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志新
摘 要: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對話能力培養(yǎng)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學校對此也越發(fā)關注。作為即將要升入中學的小學生而言,良好的口才是他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本文主要淺析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對話能力,切實學生的語言對話能力。
關鍵詞:高段閱讀教學;對話能力;小學語文
閱讀的過程就是語言的積累過程,要讓學生具備豐富的語言基礎,才能在對話交流中展現(xiàn)自己優(yōu)秀的一面,這對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和文學素養(yǎng)的升華都非常有幫助。但如今的高段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生在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上還有所欠缺,其原因還是在于教師對于學生的語言對話能力沒有引起重視,也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以至于現(xiàn)階段學生的對話能力一直不理想。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時刻將對學生的對話能力培養(yǎng)放在心上,要切實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提供保障。
一、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
(一)缺乏對話能力的認知和重視
良好的對話能力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也是他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在小學語文高段年級中,這部分學生都是即將要踏入中學的學生,是學習新篇章的重要開端。優(yōu)秀的對話能力能很好的讓學生融入到新的集體當中,為日后的學習開啟良好的旅程。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很好的對學生的對話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有助于加強他們的對話能力。但在如今的教學當中,教師本身就對學生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不重視,也存在認知的淺顯。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教師始終認為學生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只有學習成績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通過閱讀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對話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都是簡單帶過,沒有進行詳細的教學指導,也就導致了現(xiàn)在學生對話能力欠缺的現(xiàn)象。這樣的傳統(tǒng)理念早已不適用于現(xiàn)代教育方針,在貫徹新課理念的原則下,教師要對學生的對話能力綜合發(fā)展引起重視,要對學生的對話能力培養(yǎng)全新認知,為學生的在對話能力上的提高做出教學指導。
(二)缺乏閱讀教學與對話能力的有效結合
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這過程中完成對語言的積累,豐富自己的文化學識,在于他人的對話當中展現(xiàn)自己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是通過閱讀教學想要達成的理想對話能力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對閱讀教學與對話能力的有效結合,甚至教師還不理解二者之間的緊密關系,也就造成了二者之間的教學脫節(jié),既不能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提升,也不能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至于學生的對話能力遲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對高段學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將閱讀教學與對話能力進行有效的結合,不要造成教學脫節(jié),要讓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幫助學生在對話能力上的有效提高。
二、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重視對話能力,加強培養(yǎng)
在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對話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對話能力培養(yǎng)引起重視,要加強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對話能力提高,良好的對話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關鍵,也是讓學生受益終身的。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保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詞匯和語言的累積,要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實踐鍛煉,要確認學生是否在對話能力上得到了有效提高。例如,在口語交際課程《講民間故事》當中,首先,我們先要通過對民間故事的閱讀,來豐富學生在民間故事上的認知和了解,比如我們熟悉的《牛郎織女》是我國著名的民間故事,這個故事受眾廣,學生就算沒有對故事內容進行完整的閱讀,至少也是有所耳聞的,這樣潛意識里就增加了學生想要閱讀的興趣,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織女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此事惹怒了天帝,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shù)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這是牛郎織女的整體故事概述,為了讓學生方便閱讀,以及留有更多的空間去學習,教師在教授的時候可以將故事分為上下兩部來進行;其次,在學生通過閱讀對這個故事有了一個認知后,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對話能力的口語鍛煉,在這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要先從基礎開始,穩(wěn)扎穩(wěn)打,先要求學生能夠在不看課本的情況下,能夠把故事完整的復述出來,在這個基礎上,進而再和學生就文中內容進行對話練習,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反復的練習,才能對學生進行對話能力的強化。因此,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得到教師的重視,繼而通過閱讀來加強對學生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閱讀教學與對話能力的結合
小學高段年級的學生在閱讀與對話上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力,他們所缺乏的是教師的系統(tǒng)性的指導,幫助他們不斷提高,繼而為日后的初中綜合能力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閱讀教學與對話能力的有效結合,切記不可造成二者之間的教學脫節(jié),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把閱讀和對話能力總是分開教學,這其實是非常不利于學生對話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口語交際課程《父母之愛》中,這個課程主要是通過表達對父母的愛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愛,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繼而完成對話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認為父母之愛這樣的主題是非常適合學生的,但是在這當中,教師卻忽略了一個問題,父母之愛的內涵學生都理解,但是他們缺少了這方面的課程閱讀,導致他們沒有足夠的詞匯和語言來進行表達,以至于很多學生在口語交際上成了“啞巴”,這就是在閱讀與對話沒有進行很好的結合。在這當中,教師要先通過閱讀教學,來提升學生的詞匯量和語言的應用,讓他們做到充分掌握和了解,才能再進行對話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要注意閱讀與對話的有效結合,切實提高高段年級學生的對話能力。
結束語:
通過在小學語文當中的高段閱讀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對話能力是非常可取的。在這當中,教師對學生的對話能力培養(yǎng)引起重視,加強在閱讀過程中的詞匯和語言累積,繼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做到閱讀與對話能力的有效結合,為學生在對話能力上的綜合發(fā)展做出實效努力。
參考文獻:
[1]刁燕珍.淺析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對話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2018, 000(003):7.
[2]汪秀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對話能力[J],新校園(閱讀), 2016, 000(003):P.81.
本文系交口縣教師小課題研究成果《關于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課題編號:JK-201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