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莉
(重慶市開州中學 重慶 405400)
在當前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能夠自主學習的學習者,才能夠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態(tài)勢。首先,課堂教學帶給學生的支持已經發(fā)生了改變,由傳統(tǒng)的“量化”轉變?yōu)楫斍暗摹百|化”,學生需要以課堂為原點,積極地生成自主學習能力。再有,我們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新時代人群的必備技能,學生需要擁有信息素養(yǎng),這種能力的養(yǎng)成源于學生一次次參與自主學習。此外,依據(jù)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人優(yōu)勢,課堂作為一個群體活動空間,既能為學生提供個人展示平臺、歸屬感、認同感,在某些方面也會限制學生的個人效能。因此,學生需要借助自主學習能力的生成來縮小這種群體之間的差距。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們的學習資源、知識背景都是最為豐富的,小小的課本所包含的內容也顯現(xiàn)出不足,我們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擁有“涉獵”的意識和能力。
高中學生需要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能生成更多的感悟,獲得更多的體驗,這樣學生才能擁有學習的興趣。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首先,可以在實踐訓練中漸漸生成。在現(xiàn)當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可以忽視,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更愉快地學習,學生受到尊重,對學習歷史就會有積極的動力,飽滿的情緒。學生擁有了學習興趣后,才會結合教師給予的空白,利用課前、課后積極地自主學習,才能在課上和教師積極地呼應。另外,教師可以在教授學生新知識時讓學生自由討論。這樣的方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自然而然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教師還可以在課下引導學習自學,自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以自己查閱資料,學習其他資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更加喜歡與人探討歷史知識。高中學生希望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發(fā)言權,而這種發(fā)言權的生成源于學生積極的準備[1]。
在讓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時,學生并不喜歡悶頭苦干,他們希望能夠時不時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們希望時不時地和他人呼應。因此,要想讓學生持續(xù)參與自主學習活動,我們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參與個人學習成果展示的機會,而引領學生參與話題討論就是最佳的方法之一?;诖?,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可以適當?shù)刈寣W生自由討論,要注重讓歷史和現(xiàn)實結合。歷史本身是充滿距離感的,教師可以把現(xiàn)實中和歷史相聯(lián)系的時事政治引入課堂,減少距離感,使學生感覺到更真實的場景,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學馬關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時,教師可以讓同學百度搜索“一國兩制”;學到一屆三中全會等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查閱各種資料,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五中全會、十八屆六中全會等內容,還可以了解十三屆四中全會的完成情況等。這種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的方式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對課堂外拓展的成功體驗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不管是基于先學后教目標,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都需要將課堂學習時間與課外學習時間進行整合。尤其是在我們認識到課堂教學的局限之后,我們還需要在這一方面做出改變。此外,在2020年初的停課不停學活動中,我們也對此有了極深的感悟,我們需要應用課外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生成“長效”的學習能力與“實效”的學習效應。如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預習后在課前講述此歷史課所包含的歷史情節(jié),所帶來的意義,給未來造成的影響。還可以讓學生查閱各種資料,關于此段期間著名人物發(fā)生的事,或者其生平,讓學生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給大家,這種方式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等方式,利用多媒體、錄像機、投影儀等高科技與課堂無縫結合,創(chuàng)設良好的歷史情景,讓同學感受到歷史的嚴肅和厚重。要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多多開展課外活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性思維能力和拓展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該給每個學生組織演講的機會,通過促進學生主動在課下查閱相關的歷史知識,拓展學生的歷史課外知識,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2]。
綜上所述,在落實學校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調整教育的側重點,從“量化”的教育空間逐漸轉變?yōu)椤百|化”的學習空間。在這一過程中,使高中學生生成自主學習能力,會使學生擁有會學的基礎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