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佳,鄒香宇
(長春工業(yè)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室內空間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重要的它是人們交流活動的集會場所。如今的室內空間設計首先考慮的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注重科學的合理化設計和滿足用戶的需求,并借助現(xiàn)代技術手段,讓空間設計與科學技術有效結合,實現(xiàn)二維平面設計圖呈現(xiàn)到三維立體空間中的轉換,營造高質量的室內空間[1]。
1)空間要素??臻g的合理性規(guī)劃,以人性化為出發(fā)點,對有限的空間進行功能分配,解決固有環(huán)境對用戶需求的調整和平衡,分清室內空間的主次先后,在滿足人們對空間需求的同時平衡設計美感和空間功能,進而設計出符合人體工程學又不失藝術的室內空間場所。
2)色彩要素。色彩對于室內空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室內空間的色彩除了對人們的視覺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外,也對進入室內空間的人們心理和情緒上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白色的室內空間給予人們寬敞明亮的視覺感官體驗,同時給予輕松、簡單、放空的情緒感受。紅色的室內空間,色彩鮮艷強烈直擊視覺體驗,會在無形中給予人們興奮、緊張、急躁的情緒信號。不同的色彩對空間環(huán)境也會有不同的氛圍效果,比如時下較為流行的年輕人家居室內設計,在空間上較為喜歡選用黑白灰為室內空間的主要色調,黑色凝練出神秘成熟的韻味,搭配著純凈簡約的白色,夾雜著灰色系的調和,在三者的交互下,使空間多了前衛(wèi)干練的感覺,巧妙的運用燈光點綴,可以讓空間冷峻與熾熱交織,營造出高質感的室內空間。
空間在色彩裝飾下,不僅能帶給人們感官盛宴,而且室內的色調會帶給人們生理上的刺激,例如在公共場所中,餐廳作為公共場所,西餐廳的室內空間往往會選用白色為主色調,配以其他明度低的顏色為輔助,讓用餐的人們感受到時間的靜靜流淌,慢慢地享受精致的西餐,用餐過程緩慢而美好,這一切的生理感受,并不僅僅是西餐用餐流程和優(yōu)雅緩慢帶來的效果,而是色彩對空間的合理化應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使用者的生理感受。相比較西餐廳的精致優(yōu)雅,快餐餐廳的室內空間在色調上的選擇大相徑庭,常常會選用鮮艷的明亮色為主要色調,例如以紅色、黃色、橙色為主要代表,究其原因,這樣暖色系顏色,不僅代表著與食物顏色相近會給人們增強食欲的生理影響,而且,人們會在整體色調的氛圍下潛移默化地加快用餐速度,滿足了人們對快餐餐廳的消費需求。因此,科學地對室內空間色彩進行合理化搭配,既能符合空間的功能需求又能達到美觀的效果,利于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更有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3)光影要素。在室內設計中光的不同照明類型會產(chǎn)生出不同的光影效果,其最原始的表現(xiàn)形式是室外照射進室內空間的自然光影,自然光對于室內空間的表現(xiàn)具有流動性,光隨著日照、時間、天氣等因素對室內空間變換光影。另一種常見的間接光影表現(xiàn)形式是人工燈光,根據(jù)場所空間的功能需求,調節(jié)照明位置,合理的布局光影,以特別的存在方式呈現(xiàn)在室內設計中,讓光影成為室內空間的點綴,散射的光源在改善空間封閉性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烘托空間氛圍的作用,豐富室內空間的層次感,讓原本平淡的室內空間環(huán)境變得更有深度。如今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對光影的運用手法更加靈活,并賦予趣味性,變換光影之間實現(xiàn)室內環(huán)境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3]
4)陳設要素。陳列展示與擺設作為室內空間設計中必要存在的元素,室內陳列的家具、擺件、地毯等是實用和裝飾的結合,功能和形式根據(jù)室內空間環(huán)境而相互協(xié)調,如同室內空間環(huán)境的靈魂,起到提升整個室內空間觀感效果的作用。陳設要素在應用到室內空間中,要遵循實用化、藝術化、人性化、適度化的原則。人們普遍認為室內空間中的陳設設計是在有限的空間中進行藝術性的美觀裝飾,運用家具、工藝品等對空間一定程度上的展示擺放,追求室內空間視覺效果上的美觀,其實不然,陳設藝術設計是在通過裝飾與陳列讓室內空間中的家具除了發(fā)揮自身的實用性能之外,更具藝術性地表達出室內空間的風格,讓實用性與藝術性相融合,烘托出室內空間的藝術氛圍,更好地展現(xiàn)出室內空間的實用功能[2]。如果說陳設要素在室內空間中應用的出發(fā)點是讓空間的實用與美化并存,那么陳設要素的落腳點便是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根據(jù)適用人群的需求設計室內空間。現(xiàn)在的人們對室內空間的功能需求越來越多,那么陳設顯得尤為重要,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空間,適度的陳列家具裝飾空間,讓設計后的室內空間每一平方變得有意義,綜合后的整體化陳列滿足了使用人群的需求,同時表達了藝術上的空間美感。
室內空間作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分為公共建筑的室內空間和私人使用空間兩大種類。其中,公共建筑的室內空間設計種類繁多,多用于提供服務價值的室內空間,例如圖書館、展覽館等屬于公共建筑中的文化建筑空間,而百貨公司、餐廳等屬于公共建筑中的商業(yè)建筑。私人使用空間主要是指個人的家居空間。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室內空間漸漸成為人們交流、互動的主要空間場所,因此,室內空間環(huán)境對于人們的心理調節(jié)具有很大的影響,在工作中的人們需要在一個環(huán)境舒適的空間中更高效地工作,下班后的人們回歸到生活中則需要一個溫暖放松的空間,由此可見合理規(guī)劃室內空間設計的必要性。
近年來,室內空間設計不再基于固有的設計模式,而是引入了新的設計理念——彈性設計理念,打破傳統(tǒng)設計思路中僅考慮當前用戶使用階段的單一化空間模式,對所固有的空間進行彈性化設計,增強空間的適應性,并根據(jù)使用者需求對空間的功能進行轉換,解決室內空間設計觀念定勢化、單一化等問題。
“彈性”這一詞匯,于 20 世紀 60 年代由加拿大的生態(tài)學家霍林最先提出的,他指出彈性是使系統(tǒng)機能能在短時間內較快的復原到原有狀態(tài),并且擁有保持功能和系統(tǒng)結構不變化的能力[4]。同樣在經(jīng)濟學上,阿爾弗萊德馬歇爾也提出了彈性的概念,他認為彈性是指“一個變量相對于另一個變量產(chǎn)生的一定比例改變的屬性”。而在物理學上,彈性的概念則又有不同的定義,在物理學中彈性是指“物體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產(chǎn)生形變,當引起物體變形的外力撤消以后,變形的物體能夠恢復其原本的形態(tài)”。盡管彈性的概念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定義,但又有著關聯(lián),可以歸納為一個對象在施加外力的作用下,如何進行運動或變形。
彈性引用在建筑設計、室內設計中又有了不同的定義,彈性設計思想的范圍更廣泛,“彈性設計”中的彈性除了有彈性、彈力、發(fā)生形變的意思以外還有延展性、可生長性、靈活性、適應性等含義。彈性設計是在常規(guī)的設計基礎上加入彈性思想進行新的方法總結,彈性設計需要設計師具有一定的彈性思維,使空間具有可變化與可調整的能力來適應使用者對室內空間的需求。
在國外,彈性設計理論起源與20世紀,在最初彈性設計理論發(fā)展不夠完善,西方的大部分設計師們還不能接受這樣不成熟的設計理論,當時的彈性設計還未構成清晰脈絡,只有少部分思想比較前衛(wèi)的設計師會在室內空間設計中小范圍的加入些彈性設計,并且不作為單獨的設計理念存在,而是在設計時穿插在其他主流設計理念形式中,并且把彈性設計理念僅僅規(guī)劃在應用于小戶型的住宅室內空間中,不進行單獨的建筑空間應用。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彈性設計理念開始得到發(fā)展,設計師們逐漸開始把彈性思想應用到設計的家庭住宅和公共建筑中去,讓彈性設計理念思想得到宣揚。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加快,彈性設計理念在室內空間領域取得顯著的進步和發(fā)展,設計的體系化、理論化走向了新階段;到20世紀90年代后,彈性設計理念迎來了自己的拓展期,當時流行的可持續(xù)設計觀念深入人心,而彈性設計理論在合理運用資源和設計符合人性化思想等方面與可持續(xù)設計觀念相契合,因而得到拓展,把僅在應用于室內空間設計領域發(fā)展而延伸到經(jīng)濟、社會、物理、生態(tài)學中去。進入21世紀后,彈性設計應用進一步發(fā)展,與過去的舊公共建筑進行新的融合,承擔起對舊建筑的擴建或改造重新利用的設計,這一進展不僅對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建筑起到了保護并修復的積極作用,還產(chǎn)生了更多的優(yōu)秀設計案例,潛移默化地對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進行無聲的宣揚。
在室內空間設計領域中,彈性作為一種設計思維,主要強調其設計中的彈性設計理念,對空間的需求進行變化,是一種設計手段,并把這種設計理念持續(xù)于整個設計的過程中[5]。貫穿于整個室內空間的設計方案之中,流程包括從設計構思、設計方案、空間規(guī)劃、空間后續(xù)的使用,甚至到將來用戶若需要對空間的再改造或重新再利用的全壽命過程。彈性理念在室內空間設計方案中的應用,并不是分離于常規(guī)基礎的設計方法以外的單獨設計方法理念,要和其他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設計方法結合在一起應用于空間中的設計,需要根據(jù)室內空間的情況系統(tǒng)地分析空間,并與常規(guī)設計方法共同確定設計方案應用的程度和適用的彈性范圍,合理化利用空間。
室內設計中的彈性理念空間是指具有滿足生活需求、符合空間職能規(guī)劃、順應時間考驗的多重含義的空間,在生活上,彈性設計理念的定義是指根據(jù)人們日常生活、行為習慣而形成的空間模式,例如家居空間,現(xiàn)代都市中新入住的夫妻二人在居住空間需要的是滿足日常的生活功能需求外,要有休息、休閑、儲物的功能空間,即可滿足目前的生活需求,而在過幾年后,兩口之家變?yōu)槿谥遥覂瓤臻g又需要有新的空間變化,需要新增學習、娛樂等新空間功能來滿足生活需求。彈性設計的靈活性便是對空間合理規(guī)劃的最好特性,在有限的空間內利用家具等進行小范圍內的改造,加入靈活性的隔斷,調整空間功能需求。在空間上,彈性設計理念是對固有空間的科學劃分,合理地界定空間功能,讓有限的室內空間具有靈活性,不對空間做出具體的功能定義,讓空間根據(jù)用戶的需求容納功能,并支持多種行為活動的要求,讓空間具有可調整的靈活性。例如室內的展廳,一般舉架較高,面積較大,空間成寬敞的開放式,很少設置隔斷,而是根據(jù)人流動線進行規(guī)劃空間,不對空間進行絕對的定義,根據(jù)空間職能需求進行彈性化設計,通過彈性的設計手段根據(jù)實際需求做可變換的調整,使空間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讓展廳彈性的轉化為畫展、科技展、攝影展等,使每次進入展廳的人們對空間產(chǎn)生興趣的同時又體驗到空間的靈活性。在時間上,彈性設計理念是指讓室內空間在不同的時期內根據(jù)用戶的需求可進行調整并容納下其他的空間功能,通俗的說就是讓一個空間在其主要的空間職能的基礎上,可延伸出其他的空間功能,根據(jù)室內空間使用者的需求而轉換,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根據(jù)不同的需求去適應空間的變化,并有效的合理使用空間。彈性設計手法根據(jù)設計發(fā)展歷程,以全新的技術手段賦予空間新的形態(tài),打破過去傳統(tǒng)形成的固定空間形態(tài),根據(jù)當下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需求模式的變遷,把未來幾年不確定的因素考慮進設計方案中,具有目光長遠的思量,讓室內空間的設計對未來幾年或幾十年的空間改動留有余地,而不讓設計方案變成不可逆轉的空間定位和固定的陳列方案。彈性設計在室內空間的應用是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fā),從設計的多種維度出發(fā)考慮,讓室內空間場所符合現(xiàn)代人們的快節(jié)奏生活方式,滿足現(xiàn)代人們對空間綜合化的需求特性,并在傳統(tǒng)的固定空間設計模式中創(chuàng)新出適應人們生活居住的積極室內空間新方向。
早在20世紀50年代,設計大師密斯凡德羅便設計出一座具有彈性設計理念的建筑——湖濱公寓,他在當時提出了通用空間的理論,他認為建筑的職能應該因人們需要的服務而改變,但由于建筑是固定的,不能因人們的需求而隨意改變,那么逆向思維考慮空間功能服從于建筑空間形式,以此來適應人們對空間功能的需求,建造出適用性自由的空間。通過這樣的思考密斯凡德羅的通用空間思想應運而生,密斯凡德羅的作品中常能看到他習慣用玻璃和鋼架設計建筑,湖濱公寓也不例外。湖濱公寓建于1948~1951年,是較為早期的高層建筑代表,公寓由兩棟26層高的玻璃方盒子構成,建筑外立面的材質全部由玻璃和鋼鐵件構成,公寓的內部空間不做隔斷,空間寬敞自由,居住在公寓內的住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靈活移動隔斷,自主規(guī)劃空間,自由分配空間職能,這也是如今彈性設計理念中讓空間具有靈活性的體現(xiàn)。
在英國,建筑師約翰威克斯與李維爾戴維斯最早提出機變論,他們認為設計師在設計建筑時,不應該僅僅以建筑和功能最適度為主要的設計目的,而是應該讓設計的建筑可以根據(jù)空間功能需求而變化,做為設計建筑的目的。人們對建筑空間的功能需求變化很快,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座能具有適應性的建筑。約翰威克斯與李維爾戴維斯結合著這樣彈性的設計思維理念,根據(jù)倫敦的村鎮(zhèn)發(fā)展情況設計出一座與獨棟建筑串聯(lián)在一起的特別醫(yī)院——洛什維克公園醫(yī)院,他們讓村鎮(zhèn)的大大小小的獨棟建筑連在了一起,建造成一條醫(yī)院街,醫(yī)院街和各個單體都設有獨立的盡頭端,并預留出未來的發(fā)展用地,形成一個可生長性的綜合整體建筑,體現(xiàn)出彈性設計的可生長性。
在日本,彈性設計的作品代表有妹島和世的托萊多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以一種特別的設計手法,將戶外美景與室內空間設計成一種連貫互動的空間形態(tài),博物館的所有墻體均是曲面玻璃材質,展館坐落于植被茂盛的庭院之中,遠觀托萊多藝術博物館仿佛一個透明的大玻璃帳篷,該博物館內每一間展館空間都由玻璃圍合而成,玻璃與玻璃之間設計有分隔層,隔離戶外熱空氣的同時讓整個展館具有通透性,展館的所有室內空間接合處都運用了彎曲的玻璃圍合,即使是不起眼的角落也設計成圓弧狀,讓參觀的游客們通過相連的曲面人流動線流暢的游覽博物館室內空間。托萊多藝術博物館的設計運用了彈性空間設計中的模糊性的特性,通過使用大量的曲面玻璃,營造出模糊室內和室外邊界的效果,讓游覽的顧客視線可以通過無遮擋的玻璃墻面將博物館的美景盡收眼底。
在設計領域的進程不斷推進下,傳統(tǒng)固有的室內空間模式也在逐漸的轉型中,彈性設計理念的融入為固定的室內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改變傳統(tǒng)室內空間的局限性,進一步提高室內空間的舒適性,拉近了空間與用戶之間的距離,讓用戶與空間互動中體驗到設計的樂趣,滿足用戶對室內空間的彈性化需求,促進室內空間設計理念的積極發(fā)展,更好地呈現(xiàn)設計帶給生活的驚喜。
[ID:010186]