”相吻合??迹呵鞍刖鋵Γ蟀刖浞鞘?。因權(quán)德輿拜禮部侍郎為十九年之事。此既見上引“來年,拜真侍郎”,又見《登科記考》“貞元十九年,知貢舉:禮部侍郎權(quán)德輿”。[9]649此年白居易、元稹同榜高中拔萃科。貞元二十年,因畿內(nèi)不稔而停舉。二十一年仍由權(quán)公知貢舉,登科者有后來任宰相的李宗閔、牛僧孺,還有文學(xué)家陳鴻。楊嗣復(fù)《權(quán)德輿文集序》云:“貞元中,考定賢良,草澤之士升名士十七人。及為禮部侍郎,擢進(jìn)士第者七十有二。鸞鳳杞梓,舉集其門,登輔相之位者前后十人,其他征鎮(zhèn)岳牧文昌掖垣之選,不可翻數(shù)。繼居其任者,今猶森嚴(yán),非精誠洞鑒其辭而知其人,何以臻此也?”[1]6171甚至被“時(shí)人比公為顏?zhàn)樱ɑ兀?。[1]7843
五考著述:權(quán)德輿早慧,韓愈稱其“生三歲,知變四聲”,《舊唐書》載:“生四歲,能屬詩?!鍤q為文數(shù)百篇,編為《童蒙集》十卷,名聲日大。……贈左仆射,謚曰文?!形募迨怼!薄缎绿茣に囄闹尽芳縿e集類著錄:“權(quán)德輿《童蒙集》十卷,又《文集》五十卷、《制集》五十卷?!盵2]1606有宋一代,著名官修、私撰書目著錄情況如下:國家圖書目錄《崇文總目》有《權(quán)文公集五十卷》。有學(xué)者發(fā)表論文稱:“《讀書志》與《直齋書錄解題》(以下省稱《解題》)全同《崇文總目》?!盵10]220此與寓目之書有異?!蹲x書志》載:“《權(quán)德輿集五十卷》:唐權(quán)德輿載之也,秦州人。未冠,以文章稱諸儒間。……積思經(jīng)術(shù),無不貫綜。自始學(xué)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其文雅正贍縟,當(dāng)時(shí)公卿功德卓異者,皆所銘記。雖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fēng)流,自然可慕。貞元、元和間,為縉紳羽儀?!瓏L自纂《制誥集》五十卷,楊憑為序,今亡逸。文集孫憲孫編次,楊嗣復(fù)為序。”[11]892而《解題》又別作《權(quán)丞相集五十卷》:“唐宰相略陽權(quán)德輿載之撰。楊嗣復(fù)為序。德輿父皋以不污祿山見《新唐書·卓行傳》。其子璩為中書舍人,劾李訓(xùn)傾覆,亦能世其家。性寬和,有大體,文亦純雅弘贍。三世名跡,可謂德門矣!墓碑韓昌黎所為也?!缎蛭摹费裕骸拍暾普a,自纂錄為五十卷。’不在此集內(nèi),今未之見?!盵8]1283降至元朝,馬端臨撰《文獻(xiàn)通考》,在《經(jīng)籍考》五十九中亦列作《權(quán)丞相集五十卷》。[12]1851迄上世90年代,汪玢玲教授主編《中華古文獻(xiàn)大辭典·文學(xué)卷》,又著錄《權(quán)文公詩集十卷》并稱:“是集為權(quán)氏家藏本。收詩三零九首……風(fēng)格醇厚淺白。有《四庫全書》本?!盵13]20
二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進(jìn)士姚鉉,“遍閱群集,耽玩研究,掇菁擷華”歷十年編成一百卷本《唐文粹》。其中收錄權(quán)德輿古體詩十五首。今以之與《樂府詩集》(以下省稱《樂府》)《唐詩紀(jì)事》(省稱《紀(jì)事》)《萬首唐人絕句》(省稱《萬首》)《唐詩品彚》(省稱《品彚》)《唐詩別裁集》(省稱“別裁”)《全唐詩》等所錄詩比勘,發(fā)現(xiàn)異文若干。可惜前賢、時(shí)雋對異文間的是非優(yōu)劣鮮加按斷,只是“述而不作”的簡注,即“某書作某”。今不揣淺陋,從名物制度變遷、歷史地理因革、語言文字發(fā)展等諸多方面試做考量,并給出“宜各從長”的一己之見。
光風(fēng)澹蕩百花吐,樓上朝朝學(xué)歌舞。
身年二八婿侍中,幼妹承恩兄尚主。
綠窗珠箔繡鴛鴦,侍婢先焚百合香。
鶯啼日出不知曙,寂寂羅帷春夢長。[14]110
此詩《樂府》收卷七十七雜曲歌辭中,題作《樂府》無“古”字。[15]1089《品彚》收七言古詩卷之十二,題同《唐文粹》。[16]369在《全唐詩》中屬重出詩,先見一函六冊雜曲歌辭,題作《樂府》[17]102,后見五函八冊《權(quán)德輿卷九》[17]810。題中有“古”字,合編者初衷。
光風(fēng),《全唐詩·權(quán)德輿卷》作“風(fēng)光”,下注:一作“光風(fēng)”。按:光風(fēng)為亭名,“風(fēng)光”誤。
婿,《樂府》與上引《全唐詩》均作“壻”??迹骸稜栄拧め層H》:“女子之夫?yàn)閴佟!盵4]2593此處,系妻子稱丈夫。又《說文·士部》:“夫也,從士,胥聲?!对姟吩唬骸膊凰抠E其行’。士者,夫也,讀與細(xì)同(穌計(jì)切)。婿,壻或從女?!盵18]14另,侍中,為秦置丞相屬官,兩漢地位顯赫,北周改稱納言,唐復(fù)為侍中,為門下省長官。此詩的確承襲漢樂府風(fēng)格,詩中這位十六歲的妙齡女子不僅夫婿是高官,妹妹還在宮中被皇帝駕幸,哥哥又娶了公主,比漢樂府《陌上?!分械那亓_敷有過之而無不及。
綠窗,《品彚》作“綠牕”。按:1955年國家頒布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其中規(guī)定“牕”為“窗”的異體字,一般情況下不再使用。下文所言正異體字,除加說明者外,均依據(jù)此表。
繡,上引諸書皆作“繍”。按:“繍”為“綉”之異體字;而“繡”為“綉”的簡化字。
鶯,上引諸書皆作正體之“鶯”,今又簡化為“鶯”。
啼,《全唐詩·樂府卷》作“嗁”。按“啼、嗁”今為正異體字。
又,此詩前四句押上古韻魚侯部合韻,下四句押上古韻陽部,與中古韻、今韻均不相同。
月中有桂樹,無翼難上天。
海底有驪珠,下隔萬丈淵。
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晦明烏兔相推遷,雪霜漸到雙鬢邊。
紀(jì)憂戚戚多浩嘆,不得如意居太半。
一氣暫聚??稚ⅲS河清兮白石爛。[14]124
驪珠,《全唐詩》作“龍珠”。[17]196考:驪珠典出《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19]643故,又名龍珠。在傳統(tǒng)文化中,龍為“四靈”(龍、鳳、魚、鱗)之首,雅俗皆知。姚鉉為所編《唐文粹》做序云:“止以古雅為命,不以雕篆為工,故侈言蔓辭,率皆不取?!惫手褒堉椤陛^“驪珠”為準(zhǔn)。
世,《說文》曰:“三十年為一世。從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盵18]51所以才有“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三十而立”,“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等說法。
烏兔,古人傳說:日中有烏,故稱太陽為金烏;月中有兔,又稱玉兔?!盀跬猛七w”,即斗轉(zhuǎn)星移,時(shí)光遷逝之義。
紀(jì),上引書作“沈”(即“沉”)。句意為:因深沉的憂傷而長嘆?!俺痢弊旨?。又“嘆”,上引書作“歎”。按“歎”為“嘆”之異體字,而“嘆”為“嘆”之簡化規(guī)范字。
太半,上引書“太”下注:“一作‘大’”。按:大半即過半。顏師古注《漢書·高帝紀(jì)》“今漢有天下大半”云:“凡數(shù)三分有二為大半,有一分為少半。”又古漢語中“太”與“大”有時(shí)通用?!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shí)也。’”[20]331足見“大半”與“太半”二詞一義。
婉彼嬴氏女,吹簫偶蕭史。
彩鸞駕飛煙,綽約兩仙子。
神期諒交感,相顧乃如此。
豈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14]125
詩題,《紀(jì)事》作《三雜詩》,[21]491義同《唐文粹》,且編次亦相同?!镀窂ⅰ奉}作《雜詩》,只錄第三首。[16]224《全唐詩》則作《雜詩五首》,此為前三首。[17]809
彩鸞,《全唐詩》作“綵鸞”。其中“彩、綵”今為正異體字。
“飛煙”,《紀(jì)事》作“非煙”??迹簜髑啬鹿窦奚拼岛嵵捠罚瑸橹P臺。一晚吹簫引鳳,夫妻共飛天仙去。事見《列仙傳》?!胺菬煛奔床试疲^“飛煙”更美!其中“煙、煙”為互換聲符之正異體字。又,《全唐詩》于“非”下注:“一作‘霏’”。按:加了“雨”字,大煞風(fēng)景也。
仙子,《全唐詩》作“?子”。按:其中“仙、?”今已為正異體字。
后兩句中的成都人,乃指司馬相如以琴聲挑動心儀之女卓文君并與之私奔的事。意謂天上仙侶不如人間之夫婦也!
陽臺巫山上,風(fēng)雨忽晴曠。
朝云與游龍,變化千萬狀,
魂交復(fù)日斷,縹緲難比況。
蘭澤不可親,凝情坐惆悵。[14]125
按:巫山云雨,典出楚國宋玉之《高唐賦》。言楚襄王游云夢臺館,與巫山神女于陽臺交媾之事。后世以此代稱男女歡愛之情。其中“游”字,上引二書皆作“遊”。古代漢語中,“遊子”可寫作“游子”,“遊藝”亦可寫作“游藝”。但涉水事物,如游泳、江河之上下游則不能寫作“遊”。而今“遊、游”雖為正異體字,但此原則不可變通。由于“龍”是神物,既潛游江河湖海,又遨游長天,故此處“遊、游”兩可。而舉凡兩可之字、詞、句,均應(yīng)依從早出之書或版本。
晴曠,上引二書皆作“清曠”。按:“云雨”接“忽”字,似乎“晴”字佳,但此為自然界事物。若以云雨喻男歡女愛,則別后的清冷與孤曠更與詩的意境契合。
比況,比喻之謂也。上引二書均作“比況”。今“況、況”乃為正異體字。
蘭澤,含蘭香的化妝品。上引楚國宋玉尚作有《神女賦》,其中云:“沐蘭澤,含若芳?!庇诖苏Z言環(huán)境,“蘭澤”指代涂了香水的女子。
淇水春正淥,上宮蘭葉齊。
光風(fēng)兩搖蕩,鳴佩出中閨。
一顧授橫波,千金呈瓠犀。
徒然路傍子,恍恍復(fù)凄凄。[14]125
淥,《紀(jì)事》作“深”?!镀窂ⅰ纷鳌熬G”,《全唐詩》同。按:青山綠水,更合權(quán)德輿詩的平淡風(fēng)格。
鳴佩,上引三書具作“鳴珮”,是?!矮槨睂V赣耧?,而“佩”尚有動詞詞性。
出,《紀(jì)事》作“山”,大誤!句意為:女子環(huán)珮叮咚地從閨中走出來?!俺?、山”直如“魯、魚”之訛矣。又,“閨”在“齊部”韻,與今韻大不同。
橫波,《品彚》作“黃流”。按:橫波喻比女子傳情時(shí)眼神的流動似水流之閃波?!包S流”,古代漢語中有指代醇酒一義,于此語境則捍格難通。
按:瓠犀比喻女子之皓齒如瓠中之籽般潔白整齊。此正可與上句相諧:明眸對皓齒。權(quán)德輿另作《雜興》詩,內(nèi)中亦云:“新妝對鏡知無比,微笑時(shí)時(shí)出瓠犀?!?/p>
恍恍,《紀(jì)事》《全唐詩》均作“怳怳”。按:“恍、怳”今為正異體字。
凄凄,上引三書皆作“悽悽”,是?;秀保瑦?,俱從心生。而今定“悽”為異體字,竊以為有失漢字之神韻。
又,此詩列《品彚》五言古詩卷之十九。于權(quán)德輿名下注曰:“嚴(yán)滄浪云:‘德輿卻有絕似盛唐者,或有似韋蘇州處、劉隨州處者。’”可資參考。
絕頂聳蒼翠,清湍石磷磷。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
心靈棲顥元,纓冕猶緇塵。不樂禁中臥,卻歸江上春。
潛驅(qū)東漢風(fēng),日使薄者醇。焉用佐天下?持此報(bào)故人。
則知大賢心,不獨(dú)私其身。弛張有深致,耕釣陶天真。
奈何清風(fēng)后,擾擾論屈伸?交情同市道,利欲相紛綸。
我行訪遺臺,仰古懷逸民。矰繳鴻鵠遠(yuǎn),雪霜松桂新。
江流去不窮,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輝照無垠。[14]136
詩題,《全唐詩》無“子”字,[17]805聞一多撰《唐詩大系》從之。[7]326考:《后漢書·逸民列傳》載:“嚴(yán)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xué)。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人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垡善涔?,乃備安車玄縹,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yán)陵瀨焉?!惫手袩o“子”字,似兩可。
棲,上引《全唐詩》、《唐詩大系》皆作“棲”。按:“棲、棲”今為互換“聲符”之正異體字。
顥元,上引二書皆作“顥氣”。按:“顥”通“昊”,顥元即昊天之元?dú)狻9识~一義。
臥,上引二書皆作“臥”??迹骸墩f文》有臥而無臥,釋之曰:“休也。從人、臣,取其伏也?!盵18]169“臥”為后起字。
持此,《全唐詩》作“特此”,誤!詩意為:用這種隱逸的方式協(xié)助皇帝濟(jì)世安民,似比拋頭露面要更好,“持、特”二字形近,而致“手民之誤”。
則知,《全唐詩》作“人知”,并于“人”下注:“一作‘則’。”按:“人知”承上“故人”,人字成古風(fēng)中常用的“頂真格”修辭手法,似更佳。
《別裁》詩后,有沈德潛注文:“東漢節(jié)義,嚴(yán)陵潛驅(qū),不止高其隱逸而已。議論正大,獨(dú)著此篇?!盵22]140對理解全詩,頗有裨益。
威風(fēng)翔紫氛,孤云出寥天。奇彩與幽姿,縹緲皆自然。
嘗聞陶唐氏,亦有巢許全。以茲聳風(fēng)俗,豈必效羈牽。
大君遂群方,左史蹈前賢。振衣去朝市,賜告歸林泉。
滑和固難久,循性得所便。有名皆畏途,無事乃真筌。
舊壑窮杳窱,新潭漾淪漣。巖花落又開,山月缺復(fù)圓。
輕策逗羅徑,幅巾凌翠煙。機(jī)閑魚鳥狎,體和芝朮鮮。
四皓本避難,二疏猶待年。況今寰海清,復(fù)此鬢發(fā)玄。
顧慚纓上塵,未絕區(qū)中緣。齊竽終自退,心寄嵩峰巔。[14]143
按:詩題中的韋起居,即韋姓的起居舍人或起居郎??迹骸缎绿茣ぐ俟僦尽?,中書省設(shè)“起居舍人二人,從六品上(階),掌修記言之史,錄制誥德音,如記事之制,季終以授國史”。[2]1212又,門下省設(shè)“起居郎二人,從六品上(階)。掌錄天子起居法度。天子御正殿,則郎居左,舍人居右。有命,伏陛以聽,退而書之,季終以授史官”。[2]1208詩中稱韋氏為左史,知任職為起居郎。
紫氣,《全唐詩》作“紫氛”,“氣”下注:“一作‘氛’。”按:“氣、氛”一義,故兩可。
奇彩,上書作“竒采”。考:“竒”為“奇”之俗字。見《中華大字典·補(bǔ)遺》。[23]3003又,“采”為本字,“彩”為后起字。許慎所撰《說文》有“采”無“彩”。后人整理研究,才將“彩”收入“新附字”中。
巢許,上書作“巢由”?!坝伞毕伦ⅲ骸耙蛔鳌S’。”考:巢父、許由傳為堯時(shí)隱者。堯欲以天下讓之,皆不受。事見《漢書·古今人表》與晉代皇甫謐所著《高士傳》。二詞,兩可。
群,上書作“羣”。按:《說文》有“羣”無“群”,于是有些食古不化之人便揚(yáng)言:君子怎能與羊并列!其實(shí)本字“羣”與后起字“群”均為“從羊、君聲”的形聲字,并非“比類合誼”的會意字。再說上古時(shí)代“羊”通“祥”,君子吉祥,有何不妥?
真筌,亦作“真詮”,即對所遵奉經(jīng)典的正確闡釋。杜甫《秋日夔州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有云:“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詮?!?/p>
杳窱,上書窱下注:“一作‘冥’”??迹鸿酶I,為幽深的樣子。杳冥,則為高遠(yuǎn)、幽暗、似不可見之處。二詞近義,“杳冥”較常見。
羅徑,上書作“蘿逕”。按:蘿徑,是野草叢生的小路?!傲_”字誤!又“徑、逕”今為正異體字,“徑”今又簡化作“徑”。
凌翠煙,上書作“淩翠煙”。按:“凌、淩”今為正異體字。
四皓,即商山四皓:西漢初的四位隱士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高祖招,不至。后劉邦欲廢太子,呂后用張良計(jì),請四皓輔佐太子,保住了儲君之位。事詳見《史記·留侯世家》或《漢書·張良傳》。
二疏,指西漢太傅疏廣與其侄少傅疏受,同時(shí)辭官歸里之事。士大夫傳為“知止明理”的典范。典出《漢書·疏廣傳》。歷代辭官者皆云:不能讓二疏專美于前。
寰海,上書于“海”下注:“一作‘宇’”。按:寰宇,即海內(nèi)。故二詞一義,兩可。
玄,上書缺最后一筆。系避修纂《全唐詩》時(shí)當(dāng)代帝王康熙玄燁之名諱。
慚,上書作“慙”。按:“慚、慚”今為正異體字,而“慚”則為“慚”的簡化規(guī)范字。
“齊竽”,典出《韓非子·內(nèi)儲上》,不會吹竽的南郭處士混在三百人中為齊宣王演奏。宣王薨,緡王繼位,令人人單獨(dú)吹奏,混飯吃的南郭處士只好蹓之了事。亦即“濫竽充數(shù)”的出處。
“峰”,上書作“峯”。按:“峯、峰”今為正異體字。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彌傷孤舟夜,遠(yuǎn)結(jié)萬里心。
幽興惜遙草,素懷寄鳴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14]150
扣舷,《全唐詩》作“扣船”,“船”下注:“一作‘舷’”。按:舷即指船舷。“扣船”反倒易生歧義。
不能,上書作“不得”,得下注:“一作‘能’”。按:于此語境,“能、得”義相近。但“不能寐”表意似更準(zhǔn)確。
遙草,《品彚》作“瑤草”,[16]224《別裁》同,[22]140《全唐詩》亦同。按:“瑤草”,即仙草。南朝詩人江淹有云:“瑤草正翕赩,玉樹信蔥青”?!艾帯弊执髣佟斑b”字。
寂寥,《全唐詩》作“寂寞”,“寞”下注:“一作‘寥’”。按“寂”表安靜無聲,“寥”表虛空、安靜,“寂寥”指寒江的深廓,頗嘉?!凹拍币咨缌x。
曉風(fēng)搖五兩,殘?jiān)聲J凇?/p>
稍稍曙光開,片帆在空碧。[14]150
詩題,《萬首》分別作《曉》《晝》《晚》《夜》。[24]109
《全唐詩》同。[17]806《品彚》此首亦題《曉》,在五言絕句之四十三。[16]415
五兩,又稱“綄”,是古代測風(fēng)儀器——用雞毛五兩結(jié)高竿之頂,以測風(fēng)向、風(fēng)速。許慎注《淮南子》曰:“綄,候風(fēng)也,楚人謂之五兩也。綄,音桓?!蓖蹙S《送宇文太守赴宣城》詩云:“何處寄相思?南風(fēng)吹五兩?!蓖?、權(quán)二詩均用楚言記江淮間事,甚合宜也。
暎,上引三書均作“映”。按:“映、?!苯駷榛Q“聲符”之正異體字。
壁,《萬首》誤作“璧”,乃因二字形近而出此“低級錯(cuò)誤”!
孤舟漾暖景,獨(dú)鶴下秋空。
安流日正晝,凈淥天無風(fēng)。
暖景,《全唐詩》作“暖景”,大謬不然!“暖”有昏暗、遮蔽等含義,均于此詩意境相乖悖。
凈淥,《萬首》作“浮綠”?!度圃姟纷鳌皼肪G”。按:因無風(fēng)而綠萍等水草才漂浮江面?!案 庇峙c“漾”安流相諧。較“凈綠”為佳。又“凈、浄”今為互換“意符”的正異體字。
古樹夕陽盡,空江幕靄收。
寂寥扣舷坐,獨(dú)生千里愁。
扣舷,《全唐詩》作“扣船”。二詞同異,已見上文說解。
千里,《品彚》作“千載”。按:二詞將時(shí)空轉(zhuǎn)換,與題中“江行”關(guān)聯(lián),“千里”為佳。
猿聲到枕上,愁夢紛難理。
寂寂深夜寒,清霜落秋水。
猿聲,《全唐詩》作“猨聲”。按:“猨、猿”為互換“聲符”之正異體字。
寂寂,上書作“寂寞”,“寞”下注:“一作‘寂’”。按:夜深人靜,令難眠之人生出多愁而倍感寂寞,乃人之常情也?!澳弊旨选?/p>
清霜,上書作“青霜”。按:此處清霜系對嚴(yán)霜而言?!扒嗨笨芍复郏挚蔂顒χh利,不若“清霜”表意準(zhǔn)確。
又,此詩腳韻“理”在上古韻“之部”;“水”在上古韻“微部”,系二部合韻。與今韻大不同也。
靡靡南軒蕙,迎風(fēng)轉(zhuǎn)芬滋。落落幽澗松,百尺無附枝。
世物自多故,達(dá)人心不羈。偶陳幕中畫,未負(fù)林間期。
感恩從慰薦,循性難縶維。野鶴無俗質(zhì),孤云多異姿。
清泠松露泫,照灼巖花遲。終當(dāng)稅塵駕,來就東山嬉。[14]151
詩題,《紀(jì)事》作《侍御從舅初免職歸東山寄以詩》,[21]492既清晰又周詳,較《唐文粹》短題勝出許多。《全唐詩》題同《唐文粹》,[17]801題下長注,前句同《唐文粹》題注,后半同《紀(jì)事》之題。又,侍御為侍御史之省稱??肌缎绿茣ぐ俟僦荆ㄈ?“侍御史六人,從六品下(階)。掌糾舉百寮及入閣承詔,知推、彈、雜事?!盵2]1237另,從舅,《爾雅·釋親》曰:“母之昆弟為舅,母之從父昆弟為從舅?!盵4]2593即母親的叔伯兄弟,謂之從舅。
芬滋,《全唐詩》作“芳滋”。按“芬、芳”一義,故兩可。
未負(fù),上書“未”下注:“一作‘永’?!卑矗捍司湟鉃椋盒奈礊樾我劬蜎]辜負(fù)歸隱之志?!坝馈弊直畴x初衷矣。
清泠,《全唐詩》作“清冷”。按:詩文中多用“清泠”狀風(fēng)露云月、泉林山水之貌,正契合此詩意境。
松露,《紀(jì)事》作“松霞”。按:與狀水滴下垂貌之“泫”配合,“露”字大勝“霞”字。南朝宋的大詩人謝靈運(yùn)在《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中云:“巖下云方合,花上露猶泫?!?/p>
又,稅塵駕,即解脫官場羈絆。此“稅”字古讀“脫”音,義亦同“脫”。
退朝此休沐,閉戶無塵氛。
支策入幽徑,清風(fēng)隨此君。
琴觴恣偃傲,蘭蕙相葐蒀。
幽賞方自適,林西煙景曛。[14]189
詩題,《品彚》作《竹逕偶然作》。[16]788《全唐詩》[17]796同。按:“徑、逕”二字,解說已見上文。又,有無“然”字均無傷大雅。
支策,《全唐詩》作“杖策”。按:句中“策”亦為“杖”之別名?!爸А弊鳌岸攘俊苯猓銖?qiáng)可通。然“杖”作動詞理解,“杖策”為常見詞。如杜甫《別常徵君》詩云:“兒扶猶杖策,臥病一秋強(qiáng)?!?/p>
葐蒀,《品彚》作“芬蒀”?!度圃姟纷鳌胺諝琛保胺铡毕伦ⅲ骸耙蛔鳌场??!卑矗骸叭喩C”為煙氣氤氳的樣子,此指蘭蕙芬芳馥郁。“氤氳”為常見詞。
殘兩倦欹枕,病中時(shí)序分。秋蟲與秋葉,一夜隔窗聞。
虛室對搖落,晤言無與群。冥心試觀化,世故如絲棼。
但看鳶戾天,豈見山出云。下俚徒擊節(jié),朱弦秘南薰。
椅梧秀朝陽,上有威鳳文。終待九成奏,來儀瑞吾君。[14]208
殘兩,《品彚》作“殘雨”,是[16]225?!度圃姟芬嘧鳌皻堄辍?。按:“兩、雨”形近而致“魯魚亥豕”之訛。
秋蟲,《品彚》作“寒蟲”?!度圃姟纷鳌扒锵x”,“秋”下注:“一作‘寒’。”按;“夏蟲不可語冰”,秋季鳴蟲已感到寒意,故“秋蟲”“寒蟲”一義。但“秋蟲、秋葉”猶如“秋風(fēng)、秋雨”,似更合詩人平淡的風(fēng)格。
“窗、群”,《品彚》作“牕、羣”,解說已見上文。
下俚,《全唐詩》作“下里”,“里”下注:“一作‘歌’”。按:成語“下里巴人”,典出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由于系民間通俗歌曲,故簡稱“俚曲”,亦可與虞舜所奏用于教化民眾的南薰之曲對舉。
弦,《品彚》作“絃”。按:“弦、絃”今為正異體字。又,《全唐詩》“弦”字又缺最后一筆,足見避圣諱字執(zhí)行之嚴(yán)格。
椅梧,《全唐詩》作“梧桐”,下注“一作‘椅梧’”。按:“鳳凰來儀”典出《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秱鳌吩唬骸畟錁肪抛喽馒P凰,則余鳥獸不待九而率舞?!盵4]144故知“梧桐”佳。迄今不仍言“栽桐引鳳”嘛?《詩·大雅·卷阿》亦云:“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4]547按:權(quán)德輿飽讀詩書,表達(dá)賢才遇時(shí)而起(暗喻自己躬逢盛世)、皇家瑞氣及萬民吉兆等幾重寓意,看似信手拈來,實(shí)則為化用典故之功夫,十分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