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同安第一中學 洪志榮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意義重大。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要培養(yǎng)能力,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教學之前先育人,立德樹人是中學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中心環(huán)節(jié),每個學科都要育人為先。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每位物理教師都要把立德樹人教育貫穿在物理教學活動全過程,這也是物理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就是要將德育內容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頭腦中。
一是提高自身思想品德和學科素養(yǎng)。育人不僅要言傳身教,更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德高為師,學高為范?!苯處熉殬I(yè)對教師提出嚴格的思想品德和職業(yè)道德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增強育人能力。教師的學識、人格、品質,除了會直接影響教學成績,還會對學生思想、人格形成產(chǎn)生影響。物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講話精神,提高政治品德與學科素養(yǎng),以言行立德樹人。
二是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物理教師的責任,不僅要教會學生物理知識,掌握物理方法,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把教材內容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用正確思想、觀念、方法研究教材,將傳授物理知識與立德樹人合二為一,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它轉化為課堂教育實踐。比如,物理課本中很多插圖和習題提到我國現(xiàn)代科技發(fā)明、重大成就,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閱讀材料經(jīng)常提到中外物理學家名字;課本上還有很多物理著作,這些都可以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物理名人名言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的上進心,使學生形成科學世界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課堂教學中滲透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堂教學是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進行德育的全過程,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等教學活動。中學物理教學是根據(jù)教育方針、目標和任務制定的,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遵守科學性、教育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注重科學探究,重視觀察和實驗,為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供條件和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德育可接受性,實現(xiàn)德育目標控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滲透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結合學生實際和課程標準要求,科學把握和處理教學內容。比如物理課程標準教學建議部分,用較大篇幅對科學探究實施詳細說明,教學中可以選擇與課本內容相適應的物理趣聞或者科學成就、技術發(fā)展情況進行介紹;針對目前石油緊張局勢,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尋找新能源,了解各種新能源給人類帶來的便利,讓學生樹立珍惜能源環(huán)境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實事求是態(tài)度,對初中生今后人生道路至關重要。
四是課外采用多種方式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閱讀物理科學家故事、物理小知識讀本等書籍。如:我國“神舟1-6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及其重大意義;“曹沖稱象”表明三國時代人們已懂得怎么利用浮力進行勞動生產(chǎn);戰(zhàn)國時代后期墨家著作《墨經(jīng)》,描述認識論、邏輯和自然科學問題,記載了關于小孔成像和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的觀察研究,在全世界遙遙領先;了解鄧稼先、高琨、王淦金等物理學家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愛國主義精神。物理學家是學生學習的典范,這些事例教育學生自豪、自信,堅定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人生目標。進行物理學科競賽;舉辦物理知識專題講座;布置學生制作物理宣傳小報;組織物理課外興趣小組;制作物理教具繪制物理掛圖等形式,也是進行德育的好陣地;錄像、幻燈等能增強德育趣味性、可接受性。物理實驗的操作,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都能啟發(fā)學生情感,體驗探究科學奧秘的喜悅,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了解物理學史,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能增長見識,加深對物理學的理解,從中得到教益,會更自覺、更深刻地將物理知識與辯證唯物主義結合起來,開闊眼界。
一是自然而非刻意。德育要考慮到學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能夠接受、樂意接受。因此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時,教材內容思想性必須通過具體教學過程體現(xiàn)出來,更不能出現(xiàn)政治口號錯誤傾向。所滲透的德育內容必須是課程內容的內在東西,不能脫離知識單純地進行思想教育,生硬聯(lián)系,硬性灌輸,把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引向歧途。根據(jù)學生實際和課堂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要求,德育要滲透什么內容,滲透到什么程度,要有適當限度,課堂資源的生成是自然地激發(fā)生成的,要恰到好處。不能占用太多時間,以免引起學生反感和逆反心理。
二是生動而且有趣。用生動小故事創(chuàng)設學習物理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氛圍,思想性寓于知識之中,使物理課堂活潑有趣,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例如:“機械運動”一課,可以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做引入: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000米高空抓到一顆德國子彈,這名法國飛行員怎么會有這么大本領呢?接著導入新課:“什么情況下我們也能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好奇心,一方面提出啟發(fā)性問題,突出本節(jié)課重點和難點:機械運動和參照物,又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是基礎而非高大。一堂好的物理課,肯定也是一堂智育和德育有機統(tǒng)一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課。例如,教學“反沖運動及其應用”一節(jié),可以做如下教學設計:1.用實驗激發(fā)學生直接興趣:展示反擊式水輪機模型,演示水流反沖作用;2.講小故事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我國宋代、明火箭情況;3.介紹我國科技發(fā)展進步偉大歷程,激勵學生學習動力:介紹噴氣式飛機和現(xiàn)代火箭,介紹我國火箭技術發(fā)展。使學生知道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的領先地位,激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去。師生雙方都感到滿意和受到教育是德育實效的體現(xiàn),不用課堂上講一些高大上的大道理。
四是易學而非晦澀。滲透德育物理課,還應該是學生容易懂、愿意上的課。個別教師物理課堂滲透德育流于形式,被學生貼上“枯燥”“晦澀”等標簽,情境創(chuàng)設偏離教學內容,牽強附會,有些甚至“離題”太遠,不切實際。課堂育人情境創(chuàng)設應有度,尊重學生知識背景和認知結構。例如,初中物理課本序言有三個問題:“物理有趣嗎?物理有用嗎?學習物理要注意什么?”針對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圍繞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在第一堂課中,設置一個物理小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介紹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介紹物理學家故事,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讓學生一開始接觸物理,就知道物理知識很有趣、很有用,學習物理要注意觀察和實驗,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只要在教學中做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就一定能使學生對物理產(chǎn)生良好影響,使立德樹人入腦、入耳、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