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張淑珍
傳承經歷
武術文化是民族的,得到是我的榮幸,傳承是我的責任。練武,學的是技術,體驗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峨眉拳的特點是一招制敵,后發(fā)先制、以弱先制、以巧取人,展示了這種女子拳術所包含的修身養(yǎng)性防身健體的文化內涵。這是峨眉拳傳承人韓靜波多年來習武感悟到的精髓。
1964年8月的一天,別人家或許沒有特殊的意義,而對于河南省虞城縣劉店鄉(xiāng)韓莊村的一個武術世家來說,卻意義非凡。盡管家境困難,全家依然喜氣洋洋,韓家喜添麟兒,韓靜波出生了。他自幼喜愛武術,也學習了一些本地流行的拳種,但他漸漸發(fā)現,一些拳術技擊性不強,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尋求一種更加科學的拳術成為韓靜波最大的愿望。
天遂人愿,1987年在《武林》雜志看到峨眉拳的招生簡章,韓靜波被峨眉拳這個神秘拳種所吸引,便踏上峨眉拳教學地開封,拜峨眉拳大師孟憲超為師。由于韓靜波初來乍到,師父便讓小弟子們習武展示給他看。韓靜波不僅對小師兄不看好,更是對這種軟綿無力的拳法產生懷疑,便對峨眉拳有了另一番認知和失望。此時的他的目光和心思被師父孟憲超看出,師父一一講解峨眉拳的來歷和功法,韓靜波便留下來跟師父學習峨眉拳。兩個月的學習課程結束后,韓靜波覺得沒有領悟精髓,功夫還得修煉,便想盡一切辦法找到師父家,便跟隨師父到家學習。師父在工廠上班時,就選擇在工廠倉庫練習。韓靜波在師父的指點下,經過潛心修煉,對峨眉拳有了更深的領悟,也練就了一身峨眉好功夫。
有責任,有擔當的韓靜波也到了成家立業(yè)的年齡,又考慮到還有年邁的父母要照顧,決定回到家鄉(xiāng)虞城。這樣邊照顧家,邊教峨眉拳,也能實現他對峨眉拳的傳承。成家后的韓靜波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為了生計,當時趁著全國上下掀起打工浪潮,他背上行囊南下踏上打工之路,先在義烏同門師兄的武館當了半年的教練,然后到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上海打工。之后又在珠海打了兩年工,在散打搏擊俱樂部當教練。1998年到汕頭待過一年,2000年再次返義烏,這次時間比第一次久些,3年的光景。浙江、深圳、北京都有他當教練的足跡,邊打工邊教峨眉拳。
為了賺錢養(yǎng)家糊口,就這樣奔波在很多城市之間,既要賺錢,又不能忘了師父的教誨,你是我第一個送出去的弟子,一定要向外傳播峨眉拳,可以教保鏢但不可以當保鏢。師父的教導銘記在心,當別離師父時理解不了師父的教導和叮囑,自己做了師父后才真正領悟到在武術界不以收錢為目的,只要有武術愛好者愿意學習,就要教,目的就是為了傳承中國功夫峨眉拳。
2008年再次回到家鄉(xiāng)虞城,為了孩子們能學會功夫防身,開展了武術進校園的活動,在中小學推廣峨眉拳。韓靜波也多次被傳統(tǒng)武術聯盟主席邀請他到峨眉山去教學傳承峨眉拳。在生活和武術傳承中奔波,年近花甲的韓靜波為了把峨眉拳發(fā)揚光大,得以傳承,他選擇在家鄉(xiāng)虞城成立了“虞城武術協會”并擔任會長。
峨眉功夫
寫到這兒,只是對韓靜波的人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峨眉拳到底是一種什么中國功夫,懷著好奇之心,讓韓靜波老師在陽臺上表演一番。
翹著蘭花指,目不轉睛地圍著敵對方邁著輕盈的小碎步,如風擺楊柳,如玉女挪蓮,一個健步如猛虎撲食。他說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這就是峨眉拳。
峨眉拳是我國三大武術拳種之一,是一種典型的女子拳術。關于峨眉拳的起源,拳志中記載:祖師原為一道姑,后入佛門,是為道門修煉,佛門正果。是時,師善擊技,喜研各家拳法……積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習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譽,稱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諧其音,始稱峨眉,此拳名之始末也。峨眉拳具有鮮明的女子特色,創(chuàng)立峨眉拳就是因為“男子自是力強,莫與力敵;女子自是質弱,當以法取”。練習峨眉拳的體態(tài)、身法都是女子的身法和體態(tài)?!耙娭坪脣D,奪之似懼虎,心如處子,神淡淡而對敵”,“手如三春楊柳,步如風擺荷葉,玉女挪蓮,形飄飄而迷離”。峨眉拳的招式名稱比如:裙里腿、倒拖裙、玉女問路、觀音轉蓮等都具有女子特色。峨眉拳的拳術理念和拳法特點與其他拳種截然不同,拳志中講:“是時,師善技擊,善研各家拳法,慮各家拳法繁雜,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徑,創(chuàng)不接手之拳法,獨樹一幟?!比缓笥衷趦燃胰缎慕馄分袛⑹觯骸敖邮种?,以萬對萬。不接手之拳,以一對萬;接手之拳,以防開打到為最,不接手之拳,以讓開打到為法?!辈唤邮执蚍◤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位置移動,制敵于半式之中,在一臂之長一腳之距的有效攻擊范圍,讓開被攻擊的位置,使對方的招數落空,同時打敵來的位置。峨眉拳具有獨特的門規(guī)。拳志中講:“師本與世無爭,娛身可矣,御侮可矣,奚傳姓名。是以立規(guī)有三,以戒弟子:一曰不言師;二曰不在人前演藝;三曰不尋人較技。”因峨眉拳創(chuàng)始者認為此拳為神靈點化,非人力之所為,不敢為師道而自稱弟子,從而形成了千載共一師的特殊門規(guī);同時為了做到出其不意,“不在人前演藝,不尋人較技”,從而達到“技而晦之,自可全身”的目的。
峨眉拳作為女子拳術,在眾多的武術門派中獨一無二,峨眉拳的拳術理念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技擊特征和科學研究價值。
武術成就
身懷絕技的韓靜波為了峨眉拳的發(fā)揚光大,足跡踏遍全國各地,他一邊打工,一邊傳授峨眉拳,共傳授弟子近千人。曾先后獲得內蒙古自治區(qū)“帥酒杯”成年男子組傳統(tǒng)拳第一名。榮獲香港第四屆國際武術節(jié)男子傳承拳第一名。2005年9月,應邀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ū)武術比賽,表演峨眉拳四路,獲男子中年傳統(tǒng)武術第一名;2006年2月,應邀參加第四屆香港國際武術節(jié),表演峨眉拳一路,獲男子傳統(tǒng)套路一等獎;2007年11月,應邀參加四川峨眉國際武術節(jié)峨眉功夫論壇,其論文《峨眉拳訓練中的要求》獲一等獎。并在《武林》《精武》《武魂》《中國功夫》等武術雜志上發(fā)表論文40余篇。作為一名農民武術家,他不僅對峨眉拳進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對中國武術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中國武術將何去何從等宏觀方面給予高度關注,撰寫了《武術發(fā)展趨勢芻議》在《中華武術(研究)》發(fā)表,提出了武術的技擊性、表演性和健身性的特征屬性和發(fā)展定位。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個農民子弟為了不讓峨眉拳在自己手中失傳,靠著對武術的癡迷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發(fā)揚傳承峨眉拳修煉40余載癡心不改,如今的韓靜波依然初心不改,把發(fā)揚光大峨眉拳繼續(xù)作為今后人生奮斗的目標,并將繼續(xù)付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