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新釋

    2020-01-06 20:43:29
    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曹氏瀟湘柳宗元

    高 平

    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新釋

    高 平

    (臺州學(xué)院 人文學(xué)院,浙江 臨海 317000)

    柳宗元的《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是唐代七絕名篇。從詩歌意脈來看,該詩首句寫曹氏所見之景,次句敘曹氏致書之事,三句感曹氏春風(fēng)般的情誼,末句則抒發(fā)自己欲表情愫而“不自由”的悵惘。其“欲采蘋花”是期望對方援引、拔己于南荒的委婉表達,“不自由”則又點明受身份處境的限制無由相見直白。從寫作模式來看,該詩延續(xù)了楚辭、張衡《四愁詩》、《古詩十九首》、柳惲《江南曲》等詩歌的思路,是柳宗元深于騷學(xué)的表現(xiàn)。柳宗元是政治型詩人,其“不自由”是因其未能看淡政治,隨遇而安,領(lǐng)悟“不采蘋花即自由”的人生道理。

    柳宗元;貶謫;酬贈;蘋花;自由;寫作模式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fēng)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柳宗元的《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是唐詩中的精品,后人推許甚高。清沈德潛《說詩晬語》認為該詩與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杜牧《夜泊秦淮》等一樣,可以接武李白、王昌齡等人的七絕名篇。但古今研究者對該詩的一些重要問題,如創(chuàng)作時地、主旨、誰的“瀟湘意”、誰“不自由”等,還缺少一致的看法,有些觀點難以令人信服,故有必要重新釋讀。本文愿對此作一嘗試,以就教于方家。

    一 文本考證

    宋韓醇《詁訓(xùn)柳集》卷四十二曰:“象縣,柳州縣也。曹侍郎,不詳其名。元和十四年春作。”清唐汝詢《唐詩解》曰:“子厚初雖貶謫,已而被召,其刺柳州原非坐譴,至謂拘于罪者,非?!币詾樵撛妱?chuàng)作時地為是元和十四年春柳州。吳文治《柳宗元詩文選評》點評該詩道:“友人曹侍御既已舟抵象縣,與柳宗元近在咫尺?!币鄬?chuàng)作地歸于柳州。何書置《柳宗元研究》則認為是在永州。那么柳宗元創(chuàng)作該詩是在永州還是柳州呢?該詩出現(xiàn)三個地名,象縣、破額山、瀟湘,唐代象縣歸柳州管轄。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柳州云:“管縣五,馬平、龍城、洛容、洛封、象?!薄跋罂h,下西南至州六十五里?!倍秉S梅縣有破額山,象縣亦有破額山。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六八柳州云:“象縣東北六十五里,舊一鄉(xiāng),今二鄉(xiāng),漢潭中縣地,唐貞觀中置?!~盤山、破額山、龍降山、潭水、賀水、降巒山、犀角山、白露水、落艷水,已上并郡界之山水?!眲t此破額山乃柳州象縣之破額山。蓋因山中間上下開裂,如美人破額,故而得名。韓立平《柳宗元的<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作地考》認為:“題中既言象縣,則詩中破額山當指柳州境內(nèi)之破額山,而非遠在湖北省黃梅縣。柳宗元此詩當作于元和十四年柳州刺史任上?!绷谠褪辏?15)自永州返京后,不到一月就再次被貶至柳州,直至十四年(819)終于任上。即使該詩是在柳州任上所作,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也根本無法斷定時間是在元和十四年。而僅據(jù)曹侍御經(jīng)過柳州象縣,在破額山下寄詩問候,就斷定柳宗元此時必在柳州,也是經(jīng)過充分論證的。既然僅從本詩很難考證創(chuàng)作時地,那么將視野擴大到文學(xué)史與柳集又會如何呢?

    我們先看“瀟湘”一詞。據(jù)筆者寓目所及,現(xiàn)存最早出現(xiàn)“瀟湘”的詩歌是曹植的《雜詩》:“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饼R梁時期謝朓、江淹、柳惲、蕭繹詩中也陸續(xù)出現(xiàn),且多與洞庭連用,以表遼闊的湖湘地區(qū)。其中柳惲《江南曲》與柳詩關(guān)系最大,其詩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復(fù)應(yīng)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碧埔院笥谩盀t湘”者逐漸增多,如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云:“北路平生親,南浦別離津。瀟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秋江無綠芷,寒汀有白蘋。采之將何遺,故人漳水濱。”意境與柳詩非常接近。

    關(guān)于柳惲作《江南曲》緣由的記述,最早見于唐李德裕的《重臺芙蓉賦并序》:“昔柳惲為吳興太守,顧座客而嘆曰:游汀洲以采蘋,憶瀟湘之故人。悲白日之已晚,惜青春之不返。”然我們細讀柳詩,則可發(fā)現(xiàn)該詩是以女子口吻所寫:所愛之人遠在瀟湘,以路遠為由,不復(fù)思念我,則我汀洲采蘋又有何用?我就像春花一樣,晚芳將謝。詩中的“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應(yīng)作互文看,歸客在洞庭、瀟湘一帶遇見故人,女主人公則在東南居家守望。梁時吳興非王朝中心地區(qū),柳惲認為其從京城左遷吳興,具有投閑置散的味道,遂有白日已晚、青春不返之悲?!督锨防^承了《離騷》芳草美人的傳統(tǒng),寄托了政治失意之慨。

    柳宗元的《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亦受其影響,其詩曰:“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迸R蒸是湖南衡陽舊名,其縣城東傍湘江,北背蒸水,蒸水入湘北流,復(fù)與瀟水匯合于永州蘋島。衡州在瀟湘流域,故以瀟湘代衡州。林邑,漢唐時地名,治所北臨驩州,在今越南境內(nèi)。牂牁,即牂牁江,流經(jīng)廣西,至廣州入海。詩中以東邊的林邑、南邊的牂牁代指詩人所在的柳州。林邑群山似戟,柳州何嘗不是?柳詩《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云:“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北扔髌骐U,動人心魄。而衡州卻是秋天清晨薄霧中蒹葭淅瀝作響,夕暉里串串玲瓏的橘柚發(fā)出迷人光色,風(fēng)景宜人可愛,故詩人勸告盧氏無須哀嘆炎熱天氣。柳惲詩中是采蘋人埋怨瀟湘之人(故人)喜新厭舊,而柳詩則是寬慰瀟湘之人(盧氏),故宗元自稱“非是白蘋洲畔客”。這里的“遠意”,雖有對自己境遇的不滿,但更多的是對遠方盧氏的慰勉。

    我們再來看《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詩歌前兩句是寫曹氏,這是一致公認的?!按猴L(fēng)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顯然是從柳惲《江南曲》中化出,詩人欲采蘋回贈對方。正如《江南曲》《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一樣,本詩中的瀟湘也是詩人贈送蘋花之人的代稱,具體而言就是指曹氏。如此,則“春風(fēng)無限瀟湘意”乃是指曹氏過象縣,寄詩于我所表現(xiàn)出的關(guān)切,恰如駘蕩春風(fēng),溫暖無限。從詩歌意脈來看,本詩前三句所寫者皆為曹氏,首句寫景,次句敘事,三句抒情,末句顯志,以“不自由”三字凸顯情緒的逆轉(zhuǎn),表現(xiàn)出柳子一貫的峭拔詩風(fēng)。

    然宋周弼《三體唐詩》卷一高士奇輯注曰:“采蘋花者,喻自獻也?!蹲髠鳌罚骸O、蘩、荇、藻,可羞于王公?!w曹在湖湘,暫過柳州象縣。詩意謂欲自獻于曹,懷意無限,而拘于罪,不自由也?!泵魈迫暝儭短圃娊狻方吁喽?“山前水碧,侍御停舟于此。我之感春風(fēng)而懷無限之思者,正欲采蘋瀟湘,以圖自獻,乃拘以官守,不自由也?!鼻罢咧^“曹在湖湘”,不知何據(jù)?或許是已看到詩人以瀟湘代指曹氏,而將其所在地點坐實為瀟湘,卻不知事實卻不一定如此。曹氏從何而來,向何而去,詩中并無交代。后者謂“欲采蘋瀟湘”,亦不知其語自何來,莫非只有瀟湘才可采白蘋?但柳惲《江南曲》已明言妾身所在之地(吳興)汀州亦可采蘋。至于“我之感春風(fēng)而懷無限之思”,則是將“春風(fēng)無限”看煞,以為詩人必是面對春風(fēng),閱信感懷,而有無限思緒。其解讀之弊,在于未將本詩與柳惲《江南曲》、子厚《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結(jié)合起來看。讀者若信從唐汝詢之見,則當然以為柳子身在瀟湘,即在永州創(chuàng)作本詩的了,否則特意從柳州跑到瀟湘來采,豈不呆死!或許又有人根據(jù)“春風(fēng)無限”之語及有關(guān)春蘋的古詩,認為是曹氏寄詩是在春天,卻不知詩人們更喜歡寫秋蘋,如唐陳陶《吳興秋思》“何意汀洲勝風(fēng)雨,白蘋今日似瀟湘”,明錢宰《秋江晚渡》“雙鱗上荷葉,一雁下蘋花”,即是顯例,故即使季節(jié)也難以斷定。

    我們再來辨析是誰“欲采蘋花不自由”。清吳昌祺《刪定唐詩解》卷一五曰:“不自由,忘其采也,《卷耳》之意。但上說曹,下自言,頗不相貫。得非以蘋自況,謂曹欲拔我于荒徼而力不能乎?”《詩經(jīng)·周南·卷耳》寫婦人因懷念遠方愛人而心不在焉,采了半天也沒裝滿筐子。吳氏從此受到啟發(fā),認為柳詩末句所寫對象亦為曹氏,乃是以蘋自況,期望對方加以援手引薦,而曹氏又力不能及,故不自由者乃曹氏。殊不知欲采與忘采、心不在焉地采、無能力采是不同的,柳子詩意明確,無須節(jié)外生枝。柳子詩從柳惲《江南曲》發(fā)展而來,“汀洲采白蘋”者乃抒情主人公,柳子詩中亦是柳子“欲采蘋花不自由”。且詩題為“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若全詩四句皆著眼于曹氏,則“酬”字又如何落實?吳說非也。

    由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結(jié)論:首先,曹氏是在經(jīng)過柳州象縣時,駐舟寫詩寄給柳宗元的。其次,“春風(fēng)無限瀟湘意”所寫對象是曹氏,瀟湘為曹氏代稱,春風(fēng)乃曹氏情意之喻,不可坐實其時為春天。第三,不可據(jù)“瀟湘”一詞,擅定作者身在永州,亦不可僅憑曹氏駐舟象縣破額山,而斷定作者此時任柳州刺史。第四,“欲采蘋花不自由”者乃柳子,而非曹氏。第五,因資料所限,目前難以考證創(chuàng)作時地,但可確定是在貶謫南荒之時所作,韓醇《詁訓(xùn)柳集》“元和十四年春柳州作”之說無據(jù)。

    二 模式溯源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曰:“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xué),退之、李觀皆所不及?!绷由畹抿}學(xué),從《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可窺其端倪。從表層意象看,“木蘭”“瀟湘”“蘋花”等楚辭意象為其詩歌染上了一層濃郁的楚文化色彩,這不言而喻。從寫作模式看,采蘋贈遠更顯示了他對騷雅精神的繼承與深化。

    我們現(xiàn)對采蘋贈遠的寫作模式作一溯源。前引《左傳》隱公三年君子曰:“茍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釡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弊⒃唬骸懊菀??!闭x:“毛即菜也,而重其文者。”毛、菜皆為草之稱,此處重文。鄭玄《周禮》“庖人”注曰:“備品物曰薦,致滋味乃為羞?!笨梢娞O草雖不珍貴,但精誠所至,亦可用于祭祀鬼神,供王公享用?!秶L(fēng)·召南·采蘋》云:“于以采蘋?南澗之濱?!谝缘熘??宗室牖下。”毛傳云:“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碧O草確可用以祭祀。楚地氣候溫潤,江河密布,百草豐茂,又崇祀好巫,故屈原《湘君》云“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湘夫人》云“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皆是采芳草以薦湘水之神,但所舉之物并非白蘋。因為屈原忠而見疑,信而被謗,放逐于沅湘,故其《湘夫人》《湘夫人》中采芳草以遺遠者常被視為向君王陳訴的象征,比《詩經(jīng)》中的采蘋祭祀多了一層內(nèi)涵。東漢張衡為河間相時,“郁郁不得志,為《四愁詩》,依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yōu)樾∪?,思以道術(shù)相報貽于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通篇以象征手法表達路遠莫致的愁苦。其第二章云:“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cè)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琴瑯玕,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痹娭谐霈F(xiàn)了人隔兩地、湘水幽深、回贈無由等經(jīng)典細節(jié),其整體構(gòu)思與柳宗元的《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已很近似。漢末天下大亂,游子思婦、士人不遇成為詩學(xué)主題,《古詩十九首》云:“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形式上洗凈屈辭的神話色彩,也不再是騷體形式,而是五言古詩?!吧娼绍饺?,蘭澤多芳草”,蘋花乃芳草之一,采蘋的意象已呼之欲出了。在前人不斷累積的基礎(chǔ)上,柳惲《江南曲》終于一舉推出“汀洲采白蘋”的精彩意象,實現(xiàn)了關(guān)鍵性的創(chuàng)新。如前所述,這首詩也是有政治失意的感慨寄寓其中的。到了唐代,柳宗元又進一步,將《江南曲》中用于比興的“汀洲采白蘋”坐實,并標明“欲采蘋花”以酬謝對方。就這樣“人生代代無窮已”,詩人們通過接力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采蘋贈遠的經(jīng)典模式。柳宗元若非深于騷學(xué),得其三昧,豈能在他手中完成這一模式的最終建構(gòu)?

    三 柳子不自由

    曹侍御經(jīng)過象縣,離柳宗元任所不遠,駐舟寄詩問候。柳宗元感受到了對方春風(fēng)無限般的情誼,但又“欲采蘋花不自由”。為何不自由?前引高士奇輯注曰:“詩意謂欲自獻于曹,懷意無限,而拘于罪,不自由也。”是有罪之身不自由,但唐汝詢《唐詩解》卻說:“子厚初雖貶謫,已而被召,其刺柳州,原非坐譴,至謂拘于罪者,非。”認為柳子初次被貶永州,確實有罪,但元和十年因裴度等重臣的努力而返京,后來再次被貶是受了劉禹錫的牽連,并無罪責(zé)可言。清初徐增又有另一種解釋,其《而庵說唐詩》卷一一曰:“其中蘋花欲采之以獻,奈拘于官守,不得如吾意,故云不自由也。”而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二〇則補充道:“欲采蘋花相贈,尚牽制不能自由,何以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獻之于君而末由,意與《上蕭翰林書》同意,而詞特微婉?!彼^“拘于官守,不得如吾意”,“牽制不能自由”,無非是說受身份的限制,無法自由表達心聲。柳子若在永州司馬任上,此時尚為貶謫之人,至多在境內(nèi)漫游,無法至柳州象縣會見,故不自由。若在柳州刺史任上,到下屬縣見友人應(yīng)該是有條件的,但或許當時要務(wù)纏身,或家事、身體狀況不許,而無法前往,或許對方來信中并無期待見面之意而不便主動提出,等等,總之是有所牽制,故無法見面,只能作詩回贈。

    柳子高明之處在于,他對曹氏的回應(yīng)是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寫得風(fēng)神搖曳,極為含蓄。那么他“欲采蘋花”“不自由”的原因是什么?這要從曹氏的身份來看。唐代中央政府三省六部之外,最重要的機構(gòu)就是御史臺。其最高長官御史大夫正三品,與宰相同級。其下有御史中丞(正四品下)、侍御史(從六品下)、殿中侍御史(從七品下)、監(jiān)察御史(正八品上)四個品級,后三者通常又被合稱為侍御史,但御史中丞偶爾也被稱為侍御史,如憲宗朝就曾任命行軍右司馬、刑部員外郎劉從一為吏部郎中兼中丞侍御史。柳宗元父親柳鎮(zhèn)于貞元四年(788)進京任殿中侍御史,后終于侍御史任上,為柳鎮(zhèn)作墓志的叔父為殿中侍御史。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為殿中侍御史,后進入王叔文集團,轉(zhuǎn)尚書禮部員外郎(從六品上)。柳宗元出自御史之家,熟悉御史職責(zé)。此次駐舟象縣的曹侍御雖不能考證出是哪一級侍御史,但從柳宗元贈詩將其塑造的清雅高貴的形象來看,或許不低于自己曾經(jīng)擔任的殿中侍御史,可能是侍御史級別。御史臺設(shè)侍御史四員,職掌糾舉百寮,推鞫獄訟,即督查舉發(fā)百官,審判案件,另外也負責(zé)發(fā)現(xiàn)推舉人才,如長安中(701)侍御史張循憲為河?xùn)|采訪使,向武后推薦張嘉貞“材堪憲官”。武后召見后,“大悅,擢拜監(jiān)察御史,累遷中書舍人,歷秦州都督、并州長史”(《新唐書》張嘉貞傳)。侍御史為顯要之職,可在御史臺升為御史中丞,如圣歷元年(698)魏元忠授侍御史,擢拜御史中丞;或轉(zhuǎn)任其他要職,如建中四年(783)十二月以侍御史吳通為起居舍人,充翰林學(xué)士。即使曹氏擔任的是品級較低的監(jiān)察御史,其職責(zé)也是“監(jiān)察掌分察巡”,負責(zé)巡查全國郡縣的屯田、鑄錢等業(yè)績。概言之,曹氏身負督查薦舉之責(zé),其過象縣寄詩問候,對柳宗元來說是個難得的陳述展示的機會。沈德潛說柳宗元回贈,“言外有欲以忠心獻之于君”,擢之于荒徼,完全是有可能的。試看其永州時的《上蕭翰林俛書》,便可知渴求援引意愿之強烈:“一釋廢錮,移數(shù)縣之地,則世必曰罪稍解矣。然后收召魂魄,買土一廛為耕甿,朝夕歌謠,使成文章,庶木鐸者采取,獻之法宮,增圣唐大雅之什。雖不得位,亦不虛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然終欲為兄一言焉?!敝灰晕?nèi)遷數(shù)縣,即已知足,且表態(tài)定會歌詠王朝。柳宗元用世之心極強,其《冉溪》云:“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fù)為身謀。風(fēng)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北毁H之后,他寫了很多書信給掌權(quán)者,希望加以援手,但都一一落空。他從性格、氣質(zhì)上來說,是屬于賈誼型的,始終擺脫不了抑郁苦悶的心境?!杜f唐書》本傳云:“既罹竄逐,渉履蠻瘴,崎嶇堙厄,藴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蹦Z鋒老師在《“劉柳”與瀟湘》一文中說這些詩文“怨慕入骨,聲淚俱下”,表現(xiàn)出的是憂郁、纖弱心態(tài),面對殘酷的政治打擊和荒僻的貶謫環(huán)境,則陷于哀傷憤怨而無法自拔,再加母死無子,內(nèi)心自責(zé)愧疚,水土不服,身體極差,最后導(dǎo)致英年早逝?,F(xiàn)在京城擔任侍御史的友人來南荒巡查,并寄詩問候,柳宗元自然希望能抓住這次機會,得到對方援助。但請托之事難以啟齒,短短四句更難言盡,故以“欲采蘋花”作象征委婉表達,又以“不自由”點明身份處境的拘牽。這首詩有多少怨慕欲說還休啊!

    柳宗元是政治型詩人。他依附于政治,將之視為生命,一旦被剝奪參政機會,就等于生命終結(jié)。他被貶南荒,形同囚徒,生活、心境皆不自由。他的貶謫詩文處處有一“我”在,里面沒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忘我,更沒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逍遙超然。齊梁時期的陶弘景屢征不起,齊高帝蕭道成問其原因,弘景賦詩答道:“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睙o所求才會真的放下,無牽無掛,不受約束,就像天上白云,豈會被人間帝王掌握?這是道教宗師的境界,非宗元所能夢見也。他的思想中有儒,有佛,但缺少道,不能像庖丁解牛一樣,“依乎天理,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做到因勢利導(dǎo),順應(yīng)自然。他如能看淡政治,隨遇而安,當不會郁憤而死,甚至能夠頤養(yǎng)天年。在筆者看來,柳宗元是為“欲采蘋花不自由”痛苦,若反其道而行,則是“不采蘋花即自由”,海闊天空,得大自在。自由與否,全在當事人的一念之間。哀哉宗元,惜哉宗元!

    I206

    A

    1673-2219(2020)06-0022-04

    2020-02-12

    高平(1975-),男,江蘇淮安人,文學(xué)博士,臺州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唐詩之路研究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學(xué)東亞研究院碩士生導(dǎo)師,出版專著《南社詩學(xué)研究》,在《外國文學(xué)評論》《外國文學(xué)》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省部級課題多項。

    (責(zé)任編校:張京華)

    猜你喜歡
    曹氏瀟湘柳宗元
    柳宗元
    《瀟湘暮雨圖》
    江雪
    兒童繪本(2019年22期)2019-12-06 07:38:18
    皇帝迎娶已婚女
    愛你(2019年41期)2019-11-16 03:14:34
    歡樂瀟湘
    早梅(節(jié)選)
    瀟湘花月謠
    敦煌石窟藝術(shù)的特殊呈現(xiàn)——以曹氏三窟為中心
    張 勛:被夫人封『平肩王』
    瀟湘之夢
    重庆市| 江孜县| 沐川县| 麦盖提县| 陇川县| 新余市| 吉安市| 博罗县| 丹凤县| 新巴尔虎右旗| 图们市| 普宁市| 平罗县| 鸡东县| 金华市| 双峰县| 潼关县| 偏关县| 奉化市| 鱼台县| 大邑县| 丘北县| 乌鲁木齐县| 九台市| 衡水市| 崇明县| 沅江市| 彰武县| 台南市| 海原县| 彭泽县| 高雄县| 拉萨市| 屏东市| 合江县| 白朗县| 衡东县| 金湖县| 轮台县| 突泉县|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