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挺
(廣東省陽春市云凌小學,廣東 陽春 529600)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會習慣性地應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來說,并不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所以,在統(tǒng)編新課標教學環(huán)境中,我國推出了生本理念這一新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角度上重新創(chuàng)設教學平臺,帶給學生新鮮的學習體驗,打造高效課堂。
在當前的社會中,網絡已經逐漸深入到大眾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成為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很多小學生在出生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接受著信息化環(huán)境的熏陶以及渲染,所以很多學生對于傳統(tǒng)理念下的語文學習并不會產生興趣?;诖耍處熆梢宰裱纠砟睿{整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位置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可以先結合文章內容提出幾個問題。比如:“周總理的理想是什么?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周總理都做了哪些努力?”然后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增強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以及針對性,消除學生的閱讀盲目感。在學生能夠正確回答這些問題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那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什么樣的理想呢?你覺得自己應該怎么做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呢?”在教師的這種啟迪下,很多學生都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想要當一名演說家,有的學生想要做一名醫(yī)生,而有的學生想要做一名演員。針對學生的理想,教師絕對不能嗤之以鼻。因為這可能是小學生心里最最真實的愿望,教師不在乎,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們的內心,也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所以,即便孩子們的理想可能會有一點超出現實,教師也不能站在自己的主觀意愿上予以否定,而是應該加以鼓勵加以表揚,以此活躍教學氛圍,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熱情。
生本理念中有一個核心性的教學原則就是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都來自于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以及生活經歷,加之天賦的不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的學生閱讀能力比較高,但有的學生寫作水平極強。所以在生本理念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個體,在能夠彌補學生缺陷的同時,也應該大力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以及特長。如此一來,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同時也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例如,在講解《頤和園》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優(yōu)勢進行了解,然后有針對性地將學生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比如閱讀組、寫作組、交際組。針對不同的小組,可以為其布置不同的任務。比如針對閱讀組,教師可以要求他們通順地閱讀文章內容,標出其中的生字生詞,然后在課堂上為其他同學朗讀文章。針對寫作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閱讀文章,總結文章中的重點內容,為同學介紹。針對交際組,教師可以要求其借助網絡調查一些與頤和園相關的信息,然后在課堂上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拓展大家的認知范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所需要負責的任務,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中,為大家提供服務,以此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歸屬感及責任感。
在小學階段,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行為習慣以及心理特點,在落實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這一理念夯實到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成長情況形成全面的了解,然后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創(chuàng)新。
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形成了較為基礎的學習意識,也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教師需要將側重點放在夯實學生基礎,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及聽說能力的角度上。在這一前提下,教師可以對多媒體設備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有效應用,將枯燥無味的文字知識以動態(tài)的視頻或者音頻的形式展現出來,對學生形成直接的感官刺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例如,在講解《詠柳》時,教師可以提前對詩歌內容形成了解,翻譯詩歌的具體信息,然后借助網絡設備下載一些符合詩歌描述的圖片。如碧綠的柳葉、垂下豎條柳枝的枝干、春風拂過的柳樹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詩歌內容以及圖片信息,對詩人所描述的場景進行想象。之后,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所構想的畫面,以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同時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打造真實的教學情景,對學生形成有效的吸引。以《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前鼓勵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搜集一些與小興安嶺相關的信息、圖片、介紹視頻,然后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一段介紹這些信息的演講稿。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大膽地為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所準備的資料,以此營造真實的教學情景,也能夠推動學生思維的有效成長。
在基于生本理念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注重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以及掌握程度,而不是一味地考查學生是否能夠背誦教材中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以及教學目標,增強教學的貼合性,進一步提高教學的綜合效率。所以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逐步地引導學生深入知識,以此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意識以及學習習慣,也不會讓學生產生過高的壓力以及抵觸性。例如,在講解《媽媽的賬單》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自主化地朗讀文章,感知文章的內容以及大概結構。之后,教師可以逐一地為學生講解本篇文章中的生字生詞,然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問題。如小彼得為什么要把自己所做過的家務以賬單的模式發(fā)給媽媽?小彼得在讀完了媽媽的賬單后,為什么會覺得羞愧萬分?你覺得小彼得在和媽媽擁抱之后,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將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引導學生自主地對文章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價值觀進行推理總結。最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所想所思,幫助學生歸納文章所蘊含的德育信息。該種教學模式能夠打破傳統(tǒng)師生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掌握文章。除此之外,教師也應注意貫徹教學結合的教學原則。一直以來,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都是我國教師習慣應用的教學手段。在這種教學手段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對于語文學習并不能夠產生興趣,甚至會存在抵觸心理。所以教師需要主動地對這一情況進行優(yōu)化,達到教學結合的標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真正地體會知識,進而獲取知識。
小學生是一個好勝心比較強的群體,無論是在學習、游戲還是在生活中,他們都想要獲得勝利,也想要得到教師家長的肯定。所以,教師需要對教學評價的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多多地給予學生鼓勵支持以及表揚,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教師也需要幫助學生做好正確的學習規(guī)劃,為學生指明一條正確的學習道路。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教師通常會以成績來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導致一部分學生會越來越害怕老師,也會越來越恐懼學習。所以在生本理念的環(huán)境中,教師需要調整這一觀念,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教學因素,以此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激發(fā)。當教師發(fā)現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進步情況時,也應該多多地予以學生表揚,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在乎以及肯定,進而能夠更加主動地投身于學習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
在基于生本理念的前提下,教師可以作為教學的輔助者,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知識的核心,開展深度學習,借此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對于知識的掌握深度。例如,在講解《巨人的花園》這篇文章時,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文章,找出文章中對于巨人前后性格以及想法變化的描述。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和自己的同桌或者前后同學探討“巨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巨人最喜歡的那個小孩子代表了什么”,鼓勵學生自主地表達,自主地拓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句話:與人玫瑰,手有余香。然后鼓勵學生結合文章分析這句話代表了什么樣的意思,有什么樣的內涵,加深學生的學習深度,深化課堂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基于生本理念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位置,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對于學生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以及設定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打造高效課堂,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形成。在構建新的教學體系時,教師也應該保持強大的耐心,能夠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完善,借此不斷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