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濱
摘要:地基基礎作為現(xiàn)代房屋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房屋的安全性問題,如果地基的質量不過關,將導致建筑物失穩(wěn),甚至造成災害性的后果。為了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水平,筆者結合多年的施工實踐經(jīng)驗,提出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以提高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技術水平。
關鍵詞:房屋建筑;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引言:建筑的地基是支撐荷載建筑物的,其質量一直是地基中的重要部分,不合理的基礎和地基施工的質量問題,往往會導致基礎工程質量缺陷與事故。因此,有必要對現(xiàn)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從地基基礎勘察技術、支護設計和土方開挖技術、地下水的控制技術和基坑監(jiān)測技術等角度,提出具體的工程施工技術建議,以提高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水平。
一、關于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特點
一是具有復雜性特點。我國的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跨緯度和經(jīng)度的范圍比較廣,因此地質條件有很大的差異,有鹽堿地,有多年凍土地,有易塌陷地等等。從東北到西南,不同的氣候條件也給房屋的地基建設帶來復雜性。此外,我國又是一個地質災害頻發(fā)的國家,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對地基的建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這些復雜的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我國的房屋建設的地基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二是具有難度大的特點。對于整個工程質量的治理來說,局部的問題都是可以采用必要的措施慢慢的調整,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唯獨地基,因為它是基礎,是地下作業(yè),因為其特殊的地位必然的加大了施工的難度:①地基基礎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處理難度極大;②一旦地基基礎承擔了上部荷載,對它本身的處理,必然影響建筑物上部結構性能,全部的施工都是建立在地基的基礎上的,地基出現(xiàn)問題,上面的建筑也是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的,因此,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代表整個房屋都面臨事故。難度非常大。
三是具有潛在性的特點。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必須是后一項施工在前一項施工的基礎上運作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相依托。所以有些問題在建設中并沒有被發(fā)現(xiàn),卻是潛在的,只有后一項施工開始,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進行每一項施工的施工完畢后的系統(tǒng)的質量問題檢查,并進行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收集和保存的原因所在。
四是嚴重性的特點。地基是支撐整個房屋的基礎,如果在初期的建設施工過程中沒有夯實基礎,那么后期的建設無法保證,將存在重大的不可調整的預防的隱患問題。我們都知道,地基一旦確定使用,在后期的建設過程中,即使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也是相當困難的,而且資金的投入相當?shù)拇?,稍有疏忽就會造成對居民人身財產(chǎn)的重大損害。而地基的局部問題又是不易察覺的,可能在后期的施工中逐漸的被影響產(chǎn)生。
二、加強地基基礎的勘察技術質量控制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開始施工之前,必須對地基基礎進行勘察。
(一)收集建筑總平面圖,分析平面圖的坐標和地形,結合房屋建筑的性質、規(guī)模、結構和基礎形式,判斷建筑的荷載力,從而確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許變形范圍。
(二)通過勘察,查明地質的類型、分布、工程特性,對地基的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作出分析評價,以便初步判斷不良地質的類型、成因和分布范圍,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數(shù)據(jù)資料。
(三)單棟高層建筑物勘探點的布置,一方面滿足地基均勻性的要求,將勘探點設置在4個以上,而對于密集的高層建筑群體,勘探點可適當減少,但每棟建筑物必須有1個控制性的勘探點。
(四)從基礎的地面算起,詳細勘察勘探的深度,將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層上,地基的底面寬度大于5 m,設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樁和錨桿,保證勘探孔的深度達到抗拔承載力的評價需求。
三、加強支護設計和土方開挖質量控制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的支護設計技術,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漿護坡支護,具體的設計技術包括:
(一)清除挖方區(qū)域的障礙物,搬遷區(qū)域內的地下排水管道和電纜等,同時繪制出現(xiàn)場場地的平面圖,以確定開挖的路線、邊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時設置測量控制網(wǎng),把握控制的基線、軸線和水準點,經(jīng)過反復審核后,確定是否可以作為施工控制的依據(jù)。
(二)施工工藝方面,采用反鏟挖掘機挖掘較硬的土質,并用巖石粉碎機處理巖石。反鏟挖掘機挖掘分層挖掘較深區(qū)域,運土的汽車放置于反鏟的一側,減少回轉的角度,而自卸汽車數(shù)量應該結合挖掘機的大小進行確定,并按照生產(chǎn)效率和工期的要求,保證挖掘工作的連續(xù)進行。針對基坑的邊角位置,挖掘機難以開挖之處,要采用人工方式配合開挖,并將沙土清除到在挖掘機作業(yè)范圍之外。
(三)質量標準的提出,保證基坑地基土質符合設計的要求;控制允許的偏差項目,首先標高是利用水準儀檢查或者拉線尺量檢查,允許偏差為±0~50mm;由設計中心用經(jīng)緯儀、拉線尺量檢查長度和寬度,允許偏差為±0~20mm;用坡度尺檢查邊坡坡度,允許偏差為±0.5%。
(四)土方開挖形成基坑之后,加強成品的保護工作。注意保護測量控制樁,防止挖掘機撞壞基坑;在基坑的周邊設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場地適當?shù)钠露?,防止積水浸泡基坑和場地,在夜間施工的時候,也要保證足夠的照明設施,防止地基和邊坡的超挖。
四、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基礎地基質量隱患因素之一,如果地下水位過高,腐蝕了地基基礎,很有可能引起地下沉陷。為了控制地下水,可考慮采用管井降水法:
(一)承壓的含水層滲透系數(shù)從上至下呈現(xiàn)逐漸加大變化,如果降幅相同,則降水井越深,單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標,則會削弱出水量對水位降幅的正面影響。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 m左右。
(二)含水層的土質通常為粉質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層,這些土質的滲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巖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層、卵石層,提高滲透系數(shù),形成完整井。
(三)如果基坑的面積較大,具備在坑內布井的條件,則可以采用在坑內布井的方式,減少管井的數(shù)量和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
五、基坑監(jiān)測技術質量控制
(一)基坑邊坡變形觀測,了解基坑支護的變化狀態(tài),以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結合開挖的地質情況,對支護參數(shù)進行適當調整,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發(fā)現(xiàn)基坑支護存在異常情況,則應該采用支撐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邊坡的安全系數(shù)。
(二)監(jiān)測的內容除了量測基層位移情況和觀察地表開裂的位置和列寬,還要對基坑的滲水情況和漏水情況變化進行觀察。
(三)布置監(jiān)測點,選擇在基坑支護變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質條件不利的地段。
(四)監(jiān)測技術的施工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以施工單位為主體,量測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護工程已竣工,則由建設單位負責測量,將測量點布置在基坑支護的施工圖紙上;施工單位的質檢人員定期負責觀察地表開裂狀況、基坑滲漏水情況、基坑內外地下水位變化情況;在支護的施工期間,保持每天監(jiān)測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開挖或者基坑變形穩(wěn)定后,再適當減少監(jiān)測的次數(shù);雨水季節(jié)的監(jiān)測和支護安全水害來源的監(jiān)測,要查明滲水的原因,譬如生產(chǎn)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滲水、貯水池、化糞池滲漏水等,以便及時采取排水措施;在施工開挖期間,加強基坑頂部側面位移和開挖深度比值的觀察,及時分析原因,為提出適當支護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條件。
結語
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礎施工質量致關重要,如不認真設計、施工,將會留下安全隱患,以至影響住宅使用壽命,嚴重時將導致建筑物倒塌?;A施工時,應根據(jù)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結構類型、機具設備、材料供應等情況,綜合考慮,選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按施工驗收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范的要求嚴格認真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清輝.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處理技術研究[J].研究與探討,2017(9):353.
[2] 常久.分析房屋建筑中的地基處理施工技術[J].建筑科學,2017(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