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雨函
摘 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內(nèi)容。他指出生活教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和一”。生活教育認為一切教育都來自于生活,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義。想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尋得更美的風景,就要帶領(lǐng)他們向生活更深處追尋。
關(guān)鍵詞: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
一、以生活為源泉,學會觀察
語文是對生活的提煉和表現(xiàn),而當下的語文教學常常會脫離生活,或故作高深艱澀,或一味的追求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從而讓語文學習變得枯燥乏味。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語文中順利的感知生活,在生活中清晰的體驗語文呢?筆者認為,這就需要教會學生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敏感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只有將語文和生活相關(guān)聯(lián),留心觀察生活,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才能真正打開語文和生活之間的大門。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觀察”。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落實“觀察”這一語文要素,不僅要將其體現(xiàn)在文本學習中,更要讓學生將課堂上學會的觀察方法運用于生活中,將生活中的觀察收獲帶進課堂中。通過對《搭船的鳥》《金色的草地》這兩篇課文的學習,教師要抓住文本中重點語句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感受觀察帶來的魅力,讓學生知道“留心周圍的事物,我們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細致的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教師要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學會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靜態(tài)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等,也可以鼓勵學生觀察事物的動態(tài)發(fā)展,并借助表格、思維導圖等方式指導學生掌握有序觀察、運用感官觀察、細致觀察等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教學的內(nèi)容和學生所學知識是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因此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將生活植入到教學當中,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去更好地去理解和學習?!?/p>
二、以生活為陣地,引導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在聽、說、讀、寫四大板塊中都非常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任何教師都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體驗思考。陶行知先生認為“社會即學校”,是要將小鳥放飛到天空中,使學校延伸到社會去,而不應把他們關(guān)在鳥籠里,把鳥籠做的像整個社會一樣。學生唯有走進生活,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體驗中學,在實踐中學,才能真正形成語文能力。
三、以生活創(chuàng)情境,注重感悟
感悟是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內(nèi)化的一種表現(xiàn),它需要學生能夠做到深刻的理解與個性化的表達,進行情感與思維的雙重碰撞。但由于學生會受到生活經(jīng)驗匱乏、知識積累欠缺等影響,常常會與文本之間產(chǎn)生隔閡,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因此會受到阻礙。這時,教師就需要將文本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將文本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相勾連,讓學生能夠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真正完成自主學習。
筆者在執(zhí)教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媽媽睡了》時,為了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感悟文本中所洋溢著的濃濃的母子之情,筆者借助播放音樂、誦讀詩歌、觀看視頻等方式,營造出溫馨感人的課堂氛圍,并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一說媽媽每天都為自己做了哪些事,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媽媽的辛苦勞累以及對孩子深深的愛。通過課堂氛圍的渲染,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被一下子激活,在相互交流中,他們自然而然的感悟到母愛的無微不至、無私奉獻。此時,筆者趁熱打鐵問學生,如果媽媽此刻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她說些什么?學生們通過之前積極的交流,心中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早已溢于言表,這時讓學生抒發(fā)自己對母親的愛與感恩無疑是水到渠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在語文課堂上時刻都能被得以體現(xiàn)與運用。文本的學習離不開生活的供養(yǎng),借助于生活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對文本最好的注解。語文來源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歸于生活,在生活中拾取語文的光華。
四、以生活為素材,指導實踐
語文學習來自于生活,最終也應是回歸于生活,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真實的表達生活、表達自我。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豐富的素材,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的語文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實踐,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很多教師在執(zhí)教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商量》時,都要求學生運用禮貌用語,學生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也顯得一帆風順,商量的最終結(jié)果都是成功的。試問這樣的教學真正符合實際生活嗎?學生真正具備了商量的能力了嗎?著名特級教師何捷老師指出,商量時首先要確定商量的對象,根據(jù)商量對象與自己的關(guān)系、職業(yè)、性格特點等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只有營造真實對話的可能性,才能教會學生真正的生活交際。其次,教學要為學生設置障礙。生活中的溝通不是一帆風順的,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與人商量也是如此,可能會成功,也可能會失敗,這些皆來自于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交際狀況。在商量不成功的情況下,學生該如何繼續(xù)交際,這也是課堂教學中應該重點指點學生的內(nèi)容。只有發(fā)生問題,才能教會學生解決問題,學習的有效性才會真正發(fā)生。課堂中所設置的問題都來自于實際生活,交際表達也都指向于真實的生活情境。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就是希望教師能夠做到“教學做合一”,將語文教學置身于生活背景中,貼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唯有將課堂立足于真實的生活實踐,學生才能獲得真正有效的成長。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能有效幫助我們避開語文教學中長期存在的誤區(qū),讓教師、教學、學生皆從生活出發(fā),最終回歸于生活。在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生能夠真正的解放自我,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生成自己獨特的體驗感悟,得到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導寫作教學[J].趙洪林.基礎(chǔ)教育研究.2009(23).
[2]陶行知《每天四問》有感[J].解云霞.文學教育(中).2013(05).
[3]借助課堂磨好嘴皮功夫——陶行知先生“解放學生的嘴”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楊云妹.科技資訊.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