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國語大學 翟麗媛
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切換,而是基于異國的社會文化,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為達成這一目標,譯者需要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來實現(xiàn)傳遞信息。筆者在翻譯過程中,總結了新聞翻譯中常見的三個問題。
讀報先讀題。作為新聞之眼,如果標題不能奪人眼球,那便不能很好地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在翻譯中,有時候過于追求準確性,便會使得文章缺少美感。因此,如何準確簡潔地處理標題,是新聞翻譯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在翻譯日本網(wǎng)新聞標題的過程中,筆者做了以下總結。首先要分析句子中的邏輯關系,使其更符合漢語習慣,然后可以自由調(diào)整前后順序,簡括冗雜的修飾成分。
日語新聞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長難句,因其有多個修飾語和復雜的句法結構,一旦處理不好,會給讀者帶來閱讀困難。針對此問題,需明確中心語,提取句子主干,分析語法結構關系[1]。在此基礎上,采用分譯、順譯、補譯的方法,最后按照中文的閱讀習慣進行順序調(diào)整,稍加潤色。
對于句中難懂的詞匯和句子,不單要結合句意分析,有時還需調(diào)查事件的背景知識,結合事件原因進行意譯。
在翻譯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雖然對原文的思想掌握得很透徹,但是受源語的影響,在譯文中總會出現(xiàn)個別日式漢語詞,或日式句法,這樣便會給受眾帶來閱讀障礙。這時候,如何選擇合適的漢語詞和確認自己的譯文是否真正符合漢語閱讀習慣,便成了一個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在保證內(nèi)容準確的前提下,先將譯文交給不懂日語的中國人閱讀,請其指出文中不合適的部分,再進行修改。這樣可以使譯文更加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翻譯過程中,首個遇到的問題便是標題。和一般的新聞標題不同,日本網(wǎng)新聞的標題中會出現(xiàn)“―”“=”等符號。
譯文1:理研研發(fā)的超算“京”正式投入使用7年后今日“退役”。
分析: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后的內(nèi)容是對前半部分的解釋,起補充說明的作用?!皑D”后接的內(nèi)容則表示是信息的來源,也就是誰發(fā)布的消息。而譯文1中由于沒有了解這兩個符號的意思,導致了原文理解錯誤。
譯文2:理研:超算“京”已正式運行7年將于今日退役。
2.2.1 關于長難句的問題
譯文1:受災者提交了生活重建補助和入住征用私人住宅作為“臨時住房”所需要的受災證明,而自治體所發(fā)放的比例相差較大,長野縣超過65%,而福島縣只有13.7%。
可以看出譯文1中的邏輯關系稍顯混亂。該句的中心思想是對于災民提交的受災證明申請,各自治體發(fā)放比例參差不齊。因此譯文要圍繞受災證明,交代清楚誰提交、誰發(fā)放以及發(fā)放中存在的問題。
譯文2:在領取生活重建補助和租借私人住宅作為“臨時住房”時災民需提供受災證明,然而災民提交申請后,各自治體的發(fā)放比例卻參差不齊,長野縣超過了65%,而福島縣卻只有13.7%。
2.2.2 背景調(diào)查
譯文1:2015年6月之后,在超算性能排行榜中,京連續(xù)9次蟬聯(lián)第一。不過民主黨政權下的行政刷新會議中也有人提出質疑“保持第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不如第2位更劃算?!?/p>
譯文2:自2015年6月起,“京”連續(xù)9次蟬聯(lián)超算性能排行榜榜首。雖然在民主黨政權下的行政刷新會議中,有人提出質疑“保持第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我們?yōu)槭裁催€非要追求第一名呢?”
譯文:受害者中,65歲以上的老人占將近60%,10歲以下的孩子有3人。各自治體收集避難人員的需求...
根據(jù)漢語習慣,因自然災害而造成的「犠牲者」、「避難者」譯為“遇難者”“災民”更好。
由于新聞具有真實性和高準確性的特征,譯者必須準確無誤地將原文的思想傳達給讀者。但同時又必須符合目的語國家的用語習慣。為達到這一要求,譯者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還需要較廣泛的知識面和高超的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