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東
(江蘇省灌南縣三口小學,江蘇 灌南 222502)
在兒童閱讀教學過程中,仍有許多教師不明確教學目標,一味地讓兒童進行自我閱讀和理解,然后讓兒童進行課堂討論,最后解答一些教材上的問題并且安排背誦,他們認為這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殊不知,由于兒童的詞匯量非常有限,閱讀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生詞難句,整個閱讀過程磕磕絆絆,這對于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極為不利。另外,教師在進行兒童閱讀教學時,往往只注重糾正兒童的讀音,而忽略閱讀技巧和方法的講解,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將導致兒童閱讀進度停滯不前,無法達到提高兒童閱讀質(zhì)量和效率的目的。
在進行兒童閱讀教學時,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取落后單一的教學方式,他們教導兒童重復地讀、寫和背誦課文,卻不引導他們?nèi)オ毩⑺伎?,不啟發(fā)他們?nèi)ンw會字里行間所蘊藏的情感,在此種枯燥沉悶的課堂氛圍中,教師無法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兒童難免覺得無聊乏味。另外,由于兒童都具有愛玩的天性,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當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他們往往耐不住性子去學習和理解課文,轉(zhuǎn)而在課堂上開小差、交頭接耳或竊竊私語,此時教師疲于維持課堂秩序,更無法耐心講解課文內(nèi)容,如此一來便無法保證兒童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
教學重點不突出是兒童閱讀教學過程中極為常見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教師安排課程內(nèi)容比重不合理。在教導兒童進行閱讀時,教師通常根據(jù)教材來安排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點不突出,有時為了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而耗費較多時間,導致課堂時間都用在答疑解惑上,最終不得不加快教學進度以完成教學任務。閱讀教學進度過快,教師未留給兒童品味閱讀樂趣、感悟作者情感的時間,兒童的理解能力有限跟不上教師的步伐,因此閱讀教學課堂反饋不好,不利于提高兒童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久而久之,兒童在閱讀時易養(yǎng)成囫圇吞棗的習慣,當遇到難題時容易產(chǎn)生逃避心理,甚至對閱讀這件事情心生厭惡,這將對兒童今后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消極影響。
對于兒童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是沒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往往沒有堅持閱讀的動力,更沒有參與課堂的熱情,在此種情況下,閱讀課堂將變得沉悶枯燥,不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兒童正處于愛玩、活潑好動、對世界好奇心強的年齡階段,他們的思維跳躍,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不同于成年人,兒童對世界的認知都來自他們平常所接觸到的生活圖像、歌曲以及動態(tài)場景,而教材對于兒童來說只是枯燥的一堆文字,無法勾起他們的閱讀欲望。因此,教師在進行兒童閱讀教學時,應當結(jié)合兒童的性格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將教材中的文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成一個饒有趣味的情境,或者播放相關的視頻畫面,讓兒童仿佛身臨其境,從而激發(fā)兒童的閱讀熱情,達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一成語故事時,教師可帶領兒童想象霧氣霏霏的江面、二十只草船并排出行的震撼場面以及萬箭齊發(fā)的場面,然后播放《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視頻,讓兒童更為直觀地看到諸葛亮手握羽扇、胸有成竹的氣魄和借箭成功后小肚雞腸的周瑜難以置信的模樣,以及曹操得知上當后氣急敗壞的模樣,結(jié)合文本中的語言和細致入微的神態(tài)描寫,兒童更易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也會對故事后續(xù)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借此機會引導兒童去閱讀相關書籍,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本身是升華心靈、塑造精神世界的過程,若是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仍不能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仍不能知曉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情感,那這樣的閱讀將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在進行兒童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傳授給兒童以恰當?shù)拈喿x方法,教導他們?nèi)ンw會人物感受,享受與書中人物進行情感交流這一過程。由于兒童的詞匯量有限,閱讀時經(jīng)常遇到生詞難句,因此教師應據(jù)此傳授給兒童正確的閱讀方法,即標記批注法和筆記記錄法。例如,在閱讀安徒生童話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文中不乏生詞,兒童在閱讀時就可以把生詞和難以理解的句子做批注并記錄下來,隨后嘗試自行查閱詞典來解決問題,若自己不能解決問題則可帶著筆記去請教同學和教師。待問題解決后,兒童可仔細品讀文章,并嘗試寫讀后感或者續(xù)寫故事,想象自己身著單衣赤足走在雪地上會有何種感受,聯(lián)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遭受寒冷是什么樣子,從而去體會文中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痛苦,進而用自己的筆為其描繪一個溫暖的世界。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兒童不僅能養(yǎng)成閱讀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提高書寫能力,還能在請教他人時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此外,經(jīng)過二次交流后,兒童也能加深自己對于故事的印象和理解,真正做到提高閱讀質(zhì)量。
文字相較于音頻、視頻來說,其往往能承載更為深刻的情感,作者的寥寥幾字,可能蘊含著多種含義。閱讀的過程,應當是與文章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在兒童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兒童去仔細體會人物情緒、品味人物情感,并且結(jié)合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體現(xiàn)出閱讀的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季羨林先生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時,教師向兒童講述寫作背景,即季羨林先生遠渡重洋去國外求學,在異國他鄉(xiāng)懷念母親和祖國母親,此文既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也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由于兒童年紀尚小,并未離開過父母和祖國身邊,可能難以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布置課堂作業(yè),要求兒童結(jié)合生活實際去寫一篇文章,題目為《我的母親》或《我的祖國母親》,并要求他們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如此一來,兒童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母親的愛,同時將自己對于母親的情感表達出來,真正地與母親進行情感交流,從而更好地去理解《懷念母親》這篇文章的含義和內(nèi)涵。同時,兒童也能通過日常生活觀察體會父母的情緒,知曉父母的辛苦,從而獲得一次情感頓悟,在思想上實現(xiàn)成長。在尋求情感共鳴的這一過程中,教師既幫助兒童去感悟親人間的深厚情感,也教會兒童感恩母親和熱愛祖國這些淺顯的道理,這不論是對于兒童理解文章內(nèi)涵,還是提升兒童的人格品質(zhì)都具有重要意義。
環(huán)境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好的閱讀環(huán)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讓他們產(chǎn)生內(nèi)在驅(qū)動力,從而主動去閱讀書籍。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為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而做出改變。學校應當營造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氛圍,如在學校各處設置黑板報,并定期安排專人書寫名言警句;建造圖書室并開放借閱渠道;為兒童構(gòu)建一個交換書籍的平臺,在教室設置閱讀角,這樣兒童隨時都能拿到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其求知欲望也將變得更為強烈。教師應當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意識,經(jīng)常為兒童推薦閱讀書目并鼓勵他們主動去閱讀課外讀物,然后定期開展班級閱讀交流會,為兒童提供一個與他人分享閱讀感悟的交流平臺。同時,教師要歡迎兒童來請教閱讀相關的問題,為其答疑解惑,幫助兒童更好地去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另外,家庭也是兒童學習的重要場所,兒童的父母也應當盡力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多讀書多看報,同孩子共讀一本書,共同領略書中的世界,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誼。在這種人人閱讀的環(huán)境下,兒童更能放松心情,靜下心去閱讀一本書,認真品味書中的人生百態(tài)、喜怒哀樂,與此同時閱讀量的增加,亦能幫助兒童豐盈其精神世界,真正體現(xiàn)閱讀的價值。
閱讀是一項重要的學習技能,也是兒童升華心靈、塑造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升兒童的閱讀素養(yǎng)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實際兒童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此激發(fā)兒童的閱讀欲望,同時傳授給兒童正確的閱讀方法,增加閱讀量,將閱讀延伸到生活中去,讓他們?nèi)ンw會各種人物的情感,并轉(zhuǎn)化為自身感悟,從而實現(xiàn)兒童閱讀素養(yǎng)的大幅提升,為兒童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