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孟,華 峰,陳維增
眼球是裸露的器官,極易受到細菌的侵襲而致感染[1],眼部感染是眼科中常見疾病,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導致眼組織不同程度損傷,并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致盲[2]。而結膜炎、淚囊炎是小兒眼部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尤其新生兒淚囊炎,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有調查報道,35%新生兒在出生后2~4d有不同程度的眼部感染癥狀[3]。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新生兒眼部致病菌種類及其耐藥性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對我院近5a眼部感染新生兒患者的病原菌進行鑒定、常用抗菌藥物進行敏感試驗、流行病特征匯總分析,為眼科醫(yī)生診治相關感染提供參考。
1.1對象選取2014-01/2018-12我院眼科門診初次就診,以突然起病、單眼或雙眼紅腫、有大量膿性分泌物、眼被膿痂粘合、結膜充血水腫為主要癥狀,且未使用過抗菌眼液的28d以下患兒共294例,其中淚囊炎167例,結膜炎107例,眼瞼炎20例。其中男195例,女99例,年齡3~27天齡。均經(jīng)產(chǎn)道自然分娩。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病例納入標準:(1)年齡28d以下有感染癥狀的新生兒;(2)未使用過抗菌眼液。排除標準:(1)眼部分泌物采集困難者;(2)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參與本研究的患兒家屬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無菌棉拭子取新生兒眼結膜囊、淚小點處分泌物,對眼部分泌物進行涂片做革蘭染色,并且對分泌物作血平板和淋球菌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所有陽性菌株采用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進行鑒定到種。患者相關流行病學信息通過醫(yī)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獲取。
表1 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敏感情況 株(%)
1.2.2主要儀器及試劑法國梅里埃生物MALDI-TOF MS質譜儀及配套試劑,5%羊血瓊脂平板、淋球菌培養(yǎng)基均購自廣州迪景。各種藥敏紙片購自英國Oxoid公司。以上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1.2.3藥敏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測定。按照2017年版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 M100-S26)文件標準判定藥敏試驗結果。
1.2.4質控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和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均購于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流行病學情況眼部分泌物標本294份中檢出病原菌108株,其中感染患兒以男孩為主,占63.0%(68/108),男女比例約為2∶1?;純耗挲g以3~7天齡為主,占37.0%(40/108),小于3天齡占20.4%(22/108),8~14天齡占25.9%(28/108),15~28天齡占16.7%(18/1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222,P=0.0.0167)。產(chǎn)婦主要為外地流動人員占66.7%(72/108),非外地流動人員占33.3%(36/1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000,P<0.01)。社區(qū)醫(yī)院分娩患者為主,占72.2%(78/108),縣級以上醫(yī)院分娩患者占27.8%(30/1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667,P<0.01)。88.0%(95/108)產(chǎn)婦未做正規(guī)產(chǎn)檢,12.0%(13/108)的產(chǎn)婦正規(guī)產(chǎn)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4.519,P<0.01)?;純翰》N以淚囊炎為主,占57.4%(62/108),結膜炎為33.3%(36/108),眼瞼炎較少,占9.3%(10/108)。以社區(qū)感染為主,占63.0%(68/108),院內感染占37.0%(40/108)。
2.2病原菌分布情況眼部分泌物標本294份中病原菌檢出率為36.7%(108/294)。主要菌群包括表皮葡萄球菌48株(44.4%),金黃色葡萄球菌16株(14.8%),大腸埃希菌24株(22.2%),淋病奈瑟菌12株(11.1%),類白喉棒狀桿菌5株(4.6%),腸球菌屬2株(1.9%),鏈球菌屬1株(0.9%)。108株病原菌中,以革蘭陽性球菌(G+)為主,占62.0%(67/108),其次是革蘭陰性菌(G-),占22.2%(24/108)。G+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為主,G-桿菌感染以大腸埃希菌為主。
2.3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新生兒眼部感染主要病原菌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具有高度敏感性,對潔霉素和慶大霉素活性較差。對喹諾酮類抗生素活性較好,見表1。
由于新生兒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薄弱,極易受到各種病菌的侵襲,再加上其他因素,就極易導致新生兒眼部發(fā)生各種感染情況,如新生兒眼炎、眼瞼紅腫等,嚴重感染者甚至出現(xiàn)失明,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4]。本試驗調查顯示患兒年齡以3~7d、淚囊炎癥狀及社區(qū)感染為主,可能與產(chǎn)婦多為外地流動人員,產(chǎn)檢意識差,在分娩過程中垂直傳播感染有關,所以醫(yī)務人員要做好宣傳工作。大多感染患兒是在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醫(yī)院分娩,因此,要改善基層醫(yī)院設施,加強醫(yī)務人員的無菌觀念,正規(guī)操作,嚴格消毒,并注意產(chǎn)前孕期保健,動員孕婦到醫(yī)院分娩,以確保新生兒健康。
本試驗顯示引起新生兒眼部感染的細菌占首位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占44.4%,這與其他眼科??漆t(yī)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相符[5-7]。表皮葡萄球菌為眼部條件致病菌[8-9],又因其與正常結膜囊分離細菌一致,提示引起眼部感染的致病菌可能來自結膜囊正常寄生菌[10],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極易被表皮葡萄球菌等機會致病菌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已成為細菌性眼內炎、細菌性角膜炎、結膜炎等眼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臨床應引起重視。陰性桿菌主要是大腸埃希菌占22.2%,高于曾麗明等[11]報道的14.78%。值得重視的是有12株淋病奈瑟菌,占有重要比例,經(jīng)證實患兒母親均患有淋球菌性陰道炎病史,患兒經(jīng)產(chǎn)道分娩時感染,該菌起病急,發(fā)展快,短期內可引起角膜潰瘍、穿孔、壞死導致失明。因此,要做好預防新生兒淋球菌性眼炎,如產(chǎn)婦患淋球菌陰道炎,立即醫(yī)治,以免分娩時傳染給新生兒??傊?,本試驗顯示新生兒眼部感染菌種種類多,感染復雜,這給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隨著細菌耐藥的發(fā)展,對臨床分離常見病原菌應該至少每2~3a定期測定一次常用抗菌藥物的敏感性,為臨床常規(guī)用藥提供參考。受到醫(yī)院供藥品種的限制,喹諾酮類藥物和氨基糖苷類藥物是新生兒眼科局部常用的藥物,這兩大類藥物在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研究較多,效果顯著,但對眼部感染性疾病效果的研究尚不多見。試驗中主要革蘭陽性及陰性菌對環(huán)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高于85%,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12-14],可作為新生兒眼部感染局部用藥的首選抗菌藥物。慶大霉素由于具有耳毒性,臨床不推薦使用。紅霉素的敏感率最低,應謹慎經(jīng)驗用藥。
總之,對新生兒眼部感染實施早期預防和治療極為重要,這便需要對新生兒采取有效和細心的護理措施,有文獻指出,對新生兒采取眼部護理,可以有效減少新生兒發(fā)生眼部感染情況[15]。而女性在孕期的宮頸細菌感染又可于宮內或分娩過程中傳播給新生兒,引起新生兒結膜炎,因此,產(chǎn)科應加強相關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