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蕓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張家洼中學 山東濟南 271113)
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按照初中生的語文實際情況來分層次的制定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忽略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要求,要注重每個語文層次初中生的學習差異性。語文課堂的教學重點是每個語文學習層次的初中生,都能充分掌握所學的語文知識,并能由淺入深地進行推進式的語文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語文學困生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充分鞏固,二層語文學習的學生,應當在語文基礎知識上得到有效提升;一層語文學習的學生,應當充分提高自己的成績。在此基礎上,為了充分保證分層教學的目標能夠得以落實,教師應當抓住語文分層教學的核心階段,為學生的語文分層教學找到有效的教學切入點。教師在統(tǒng)一語文授課過程中,應充分關注每個語文學習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并且認真解決每個層次的語文問題。[1]
例如,教師在教學“春”這篇語文課程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寓情于景”這一知識點的探究特征,為學生開展語文的分層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合理進行分層教學內容的設計,進而有效優(yōu)化初中語文課堂。又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珍惜春光”一課時,還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滲透保護環(huán)境這一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總之,教師在初中語文的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當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應用,充分明確語文分層教學中的流程,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完成語文學習的分層后,應當在備課過程中,充分按照學生的語文學習差異性,制定教學的內容和目標。首先,教師要明確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具體層次;其次,教師要讓語文學習差等生在分層教學過程中,充分提升自己的語文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再次,教師應當推動語文學習中等生,充分重視語文教學的綜合性,能夠靈活掌握語文知識,并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后,教師要讓語文學習優(yōu)等生全面掌握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技能,更加深入掌握初中語文知識點,主要培養(yǎng)優(yōu)等生對初中語文學習能力的遷移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且不斷拓寬他們對語文知識理解的深度與廣度,推動他們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2]
例如,教師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對初中語文學習差等生,要求他們更加清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在此基礎上,能夠有效掌握虛實結合與動靜結合等寫作手法;對初中語文學習優(yōu)等生,教師應當為他們制定“學會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來對冬天進行寫作”這一語文教學目標;而對初中語文學習中等生,教師要求他們能夠在掌握差等生語文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完成對優(yōu)等生目標的有效拓展。
在進一步完成了初中語文分層的課堂教學目標后,教師應當進一步加強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練習題時,可以根據(jù)具體的學生語文學習層次,設置對應的課后訓練內容。例如,在學習完課堂的語文知識點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教材配套練習冊的內容,為不同語文學習層次的學生設置基礎練習題、拔高題以及語文拓展題,并要求這分別對應著教學時A、B、C的初中語文教學目標,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平時的學習內容,完成對應難度的練習題。教師在開展定期評估時,也要對應的制定不同等級的試卷,能夠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對應的語文鞏固分層教學內容。
例如,教師在學習《黃河頌》一課時,應當為學生設置對應層次的課后練習題。為語文學習差等生設置最基礎的讀寫運用與詞語運用的練習題;為中等生設置對應的課文語句解析練習題;為優(yōu)等生設置領悟文章中段落解析,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練習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引申保護環(huán)境的教學內容,能夠帶領學生在分層教學中體會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方面,采用分層的方式,解決現(xiàn)有教學問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繼而在加強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初中語文學習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