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班級文化是在班主任引導下師生共筑的文化形態(tài)。良好的班級文化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影響,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要得到教師的更多重視。
班級既是一個教育組織,也是一個文化組織。班級文化作為班級價值觀、行為思維及班級精神的綜合體,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為了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教師應該明確班級文化的價值,通過各類活動抓好文化建設,使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
一是改善育人環(huán)境,厚植文化土壤。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環(huán)境建設,而環(huán)境建設以教室環(huán)境為支撐。因此,為了培植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就要優(yōu)先改善教室環(huán)境。在班級內部的裝飾環(huán)境上,教師應通過課內課后與學生加強溝通,為改變班級裝飾、改善班級氛圍獻計獻策,不僅使他們充分參與到教室環(huán)境的改善中,還可以增進師生、生生的交流相處,有助于提升集體意識。在班級內部環(huán)境建設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如可以讓學生思考和投票適合的班級口號,并將此加在宣傳欄上;還可以在宣傳欄上設置一些名人名言警句、書法繪畫,對學生形成正面的影響。
二是改善班級制度,激發(fā)學生潛力。班級制度絕非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班級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資源,其能夠督促、推動班級文化建設的落地與持久。因此,教師有必要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制度,涵蓋紀律、衛(wèi)生、學習等各個方面,加入一定的賞罰舉措,使班級制度有效執(zhí)行下去。很多時候,一條班規(guī)的設立初衷是好的,但是應對具體的班級現(xiàn)實情況時可能存在不合理、不必要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商,對此進行及時調整與改正,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和監(jiān)督。此外,班級制度持久力量的發(fā)揮需要教師、班干部的長期引導和監(jiān)督,教師可以安排相應的班干部對學生的紀律、勞動等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記錄,從而提升制度對學生的約束力,也為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提供有利的制度條件,助推學生更好地融入班集體,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開展多元活動,營造動態(tài)文化。在班級文化的種種元素中,班級活動是最活躍、也最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的載體,不僅能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了解,還有助于增強班集體凝聚力,對班級穩(wěn)定發(fā)展和良好班風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體育、藝術、思政等各種活動,既讓學生充分釋放自身的個性,也使其有效增強團結精神和集體意識。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情況開展羽毛球比賽,讓全班學生參與進來,在比賽中全力以赴,使其身心得到充分鍛煉,個性得到充分張揚,也將增進學生的團結精神。
總之,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凝聚班集體、釋放學生潛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作為引導者,必須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式方法,真正讓班級成為學生心靈的家園。
(責 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