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年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崖川小學,甘肅 蘭州 730203)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在教學方法上給予重視,緊密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學情分析,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而采用趣味化閱讀教學,能使得閱讀教學的過程更加活躍,學生的參與情況更好,使得整個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我們還要從低年級入手,發(fā)揮繪本在學生閱讀中的優(yōu)勢,并加強對它的應用,才能更好地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只有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為了增強閱讀的趣味性,教師首先就需要精選文本。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中給出了大量精美的篇章,所以我們可以指導學生以課本為主題的基礎上,為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注重群文閱讀的實施,選取一些課外文本與課內文本相結合的方式,使得學生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所以教會學生進行閱讀文本的選擇就十分重要。一般而言,主要是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特點來進行閱讀文本的選擇。在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文本時,應盡可能地具有語言生動、圖文并茂的特點,同時又要淺顯易懂,有豐富的情節(jié)和較強的感染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針對低年級學生而言,主要是加強閱讀繪本的推薦,而中高年級則是選取與課文相關的經(jīng)典文本,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積極向上的文本進行閱讀。因此,通過課外閱讀文本的選擇,讓學生有文本可以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積累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才能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同樣需要注重生本理念的實施,尤其是要關心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和感受,才能更好地達到激趣的目的。首先,倡導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在心靈上進行交流,首先就要身臨其境地深入文本。其次,倡導學生對話文本。也就是引導學生在用心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體會文本的核心思想,感悟文本的寫作魅力和特色。再次,倡導學生感悟文本。走進文本、對話文本,完成的是比較淺層次的閱讀,最終還需要再深入閱讀,也就是感悟文本。讀了一篇文章后,學生有什么感悟,受到什么啟迪,得到哪些收獲,這些都是閱讀體驗。學生只有獲得了良好的閱讀體驗之后,才能將學生的閱讀動力激發(fā)起來,從而在閱讀動力的支持下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為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奠定基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以我們需要緊密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切實加強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就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更加注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這就需要以興趣的導向下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致力于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不能為了閱讀而閱讀,而是需要教師在閱讀前就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閱讀教學的實施。例如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之前,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題目來思考,為什么作者說“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各自的深刻含義可能是什么。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揮小組的集體力量,這樣就能讓學生帶著疑問和興趣迫切想要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而找到答案。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注重情境設置,通過良好的教學情境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其次,可以采取開展閱讀比賽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互動。最后,注重多種閱讀模式的結合。也就是采取課內外相結合、線上線下閱讀相結合、群文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相結合等方式,還結合學生的實際強化學生閱讀技能的考核和多元化的評價,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有效拓展。
由于閱讀興趣的養(yǎng)成需要從低年級開始注重,所以需要從低年級就要重視閱讀教學的實施,這樣才能彰顯閱讀教學的意義。采取繪本閱讀的方式,能更好地契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不僅能降低閱讀難度,而且還能激發(fā)閱讀興趣。所以教師需要從傳統(tǒng)的閱讀向“悅讀”轉變,讓學生愉悅地參與閱讀。比如針對低年級的特點,教師可以開展“讀好人生第一本書”的閱讀活動,并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確保所選的繪本不僅有栩栩如生的圖畫,鮮艷活潑的色彩,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而且往往是小故事蘊含大道理的閱讀繪本。并教會學生如何利用繪本進行閱讀。比如常見的繪本有《一閃一閃小星星》《我爸爸》《我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做內心強大的自己》《隱藏的世界系列套裝》《一個大空洞》等,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提升其閱讀興趣。
繪本讀物生動形象、活潑有趣,低年級學生對其很感興趣。例如在閱讀寓言故事時,低年級學生通過看繪本,就可以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學所見所聞所感聯(lián)系起來,并在繪本故事的引導下,發(fā)揮學生的留白想象,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幫助主人公完成某些心愿,學生既能完成對繪本的閱讀,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在繪本閱讀中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技能的強化。
閱讀和寫作是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所以在這兩大能力培養(yǎng)中,需要做到齊頭并進、讀寫結合,這樣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閱讀深度的挖掘和拓展。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借助繪本,積累閱讀知識和閱讀經(jīng)驗,還可以為低年級學生寫話等積累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欲望。根據(jù)繪本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的實際,為了增強繪本閱讀的針對性、實效性,教師應該將多種類型的繪本應用到低年級閱讀中,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對于無字繪本,由于這是屬于純圖畫類繪本,直觀形象、生動有趣、色彩鮮艷的圖畫,可以直接對低年級感官系統(tǒng)產(chǎn)生刺激,從而讓圖畫在學生的腦海中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在低年級學生對圖畫繪本閱讀時,應該讓其與生活中的實物、場景及經(jīng)驗結合起來,以此幫助學生理解繪本內容。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看著繪本展開想象,讓學生結合前后圖畫場景,說一說可能發(fā)生的故事,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繪本閱讀中,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可以為低年級寫話等創(chuàng)造性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素材,從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
在學生語文閱讀訓練過程中,良好的閱讀指導有助于學生對閱讀技巧的掌握,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揮。所以在課內閱讀過程中,需要引領學生學會個性化地閱讀,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和中心思想。比如,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核心人物,通過閱讀加強對核心人物的理解,掌握其特點和興趣愛好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材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的實施,不僅選入教材的課文較為經(jīng)典,而且很多課本中的人物,大都是采取正面人物語言和外表來刻畫,有的通過具體事物,有的采用側面的方式來襯托人物的性格,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人物自身所具備的品質和精神所在。因此,除了課內閱讀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閱讀興趣,科學地進行課外讀物的選取,這樣就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比如在教學《司馬光》一文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相關的故事和閱讀材料,給學生推薦王冕、孔融、曹沖等的童年趣事,讓學生在閱讀中激發(fā)興趣的同時,還能強化學生對人物刻畫的了解,掌握刻畫人物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對于學生閱讀知識的積累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學會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為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閱讀興趣,自主選擇課外讀物,教師則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通過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完一篇課文之后,可以給學生推薦與學生年齡相符的課外讀物,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課外閱讀具有針對性。比如在教學《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之后,可以讓學生閱讀畫餅充饑、亡羊補牢、掩耳盜鈴等寓言故事,讓學生的閱讀更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生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新課改理念,在閱讀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閱讀技能的掌握,才能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